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禾大熟,是年至万历元年俱大有年。《闽书》,参通志。
  万历二年八月四日地震,紫帽山裂,九月暴雨三日,洪水高涨,郡城东南隅尤甚,市可行船,庐舍倾圮,濒溪民畜溺死无数。万历志。
  七年正月不雨大旱,民饥馑,六月乃雨。《闽书》。
  十一年八月至次年正月阴云不开。雍正志。
  十三年大有年。《闽书》。
  二十四年九月地大震,洛阳桥扶阑多坠于海。
  二十八年大水。
  二十九年六月六日大水,七月大水,自永春山中发溢入郡城。
  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申时,有大星如球,自南有声。是年泉、漳人贩吕宋者数万,所杀无遗。
  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日地震,初九夜大震,自东北向西南。是夜连震十余次,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东镇国塔第一层尖石坠,第二、第三层扶阑因之并碎。城内外庐舍倾圮。覆舟甚多。万历志。
  三十三年十二月,南街头火发,延烧百余家,南至奎璋巷口,东至四科亭,西至旌孝坊南,附近木石坊俱毁。
  三十四年八月初七日,飓风异常,作一昼夜,城中石坊飘倒十余座,开元东镇国塔铜葫芦铁盖飘折崩坏。是年饥。《闽书》。
  三十五年正月地震,门户摇动有声。八月二十八日飓风大作,府仪门、府学、棂星门颓,东岳帝殿坏,北门城楼半圮,城自东北抵西南雉堞窝铺倾圮殆尽,洛阳桥梁折,城中石坊飘倒六座。
  三十七年五月初六日地震,门户屋瓦摇簸有声。
  四十一年秋旱。《闽书》
  四十二年夏,海水一日三潮。秋,大水平地数尺,田宅庐舍多坏。
  四十四年大饥。《福建通志》是年鳌头乡神庙,忽有兽脊自海上飞至,轰然有声。《司空日记》。
  四十五年大饥疫。《闽书》。
  四十六年秋,有赤白云一片,长丈馀,似刀形,俱于夜分后见于东方,阅数月乃止。
  崇祯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丑时地震。通志。
  五年二月初二日地震。通志。
  十年二月初二日,清源山异云涌起如沸,风雨大作,平地水深数尺,新桥淹没。《司空日记》。
  十二年八月十七日大风。
  十四年、十五年每日申未之交,西南方天色如血,未几诸邑遂有斗栳乱民之变。《司空日记》
  十五年雨水如血。通志。
  十六年郡城东塔,有海鸟二,色白,大如车轮,飞则腥秽远扬。《司空日记》
  国朝顺治四年雨丝。通志。
  五年八月清源山蜕岩顶石崩,是年饥。通志。
  十一年七月十二日龙起雁兜乡,经过处有火光,坏民居无数,神庙中拽出泥像数躯。
  十二年冬十月雨丝。通志。
  十三年正月大雨雪,平地五尺许。十四年七月雨丝。通志。
  十五年五月虎入北门水关。通志。
  十六年九月大风灾。
  十八年秋飓风大作画瞑。通志。
  康熙元年海中有人面鱼竖起水面,见人笑而没。是年大饥。
  二年春雨雹。
  三年正月初九日,九虹并见。六月六日暴风雨,水骤涨,自辰至申,水高丈余,城巾市肆湮没,溺死甚众。三昼夜乃退。十月初旬,彗星躔翼宿,长丈余,西北直抵娄宿,历十有三舍,积月余乃消。
  四年大旱,自十月不雨至五年三月。通志。
  五年七月雷震,紫帽山顶凌霄塔崩。八月,郡东门外巨石夜裂。
  六年大有年。通志。
  七年府学榕树生玉芝三茎,八月大水坏民居禾稼。
  八年秋大旱。通志。
  九年四月,民献两穗麦。秋九月朔风雷暴发,大雨雹。通志。
  十年十月地震。通志。
  十二年三月十六日午时地震声如雷。通志。
  十五年四月十六日大水,民畜溺死甚多。雍正志。
  十七年城鸣声如微雷。通志。
  十九年大饥,是年六月有星孛于西南,经月乃隐。八月大风拔木,空中火光如电,雨如注。通志。
  二十一年二月,东门外民家豕生豚两头八足。是年七月中夜有大星十余,各曳长尾,其色惨淡,自西南入于箕尾分野。通志。
  二十二年海不扬波,澄泓若镜。是年台湾平。雍正志。
  二十三年五色云见。雍正志。
  二十五年秋七月地震。雍正志。
  二十六年五月大风,礼拜寺塔圮。雍正志。
  二十九年大有年。雍正志。
  三十年大风雨,海溢数丈。
  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大雨。五月初六日辰时安平东塔倾圮。
  三十九年地生毛,长者盈尺。雍正志。
  四十二年春旱无禾。雍正志。
  四十七年戊子大饥疫。雍正志。
  四十八年己丑大饥疫,八月朔辰刻昏黑如夜。通志。
  四十九年大水。雍正志。
  五十年六月地震,七月又大震。通志。
  五十二年二月地震。
  五十六年冬,火燔丽正门楼。雍正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