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靖府志》。县东北有大昆山、小昆山,并在南湖之北,小昆山岩石尤峭。

《乾隆府志》



凤皇山,在小昆山后,邑有两凤皇山,一在西南。同上

滚山,在昆山北。乾隆府、县志同

横山,在县北百里,山赤色,下有桥。《乾隆府志》

豹山,北十里为新丰街,又北三十里为横山。县志

楚王城山,在县北一百十里。《乾隆府志》。黄池镇南一里古斥堠在焉,

详《古迹》。

船山,城北一百里。县志

长山,在县东北六十里,北岭北岁陶官瓶于此,慈溪出焉。《大清一统志》、

乾隆府、县志同

紫峰山,在长山西。《乾隆府志》

云山,在县东北七十里,有云山寺。《嘉靖府志》。山下有金牛洞,幻

石象形,巧成天造,扣之声侔鼓钟。魏良臣有洞记,相近有藏书洞。乾隆府、

县志同

大延岭,在云山西。同上

北岭,在大延岭西。《乾隆府志》、县志作白鱼岭。

塞口,在北岭西。《乾隆府、县志》同

董谷山,在云山北。《乾隆府志》

金山,在董谷山北。同上

按:此二山,县志失载。

九龙山,在金山东。《乾隆府志》

蒋山,在县东北八十里,下瞰固城湖,与高淳县接境。《大清一统志》、《乾隆

县志》同


南陵县

籍山,在县治东北,《方舆纪胜》作县西。陂陀联络为邑之镇。《大清一统志》。山为城内主山,由工山百折至此,年久颓削。明知县沈尧中审其

形势,叠石为台,建楼其上,尧中有记。

《乾隆府志》

按:《方舆纪胜》所载:蓝山、桐领、湖山、白额山、石女山、龙珠山皆分列南陵县下,实

皆泾山,误入此县,今概不引。

箬帽山,在县东南十里,上有青墩头,可以眺远。其支有鹅公凸,下临石潭,曰海子沟,有

龙藏焉,时或腾跃。《一统志》、乾隆府、县志略同

石岭,在县东南十里,路通泾县。乾隆府、县志同

干堆山,在县东南十五里,以上墩泡垒垒,故名。《乾隆府志》

神龙山,在县东南二十三里,从分界山来,逶迤坡陀,最后卓起一峰如龙昂首,上有睢阳庙

。乾隆府、县志同

分界山,在县东南二十三里,与泾县分界。《乾隆府志》

按:此即泾县李冲分界山,在南陵县梅根乡,两县于此分界。

五里冈,在县南五里。乾隆府、县志同

云家山,一名仙女,山在县南十二里。同上

崇岭山、鹅岭,俱在县南十二里。一作二十里。旧传有金鹅自泾县之蛮

唐山飞来栖此,下有巡检司故址。《康熙府志》乾隆府、县志并同

敬亭山,在县南三十里,山甚低小,偶与本府山同名。《嘉定宣城志》《乾隆府志》略同

吕山,在县南六十里,山有石室,山南石罅有泉涌出,即漳淮之源也,南流五十里至县为东

溪。《嘉靖府志》、《明史·地理志》、《大清一统志》、乾隆府、县志略同


南江又东,旋溪水注之,溪水又北,合东溪水,水出南里山,北径陵阳县东。桑钦曰淮水,

出县之东南,北入大江。《水经注》

按:《水经注》东溪水下即引桑钦,说明以淮水东溪为一水也。据各地志,淮水皆发原吕

山。吕里音同,则南里山当即吕山,东溪又名淮水。《嘉靖府志》与《水经注》亦合。唐大

德初,杨行密自铜官济江败宣州兵于吕山,遂克宣州即此。

车山,在县南六十里,山形似车。乾隆府、县志同

蒲山,在县南七十里,吕山南十里为蒲山。《大清一统志》

赵冲岭,在县南七十里,县龙过峡于此。《乾隆府志》

格里山,在县南七十五里,从两小径入,曰大格口、小格口,两山夹行,连十五里不断,如

画格然,故名。中有腴田深涧,人烟相接。《大清一统志》乾隆府、县志并同



独山,在县西南十三里,山与柿树沟近。乾隆府、县志同

枫树冈,在县西南十五里,冈有枫一株,觇其叶先茁所向,以卜年丰。同上

顾村陈家山,在县西南十八里。同上

石龙山,在县西南二十里。同上

程家珑,在县西南五十五里。同上

水龙山,在县西南六十里。山有泉出山巅石岩,喷高五尺许,涛涌而下,田亩赖以灌溉,旁

连横山岭。《大清一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