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帝永平中,封邓袭为侯国也。《郡国志》曰:汉安帝延光元年复也。

△又北过淳于县东。
濰水又北,左会汶水,北迳平城亭西,又东北迳密乡亭西。《郡国志》曰:淳于县有密乡。《地理志》,皆北海之属县也。应劭曰:淳于县东北六十里,有平城亭,又四十里,有密乡亭,故县也。濰水又东北,迳下密县故城西。城东有密阜。《地理志》曰:有三户山祠。余按应劭曰:密者,水名,是有下密之称。
俗以之名阜,非也。

△又东北过都昌县东。
濰水东北迳逢萌墓。萌,县人也。少有大节,耻给事县亭,遂浮海至辽东,复还,在不其山隐学。明帝安车征,萌以佯狂免。又北迳都昌县故城东。汉高帝六年,封朱轸为侯国。北海相孔融为黄巾贼管亥所围于都昌也,太史慈为融求救刘备,持的突围,其处也。

△又东北入于海。
○胶水
△胶水出黔陬县胶山北,过其县西。
《齐记》曰:胶水出五弩山,盖胶山之殊名也。北迳祝兹县故城东。汉武帝元鼎中,封胶东康王子延为侯国。又迳扶县故城西,《地理志》琅邪之属县也。
汉文帝元年,封吕平为侯国。胶水又北迳黔陬县故城西。袁山松《郡国志》曰:县有介亭。《地理志》曰:故介国也。《春秋?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卢来朝,闻牛鸣,曰:是生三犠,皆用之。问之,果然。晏谟、伏琛并云:县有东西二城,相去四十里有胶水。非也。斯乃拒艾水也。水出拒县西南拒艾山,即《齐记》所谓黔艾山也。东北流迳拒县故城西,王莽之祓同也。世谓之王城,又谓是水为洋水矣。又东北流,晏、伏所谓黔陬城西四十里有胶水者也。又东入海。《地理志》曰:琅邪有拒县,拒艾水出焉。东入海,即斯水也。胶水北迳晏、伏所谓西黔陬城东,今高密郡侧有黔陬县。《地理志》曰:胶水出邞县,王莽更之纯德矣,疑即是县,所未详也。

△又北过夷安县东。
县故王莽更名之原亭也。应劭曰:故莱夷维邑也。太史公曰:晏平仲,莱之夷维之人也。汉明帝永平中,封邓珍为侯国。西去濰水四十里,胶水又北迳胶阳亭东。晏、伏并谓之东亭。自亭结路,南通夷安。《地理风俗记》曰:淳于县东南五十里,有胶阳亭,故县也。又东北流,左会一水,世谓之张奴水。水发夷安县东南阜下,西北流,历胶阳县注于胶。胶水之左为泽渚,东北百许里,谓之夷安潭,潭周四十里,亦濰水枝津之所注也。胶水又东北迳下密县故城东,又东北迳胶东县故城西。汉高帝元年别为国。景帝封子寄为王国,王莽更之郁袟也,今长广郡治。伏琛、晏谟言胶水东北回达于胶东城北百里,流注于海。又北过当利县西北,入于海。
县故王莽更名之东莱亭也。又北迳平度县,汉武帝元朔二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衍为侯国,王莽更名之曰利卢也。县有土山,胶水北历土山,注于海。海南,土山以北,悉盐坈相承,修煮不辍。北眺巨海,杳冥无极,天际两分,白黑分别,所谓溟海者也。故《地理志》曰:胶水北至平渡入海者也。
卷二十七
○沔水上
△沔水出武都沮县东狼谷中。
沔水一名沮水。阚骃曰:以其初出沮洳然,故曰沮水也。县亦受名焉。导源南流,泉街水注之。水出河池县东南流入沮县,会于沔。沔水又东南,迳沮水戍而东南流,注汉,曰沮口。所谓沔汉者也。《尚书》曰:嶓冢导漾,东流为汉。
《山海经》所谓汉出鲋嵎山也。东北流得献水口。庾仲雍云:是水南至关城,合西汉水。汉水又东北,合沮口,同为汉水之源也。故如淳曰:此方人谓汉水为沔水。孔安国曰:漾水东流为沔,盖与沔合也。至汉中为汉水,是互相通称矣。沔水又东迳白马戍南,浕水入焉。水北发武都氐中,南迳张鲁城东。鲁,沛国张陵孙。曾学道于蜀鹤鸣山,传业衡,衡传于鲁。鲁至,行宽惠,百姓亲附,供道之费,米限五斗,故世号五斗米道。初平中,刘焉以鲁为督义司马,住汉中,断绝谷道,用远城治,因即崤岭,周回五里,东临浚谷,杳然百寻。西北二面,连峰接崖,莫究其极。从南为盘道,登陟二里有馀。浕水又南迳张鲁治东水西山上,有张天师堂,于今民事之。庾仲雍谓山为白马塞,堂为张鲁治东对白马城,一名阳平关。浕水南流入沔,谓之浕口。其城西带浕水,南面沔川城侧二水之交,故亦曰浕口城矣。沔水又东迳武侯垒南诸葛武侯所居也,南枕沔水。
水南有亮垒,背山向水,中有小城,回隔难解。沔水又东,迳沔阳县故城南,城旧言汉祖在汉中,萧何所筑也。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并刘璋,北定汉中,始立坛,即汉王位于此城。其城南临汉水,北带通逵,南面崩水三分之一,观其遗略,厥状时传。南对定军山,曹公南征汉中,张鲁降,乃命夏侯渊等守之。刘备自阳平关南渡沔水,遂斩渊首,保有汉中。诸葛亮之死也,遗令葬于其山,因即地势,不起坟垄,惟深松茂柏,攒蔚川阜,莫知墓茔所在。山东名高平是亮宿营处,有亮庙。亮薨,百姓野祭。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共表云:臣闻周人思召伯之德,甘棠为之不伐。越王怀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亮德轨遐迩,勋盖来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