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之凉焰以,然物还热。唐刘餗曰:‘江宁县寺有晋长明灯,岁久,火色变青而不热。’质存气易,此其征矣。汤泉最著骊山,最洁香溪,最热遵化,而分宁、而临川、而崇仁、而安宁、而宁州、而白崖、而德胜关、而浪穹、而宜良、而邓州、而庐陵、而京山、而新田,此皆景物,略之班班可据者。然招邑汤泉,热不下遵化,其温凉并流奇观,为天下最,而载笔者不为表章何与?僻处东陲,山灵抱恨。诸如此类,可胜道哉!
  双山 在县东十里。两峰排列如伯仲雁行,世传邑有兄弟同登,以此。
  转山 在县东十里。
  黑山 在县东四十里。山多松岚,为一邑利薮。
  仙姑山 在县东南十五里。山有仙姑殿、仙人迹,详见古迹、寺观。
  腰山 在县东南五十里。
  齐山 在县南三十里。与栖霞方山相距四十里而遥。父老相传,昔清明后,有行人晨起,见白云出山巅,少刻弥漫缭绕,东与方山合,有楼阁村舍诸形状,仿佛人物往来其间。后好事候之,终不可得。倘亦海市蜃楼类与?
  分水岭 在县南十五里。
  银山 在县南五十里。山顶有澄潭,深不可测,其水与海潮应节。意者谷王所吐纳与?
  架旗山 在县西南七里,相传唐太宗征高丽屯兵架旗处。余按《唐书》唐太宗东征,取道营、平之间,未尝由东莱泛海也。贞观十八年十月,以张亮为平壤大总管,帅兵四万,舰五百,自东莱泛海征高丽,则屯兵架旗或即此与?然亦无考。又架旗阴雨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
  塔子山 在县西南二十五里。上有张公庙,公讳德立,土人祷雨多应。
  灵山 在县西四十里。上有灵山寺,每旱祷雨辄应。
  望儿山 在县西六十里。世有子从戍,父此山望之,卒,葬山麓。
  确山 在县西五十里。石峰峭拔,壁立千寻。上有确山娘娘祠,祈子者多应。今复建碧霞行宫,改名金华山。
  雾云山 在县西十五里,为县治来龙少祖。山形高峻,连绵十里。每晨卯之交,烟云蚕吐,迥合山麓,不知山之为云,云之为山也。
  灵应山 在县西北二十里,峰峦耸拔,山半出泉,清冽可掬。
  张画山 在县北十五里。山高林茂,如列图画。又雾云寺石碣,名瞻华山。旧志张画先春,为八景之一,详见疆域。
  长山 在县北十八里。产苍术,入药最良。
  黄山 在县北四十里,为县治大河关锁。山麓为黄山庵,上有元君行祠。跻其巅,去海不数里。北眺长溟,一碧万顷。前人于此观海,题咏颇多。
  海 在县西北五十里。《列子》云:“渤海之东,有大壑焉,不知几亿万里,实为无底之谷,名曰归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即此。有东良海口巡检司。
  东河 在县治东关外。迤北五里。横掌河入之。
  鸳鸯河 在县东里许,详见滚泉山。
  岔河 在县东七里,北入横掌河。
  苇都河 在县东十五里,西北入横掌河。
  横掌河 在县北七里,北入大河。
  由基河 在县北二十里。北十里入张星河。
  张星河 在县北二十五里。北十里入界河。
  淘金河 在县西北四十里。东北十五里入界河。
  老翅河 在县西三十里。东北十里入钟离河
  钟离河 在县西二十里。北十里入抬头河。
  抬头河 在县西北三十里。北十五里入界河。
  五截河 在县西北三十五里。北十里入界河。
  万盛河 在县北五十里。发源确山,经石灰湾,受诸河下流,北入于海。
  石星河 在县南七里。河中洋一石高五尺许,围称之。俗相传星落于此,故名。
  班仙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罗山之麓,羽士班全真修炼处。
  老虎洞 在县东北三十里。群山叠翠,万卉参差。邑旧有虎患,周真人驱之去,竖石柱表之,诫曰:‘石树开花,汝乃还。’里人相传云。
  火火洞 在县南四十里。有南北二洞:南洞不数武即尽;北洞则道路嵚崎,可数里许,穷处有澄潭,深不可测。昔道士尝以家鹜投之,后自莱州府井中出。
  桥 梁
  东门桥 顺治九年新修。下二门桥同。
  南门桥
  北门桥
  水门桥 顺治十五年,医官张凤翥新修。
  东良河桥 在县西北五十里。
  沟桥 在县西南三里,地名新折腰沟。
  五里桥 在县北五里。
  石对头桥 在县北十五里。水部公仁宇有修桥记。
  城子西桥 在县东南四十里。
  射圃坛桥 在县南关西隅。
  偏岭桥 在县南二十里。
  桥梁所以利涉也。山夹谷乃有之,不则其下流也,故附之山川。
  论曰:嵎夷既略,载在夏书;成山迎日,见于日出,郡志记之矣,然不为招邑言也。邑山川,他不具论,若绣幙,云屯,竞奇献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