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注》引李奇说。王禁生政君,其母梦见月入怀。年十八,诏入太子宫,生成帝,[四二]为元后。汉祚道污,朱作沿,《笺》曰:谢云,宋本作污。按:此句郦氏臆增。四世称制,守敬按:《汉书 传赞》,班彪曰,元后历汉四世,为天下母。《汉书 高后纪》,临朝称制。师古曰,天子之言,一曰制书,二曰诏书。制书者,谓为制度之命也,非皇后所得称。今吕太后临朝行天子事,断决万机,故称制诏。元后与吕后同。故曰:火土相乘而为雄也。按:火土相乘四字,李奇说。
及崩,大夫扬雄作诔守敬按:全文见《类聚》十五《古文苑》九。曰:太阴之精,沙鹿之灵,作合于汉,配元生成者也。全云:末乃巨君篡后,歆、丰辈附会符命之言。善长信之,何哉?守敬按:自晋史卜之以下,并《汉书 元后传》文,间参以《注》语。献帝建安中,朱献上有汉字,赵同,戴删。袁绍与曹操相御于官渡,朱御作袭,赵同,戴改。会贞按:《大典》本、黄本并作御。绍逼大司农郑玄,载病随军,届此而卒,郡守已下,受业者,衰绖赴者,千余入。玄注《五经》、《谶纬》、《侯》、《历》、《天文经》,守敬按:本传,注《周易》、《尚书》、《毛诗》、《仪礼》、《礼记》、《论语》、《孝经》、《尚书大传》、《中候》、《干象历》,又着《天文七政论》、《鲁礼禘袷义》、《六艺论》、《毛诗谱》、《驳许慎五经异义》、《答临孝存周礼难》。郦氏删减其文。通于世。故范晔《赞》曰:孔书遂明,汉章中辍矣。赵云:按《后汉书 赞》云,玄定义乖,褒修礼缺,孔曹遂明,汉章中辍。是卷曹褒、郑玄合传,故章怀《注》云中辍,谓曹褒礼不行也,则汉章句无与于康成,偶牵连引之,实为词句之累。会贞按:自献帝以下,《后汉书 郑玄传》文。县北有沙邱堰,朱有者字,全、赵同,戴删。赵云:《禹贡锥指》曰,《水经》以王莽河为禹河,故以沙邱堰为禹迹。推其意似谓古河本东行,禹作此堰以障之,使北,而九河自此播焉。不遵其道,是为降水。唐人云,河自贵乡县界分为九道,宗此说也。然禹河不经元城,此堰必非禹所作。黄文叔云,今澶州临河有鲧堤,自黎阳入,北至恩州、清河、历亭皆有之。
然则降水者,自元城以北,堤堨之水是也。盖以堰为鲧所作。或曰,元城为战国魏地,北与赵接壤。贾让云,堤防之作,近起战国,壅防百川,各以自利。齐与赵、魏,以河为境。赵、魏濒山,齐地卑下,作堤遏水,使西泛赵、魏,赵、魏亦为堤以防之。沙邱堰疑赵所作以漳水,使不得北,而注于齐、魏,所谓以邻国为壑者也。全氏曰,此下有脱文,当补《尚书》北过降水之故道也十字。观下文《注》云,不遵其道曰降,是言降水。而《浊漳水注》中,论降水曰,馆陶北出屯氏河,其故道与?是明以沙邱堰一带为降水,故窃取其义,补此一句。一清按:全说是也。《寰宇记》魏州大名县下云,本汉元城县地。《水经注》云,沙邱堰在贵乡。今本无之,则知此处有脱误。《通典》,魏州治贵乡、元城二县。贵县有大河故渎,俗曰王莽河。《地形志》,司州魏尹贵乡县,天平二年分馆陶置,治赵城。上去孝昌三年已九年矣,道元所不及知。《元和志》云,后魏孝文分元城置。《方舆纪要》云,《五代志》,前燕慕容暐置,属昌乐郡。则是先曾置县,旋废,复立于天平二年。《地形志》略前着后,殆为疏矣。且道元恪守班固《汉志》,魏郡邺县下,分《注》云,故大河在东北入海。故大河即大河故渎。今《注》无邺县,是知其缺失多矣。东樵不察《注》文县北有沙邱堰者,与下不遵其道曰降,义不连属,以意测识,不亦诬乎?《尚书 禹贡》曰:北过降水。全此处增《尚书》北过降水之故道也十字,说见上。戴增此九字。不遵其道曰降,会贞按:《说文》,降,水不遵道也。亦曰溃。会贞按:《汉书 文帝纪》,大水溃出。师古曰,旁决曰溃。堰,障水也。会贞按:《说文》无堰字。《文选 沈休文〈三月三日诗〉》,东出千金堰。
注引《广雅》曰,堰,潜堰也,谓潜筑山以壅水也。戴移此四字于上沙邱堰下。至于大陆,会贞按:大陆详《浊漳水》篇。北播为九河。朱此九字讹作《经》,为讹作于,戴改《注》,改作为,全、赵同。全云:此节《经》文不与上下相比属,所以熟于《水经》之学,如阎百诗、黄子鸿皆疑之,多所辞费,而不知大陆、九河之非《经》也。《水经》于河、济、江、淮、渭、洛、沔、漾诸篇,从无直钞《禹贡》之例。善长之《注》,上文已承沙邱堰而言之,序及降水,故释之曰,不遵其道曰降,亦曰溃,堰、障水也,而因接之以大陆,以九河,又接之以齐桓塞河,自堰以北,故迹多亡。所云堰者,沙邱堰也。善长盖谓沙邱堰以北,是禹治水之故道。自齐桓阏河之后而堰以起,堰起而九河亡矣,是屯氏诸河之所由出也。其文明白了当。胡东樵竟谓《水经》以王莽河为禹河,亦误会也。赵云:《古文尚书疏证》曰,按《水经注 河水》篇凡五,叙至长寿津二渠而止,下便及大河古渎。故渎皆周、汉以来之新道,非禹河故道也。然中有至于大陆北播于九河《经》文及《注》一段,上不与元城县沙邱堰相次,下不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