:《元和志》、《寰宇记》皆称少阳山在交城县西南九十五里,自天授移县后,山在县北,云西南者,旧图经之文,二家仍而未改。方志皆以交城为汉晋阳地,此亦据旧治言。自唐以来县治实汉大陵地也。诸志俱不言酸水所在,李吉甫言,少阳山周回二十里,则山之绵 可知。今孔河出交城县西北龙鬒山,东南流,又东径故交村 检司入汾,疑即酸水也。[八]东南流注于汾水。
汾水又南出山,东南流,洛阴水注之,水出新兴郡,董佑诚曰:《地形志》肆州永安郡,后汉末置新兴郡,永安中改,郦氏时尚为新兴郡也。《晋志》,新兴郡治九原,盖后汉侨县,即今忻州治。今洛阴水自忻州流入阳曲县。又忻州别有洛阴水,合牧马河入滹沱,非此水也。西流,径洛阴城北。董佑诚曰:《地形志》,永安郡阳曲有罗阴城,洛、罗声相转。《太原府志》,洛阴城在阳曲县东北六十里,隋洛阴府之地。唐初于此置洛阴县,今名洛阴村。
又西径盂县故城南。董佑诚曰:二《汉》、《晋志》属太原郡。《元和志》阳曲县东北八十里故盂县城,是也。后魏省属石艾县。按唐阳曲城在今治东北,盂县故城又在其东北也。今平定州属盂县,隋代所置,《元和志》辨之甚明。《后汉书 注》谓即汉县,误。《春秋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分祁氏七县《左传》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为大夫之邑,以孟丙为盂大夫。赵改孟丙作盂丙,引顾炎武《左传杜解补正》云:盂丙为盂大夫,今本作孟丙者,非。《汉书 地理志》云,盂,晋大夫盂丙
邑,以其为盂大夫而谓之盂丙,犹魏大夫之为魏寿余,阎大夫之为阎嘉,邯郸大夫之为邯郸午也。守敬按:《左氏》作孟丙,《人表》亦然。顾氏以《汉志》盂县为盂丙邑,遂欲改《左氏》之孟为盂,《左通》云,丙初受县,不当即称盂丙,余九大夫各着姓氏可见。然则丙为孟姓,而盂其封邑。但《广韵》已作盂丙,盖盂、孟形近,参错久矣。洛阴水又西,朱脱洛阴二字,全、赵、戴增。径狼孟县故城南,董佑诚曰:二《汉》、《晋志》属太原郡。《元和志》,晋末省,在阳曲县东北三十六里。王莽之狼调也。左右夹涧幽深,守敬按:《元和志》、《寰宇记》并作狭涧。南面大壑,俗谓之狼马涧。旧断涧为城,有南北门,门闉朱闉作阖,《笺》曰:宋本作闉。戴、赵改。故壁尚在。洛阴水又西南,径阳曲城北。《魏土地记》曰:阳曲胡寄居太原界,置阳曲护军治。其水西南流,注于汾水。汾水又南,径阳曲城西南注也。董佑诚曰:《元和志》阳曲本汉旧县,今定襄县是也。后汉末,移于太原县北四十五里阳曲故城。后魏又移于今县南四里。又云,县城故木井城也。按《阳曲县志》木井城在东北七十里,则直南四里即魏城。
东南过晋阳县东,晋水从县南,东流注之。朱南字讹在东字下。赵同,戴乙。会贞按:黄本作南东,《晋水》篇见后。
太原郡治晋阳城,秦庄襄王三年立,朱庄作昭,全、赵同,戴改。守敬按:《史记 秦本纪》,庄襄王四年,置太原郡。《六国表》在三年。秦、两汉、魏、晋、后魏,郡并治晋阳。《尚书》所谓既修太
原者也。《春秋说题辞》曰:高平曰太原。原,端也,平而有度。会贞按:《御览》五十七引下二句。《广雅 释地》曰:大卤,太原也。会贞按:《左传 昭元年》,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注》,大卤,太原晋阳。《公羊传》县作太原。《释名》《释地》曰:地不生物曰卤。卤,垆也。朱垆作卢,脱一卤字及也字,全、赵同。《笺》曰:《释名》曰,卤,垆也,如垆火处也。戴依改。《谷梁》昭元年《传》曰:中国曰太原,夷狄曰大卤。《尚书大传》曰:东原底平,大而高平者谓之太原,郡取称焉。守敬按:《尔雅》,广平曰原,《释名》同。《说文》,●[古字,原]广平之野,人所登。然《诗 小雅 皇华 传》云,高平曰原。《小尔雅》,高平谓之太原。此《注》引《春秋说题辞》及《尚书大传》亦取高平之说,而不及广平,盖准之太原郡地势,以高平为合欤?《魏土地记》曰:城东有汾水南流。水东有晋使持节、都督并州诸军事、镇北将军、太原成王之碑。守敬按:《晋书 宗室传》,成王辅,初封渤海王,咸宁三年,[九]徙为太原王、监并州诸军事。太康五年薨,追赠镇北将军。水上旧有梁,守敬按:《元和志》,汾桥架汾水上,在晋阳县东一里,即豫让欲刺赵襄子,伏于桥下,襄子解衣之处。长七十五步,广六丈四尺。青荓殒于梁下,朱作清洴,全、赵同。《笺》曰:《吕氏春秋》[《序意》]云,赵襄子游于囿中,至于梁,马却不进,使青荓进视,则豫让佯为死人,叱青荓曰,吾且有事。青荓退而自杀。戴改作青荓。会贞按:《汉书 古今人表》亦作青荓,《文
选 陈琳〈答东阿王笺〉 注》作青●,青无作清者,●、●则通用。豫让死于津侧,守敬按:见《史记 刺客传》。亦襄子解衣之所在也。朱《笺》曰:《史记 索隐》引古本《赵策》云,襄子持衣与豫让,让拔剑三跃而击之,衣尽出血。
汾水西径晋阳城晋阳县详《晋水注》。南,董佑诚曰:汾水在城东,南流不得屈西过县南,观《晋水注》可见,此有误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