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水合从西来注之。又东,渚水北流注之。
县本僰人居之。《地理风俗记》曰:夷中最仁,有人道,故字从人。《秦纪》谓僰僮之富者也。其邑,高后六年城之。汉武帝感相如之言,使县令南通僰道,费功无成,唐蒙南入,斩之,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二千馀里。山道广丈馀,深三四丈,其堑凿之迹犹存。王莽更曰僰治也。山多犹猢,似猴而短足,好游岩树,一腾百步,或三百丈,顺往倒返,乘空若飞。县有蜀王兵兰,其神作大滩江中,崖峻阻险,不可穿凿,李冰乃积薪烧之,故其处悬岩,犹有赤白玄黄五色焉。赤白照水玄黄,鱼从僰来,至此而止,言畏崖屿不更上也。《益部耆旧传》曰:张真妻,黄氏女也,名帛。真乘船覆没,求尸不得。帛至没处滩头,仰天而叹,遂自沈渊。积十四日,帛持真手于滩下出。时人为说曰:符有先络,僰道有张帛者也。
江水又与符黑水合,水出宁州南广郡南广县,县故犍为之属县也。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刘禅延熙中分以为郡。导源汾关山,北流,有大涉水注之。水出南广县,北流注符黑水,又北迳僰道入江,谓之南广口。渚水则未闻也。

△又东过江阳县南,洛水从三危山,东过广魏洛县南,东南注之。
洛水出洛县漳山,亦言出梓潼县柏山。《山海经》曰:三危在敦煌南,与岷山相接,山南带黑水。又《山海经》不言洛水所导。《经》曰出三危山,所未详。
常璩云:李冰导洛通山水,流发瀑口,迳什邡县。汉高帝六年,封雍齿为侯国,王莽更名曰美信也。
洛水又南迳洛县故城南,广汉郡治也。汉高祖之为汉王也,发巴渝之士,北定三秦。六年,乃分巴蜀,置广汉郡于乘乡。王莽之就都,县曰吾雒也。汉安帝元初二年,移治涪城,后治洛县。先是洛县城南,每阴雨常有哭声,闻于府中。
积数十年,沛国陈宠为守,以乱世多死亡,暴骸不葬故也,及悉收葬之,哭声遂绝。刘备自将攻洛,庞士元中流矢死于此。益州旧以蜀郡、广汉、犍为为三蜀。
土地沃美,人士隽乂,一州称望。县有沈乡,去江七里,姜士游之所居。诗至孝,母好饮江水,嗜鱼脍,常以鸡鸣溯流汲江。子坐取水溺死,妇恐姑知,称托游学,冬夏衣服,实投江流。于是至孝上通,涌泉出其舍侧,而有江之甘焉。诗有田滨江泽卤,泉流所溉,尽为沃野。又涌泉之中,旦旦常出鲤鱼一双以膳焉,可谓孝悌发于方寸,徽美著于无穷者也。洛水又南迳新都县,蜀有三都,谓成都、广都,此其一焉。与绵水合。水西出绵竹县。又与湔水合,亦谓之郫江也,又言是涪水。
吕忱曰:一曰湔。然此二水俱与洛会矣。又迳犍为牛鞞县为牛鞞水。昔罗尚乘牛鞞水,东征李雄,谓此水也。县以汉武帝元封二年置。又东迳资中县,又迳汉安县,谓之绵水也。自上诸县,咸以溉灌,故语曰:绵洛为浸沃也。绵水至江阳县方山下入江,谓之绵水口,亦曰中水。江阳县枕带双流,据江、洛会也。汉景帝六年封赵相苏嘉为侯国,江阳郡治也。故犍为枝江都尉,建安十八年,刘璋立。
江中有大阙、小阙焉,季春之月,则黄龙堆没,阙乃平也。昔世祖微时,过江阳县,有一子。望气者言江阳有贵儿象,王莽求之,而獠杀之。后世祖怨,为子立祠于县,谪其民罚布数世。杨雄《琴清英》曰:尹吉甫子伯奇至孝,后母谮之,自投江中,衣苔带藻,忽梦见水仙,赐其美药,思惟养亲,扬声悲歌。船人闻之而学之。吉甫闻船人之声,疑似伯奇,援琴作《子安之操》。江水迳汉安县北。
县虽迫,山川土地特美,蚕桑鱼盐家有焉。江水东迳樊石滩,又迳大附滩,频历二险也。

△又东过符县北邪东南,鳛部水从符关东北注之。
县故巴夷之地也。汉武帝建元六年,以唐蒙为中郎将,从万人出巴符关者也。
元鼎二年立,王莽之符信矣。县治安乐水会,水源南通宁州平夷郡鄨县,北迳汉安县界之东,又迳符县下,北入江。县长赵祉遣吏先尼和,以永建元年十一月,诣巴郡,没死成湍滩,子贤求丧不得。女络,年二十五岁,有二子,五岁以还。至二年二月十五日,尚不得丧,络乃乘小船,至父汉处,哀哭自沈。见梦告贤曰:至二十一日,与父俱出,至日,父子果浮出江上。郡、县上言,为之立碑,以旌孝诚也。其鳛部之水,所未闻矣,或是水之殊目,非所究也。

△又东北至巴郡江州县东,强水、涪水、汉水、白水、宕渠水合,南流注之。
强水即羌水也。宕渠水即潜水、渝水矣。巴水出晋昌郡宣汉县巴岭山,郡隶梁州,晋太康中立,治汉中。县南去郡八百馀里,故属巴渠。西南流历巴中,迳巴郡故城南,李严所筑大城北,西南入江。庾仲雍所谓江州县对二水口,右则涪内水,左则蜀外水。即是水也。江州县,故巴子之都也。《春秋?桓公九年》,巴子使韩服告楚,请与邓好是也。及七国称王,巴亦王焉。秦惠王遣张仪等救苴侯于巴,仪贪巴、苴之富,因执其王以归,而置巴郡焉,治江州。汉献帝初平元年,分巴为三郡,于江州,则永宁郡治也。至建安六年,刘璋纳蹇胤之讼,复为巴郡,以严颜为守。颜见先主入蜀,叹曰:独坐穷山,放虎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