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还珠里:一曰瓠屿。东南为濑江。旧有叶光宅。光,永乐间为南海簿,民歌之曰:“南海簿,性不贪。百鸟凤,人中难。”
  濑 江 自淘江至大义渡总名。中有三十六湾,淘江在永庆里塔林山下。
  大田驿 在西集里。下通宏路,上达会城,有铺。
  绿榕桥 《名胜志》:入山十余里,有溪曰榕溪,桥跨其上,曰绿榕桥,达于义溪。《闽都记》:古榕二本,荫桥东西,故名。成化间,郡守唐珣重建。
  大义坊 旧西集里。以宋陈恺典乡郡,更名荣绣,今地名坊口。有渡曰大义渡。《三山志》:乘退潮,东经鼓山尾,憩程水港候潮,西人峡门,旁入港,即此渡。《广舆记》:唐贞观间,卫帅见其商旅宾主有序,故名。
  筠 轩 在大义坊。明御史陈叔刚为其父仲孙筑,大学士杨荣作《筠轩赋》。又有水明楼、招隐楼,皆明孝廉陈荐夫所居。
  义溪铺 上通大田,下达尤□,十里而近。
  尤□铺 上通义溪,下达常思岭。
  常思岭 在方岳里。距城东南一百二十里,界于福清。高数千仞,袤二三里,又名相思岭。
  自江南桥折而西,为光孝寺,在时升里。宋崇宁二年,郡人王祖道建于浮桥之南。政和初,改为天宁寺。绍兴更光孝。内有松风堂,宋李纲谪居时寓此。又有天宁台,今名双江台,祀真武。明时以寺地建盐仓。嘉靖间,商人创私仓百余所,寺益废毁。《闽都记》:江南有山,为会城朱雀,凿破于文运不利。今夷居环聚,开凿益不可问矣。
  松风堂 在天宁寺。方丈之东,有小堂数楹,青松千盖,与山巅齐,日影不到,榜为松风堂。李纲自建炎间,以宰相为言者所论,遭贬斥。绍兴初,始许自便,居福州之松风堂;嗣卒,葬侯官沙溪。又有来薰亭,近松风堂侧。李纲诗:“旅泊不求安,少憩南台宫。轩楹尽北向,盛暑坠甑中。开垣追微凉,山顶罗千松。烦襟忽破散,濯此万里风。群山递环绕,云物增奇峰。江潮信有期,来去初不穷。啸吟得所托,幽禽亦玲珑。青霞蔽残日,皎月生海东。清光入疏林,照我鬓发松。少壮能几时,倏忽成衰翁。愿餐日月华,为驻冰雪容。二子皆静者,倏然此相从。灵丹论秘诀,妙理探真空。兵戈满寰瀛,此乐岂易逢,犹恨迩城市,时来车马踪。逝将选幽僻,诛茅寄蒙茏。灌溉荔枝园,可敌万户封。屋前修竹合,屋后溪流通。风月应更好,清欢永相同。稚川晚闻道,尚冀刀圭功。”又诗云:“久客如飞蓬,年年气味同。犹欣容榻地,更得化人宫。郁勃炎蒸极,巍峨栋宇雄。疏林摇碎月,虚馆迥含风。万户轩亭外,三山指顾中。灵潮自朝夕,大舶各西东。怅望关河远,苍茫云海空。余生寄闲旷,任运学庞翁。”寺内又有藏六庵,明崇祯进士周之夔佣书卖画于此。
  望北台 在光孝寺西。有庙踞山巅,祀真武。旧名黄柏岭。明嘉靖中,邑人陈京镌“望北台”三字于岩石,因名望北台岭。又西为白鹭岭、杨桃岭、虞塘山。虞塘之东为斗门,西即凤冈,旧名荔树,中有三十六宅。
  龙潭窟 在望北台岭下。相传有龙蛰此,大旱祷之,辄应。江北廛居,因名龙潭。
  上 渡 在时升里,望北台西。万寿桥未造时,皆以舟渡,故有上渡、下渡之名,今仍之。《闽都记》:闽陈守约居。守约之先,固始人也。五代晋天福间,来闽仕南唐,为左司郎中。宋时有陈□者,性乐施,子七人,孙二十八人,曾孙六十五人,元孙一百三十人,而多仕。里中有童谣云:“萤尾星,江南陈。”谓入城夜归时,灯炬如萤星也。
  齐坑山 高盖之支也。北曰石室山,即北园,与吴屿、蟠屿诸山相联络,齐氏居之。
  凤冠山 在凤岗西南。群山中沃野千余顷,田中有小阜,如三台,或曰瓜屿,亦曰柯屿,又名台屿。左高盖,右凤湾,金鸡障其后,阳崎峙其前。阳崎之水,别为小浦,逶迤环抱于三阜者三十六曲。宋光州司户陈嘉言居之。嘉言,咸淳间人,元人革命不仕,隐居台屿,积书数万卷,人称书隐先生。
  阳崎江 在侯官四十七都。汇侯官、怀安、永福诸山之水,经西峡与马江合,入于海。隔江对峙曰阴崎,树木阴翳,居民稠密,有山临于江浒。元郑潜置义渡处,一名仙崎。其旁为芒山,有瓦窑。按省会南路之驿,旧由横山,江南白湖凡五铺,至峡江渡江,又四铺至大田驿。明万历四十年,改设官路,避峡江之险。从仓前桥折入白鹭铺,由阳崎渡江,达闽县蒙山、萧家道诸铺,至大田驿。四十一年,以阳崎路不便往来,复自南台起,至吴山鸡母屿,渡江抵萧家道登岸,其阳崎铺舍仍存兼行。今驿道归自三角埕渡江,而阳岐之旧路遂废。然今兴化行旅,道永福而来者,犹以此为捷径云。
  金锁江 在城西南。《闽中记》:昔有渔父垂钓得金锁,引锁尽,见金牛奔涌,渔者急挽至岸;牛断,犹得锁,长二尺。晋康帝于此立庙,其神甚灵。
  郡西门外,旧夹城迎仙门,一名怡山门。有迎仙桥,即门外板桥,以王霸得名。其北有坝,障西湖水,明知府江铎所建。旧有亭,竖碑其上。按郡志:万历十四年,守江铎以会城西北、水部、汤门四关,引江潮湖水,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