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山院大安传》:“安游五台,入龙池沐浴,虽久寝涟漪,殊无奋暴雨雹之怪,观者惊悚。”
  (30)化金桥:五台山中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佛教僧徒附会为圣教祥物。敦煌遗书五台山资料中记载很多:S.467号《五台山曲子六首》:“上西台,真圣境,阿耨池边好是金桥影。”P.2483号《五台山赞》:“东台磊落甚称高,天成寺里圣金桥。”又(此处有遗漏)5578号:“五色云中化金桥,大悲和尚把幡招;有缘佛子桥上过,无缘佛子逆风飘。”
(31)上米铺:S.5573号:“有一天女名三昧,积米如山供圣贤。”《广清凉传》卷中《天女三昧姑九》:“古德相传云:有天女主昧姑者,亡其年代,自云:‘大圣命我居华严岭,嘱曰:汝宿缘在此,宜处要津,行菩萨道,接引群品,资供山门,我亦照汝,又与一分供养,令汝经年不饥不渴。’远迩人闻,礼奉供施者如市。姑乃募工,营建精宇,不日而成。躬诣乡川,化人米面,身自背负,以充供养。川陆之人,迎施者唯恐在后,游台黑白之众供亿无筹(待查)。……门徒无生众等,咸依师嘱,供养不绝。”天女三昧所造精宇即为上米铺。
(32)竹林:即竹林寺,唐五代五台山名寺之一。S.4012号列五台名寺中有竹林寺,为唐法照和尚创建。《广清凉传》卷中《法照和尚入化竹林寺十六》:“其后法照大师,乃度华严寺南一十五里,当中台中麓下,依所逢大圣化寺式,特建一寺,乃以竹林题号焉。”《宋高僧传》卷二十一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以大历六年正月内,与华严寺崇晖明谦等三十余人,随照至金刚窟所,亲示般若院立石标记,……自后照又依所见化竹林寺题额处建寺一区,庄严精丽便号竹林焉。”
  (33)金阁寺:《广清凉传》卷中《道义和尚入化金阁寺十五》记道义“向中台顶上,处处巡礼”,因入化金阁寺,“大历元年,列其上事,闻奏太宗皇帝,帝下敕建置,诏十节度使照修创焉。”《宋高僧传》卷二十一《唐五台山清凉寺道义传》:“大历元载……蒙勃敕金阁寺,宜十节度助缘。”又卷十一《唐汾州开元寺无业传》:“又往清凉山,于金阁寺读大藏经。”《广清凉传》卷上中台有金阁寺。S.4012号记五台名寺中有金阁寺。
  (34)灵境看神钟:《广清凉传》卷上南台今益寺三中有灵境寺。P.4625号《五台山赞》:“南台南脚灵敬(境)寺,灵敬(境)寺里圣金刚;一方菩萨声赞叹,圣钟不击自然鸣。”
  (35)法华寺,唐五代五台山名寺之一。《广清凉传》卷上南台今益寺中有法华寺,又S.4012号记五台山名寺中有法华寺。
  (36)佛光寺,注见S.397号《往五台山行记》注(8)。
(37)解脱:注见S.397号《往五台山行记》注(9)。
(38)常住:S.397号记载五台山佛光寺有:“常住大楼五间,上层是经藏,于下安众,日供僧五百余人。”
(39)圣寿寺:S.397号有载。
(40)福圣寺:S.397号有载。
(41)文殊尼寺:不见记载。
(42)清凉寺:《古清凉传》卷上:“(孝文)石堂之东南,相去数里,别有小峰,上有清凉寺,魏孝文所立,其佛堂尊像,于今在焉。”“清凉寺,依山立名,讬居岩侧,前通涧壑,上接云霓,长安二年五月十五日,建安王仕并州长史,奏重修茸。”P.4625号《五台山赞》:“清凉寺住半山崖,千重楼阁万重关。一万菩萨声赞叹,如若云中化出来。

西天路竟
S.383号
西天路竟一本(1)
  东京至灵州四千里地(2)。/
  灵州西行二十日至甘州,是汗王(3)。又西行五日至肃州(4)。又/西行一日至玉门关(5)。又西行一百里至沙州界(6),又西行/ 二日至瓜州(7),又西行三日至沙州(8)。
又西行三十里入鬼魅/碛,行八日出碛至伊州(9)。又西行一日至高昌国(10)。
又/西行一千里至月氏国(11)。又西行一千里至龟兹国(12)。又西/行三日入割鹿国(13)。又西南行十日,至于阗国(14)。又西行/ 十五日,至疏勒国(15)。
又西南行二十余日,至布路沙国(16)。又/西行二十余日,至迦湿迷罗国(17)。又西南行二十日,至左/兰那罗国(18),此国出雪山也,更无山也,此是北印/土也。
又西行八日,至佉罗理(19)。又东南长行三个月,至/波罗奈国(20)。又东行一日入林,行七日出林,此林煞难/过,至旷野国(21)。又东行三日,至那迦罗里(22)。又南行/二日,至那兰陀寺,寺东三十里有汉寺,汉僧在此/也(23)。又西行七十里,至王舍城,圣迹不少也。
又西南行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