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右有圣母碑,东院内有九井。”《述征记》:“庙内九井,或云汲一井而八井动。”《舆地志》:“老子祠即老子所生旧宅。”老子者,道君也。三皇之始,乘白鹿下托于李母,练体易形,复命胞中七十二年,生于楚国。李母,星名也,在斗魁中。老子,星精也,为人黄色美目,面有寿征,黄额广耳,大目疎齿,方口厚唇,额有参子,达理日角月角,鼻有双柱,耳有三漏,足蹈三五,手把十文。十二圣师各有三法,凡三十六法。唐干封元年册李母为先天太后,因改祠为洞霄宫。大清宫。玄元旧宅,今有桧树、鹿迹存焉,宫前有阙,各高一丈七尺,魏黄初三年文帝所立。其阙有铭,是锺繇书,皆破缺,惟四字存焉。李母坟。在县东十三里。《水经注》云:“老子宫前有李母坟,东有碑,汉桓帝永兴元年谯县令长沙王阜所建。枯松。桓裴之《述征记》云:“老子宫前有双松,左阶之松久枯。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忽从根上生一枝,耸干一丈三尺,枝叶青翠。唐武德二年更生一丛,直上五尺,横枝两层,枝叶相覆,异于常树。”濑水。在县东南十二里,于苦县界相县故城西南五里各水分流,入灵溪池,东入涡水。相县。在濑水东是也。灵溪池。在玄元宫北。宁平城。在县西北五十五里。按《汉书•地理志》:“宁陵县属淮阳。”晋东海王越自阳城率甲士四万东屯于项。永嘉五年薨,秘不发丧。石勒进兵追之,及宁平城,焚越尸于此。数万众敛手受害,尸积如山。王夷甫亦遇害。



太平寰宇记卷十三

河南道十三
郓州。曹州。广济军。郓州。
郓州。东平郡,今理须城县。《禹贡》兖州之域,星分奎、娄。春秋属宋地,即鲁附庸。须句国,太皥之后,风姓。《左氏传》曰:“公伐邾,取须句。”战国时属魏。秦兼天下,属砀郡,又为薛郡地。汉为东平国。又《地理志》曰:“东平,故梁国。”景帝中元六年 ,别为济东国;武帝元鼎元年,为大河郡;宣帝甘露二年为东平国。晋宋及后魏为东平郡。周大象二年于此置鲁州,寻废。隋开皇十六年,分兖州、万安置郓州,大业三年罢州为东平郡,理古须句城。唐武德五年平徐圆朗,于郓城置郓州,领郓城、须昌、宿城、巨野、乘丘五县,又以废寿州之寿张来属;其年,置总管府,管郓、濮、兖、戴、曹五州;七年,改为都督府。贞观元年,罢都督,仍以巨野属载州,又废宿城、乘丘二县;八年,郓以城下湿移治须昌。景龙元年,又置宿城。天寳元年,改为东平郡。干元元年,复为郓州。贞元三年,升为都督府。皇朝为天平军节度。
元领县十,今七:
须城。寿张。中都。平阴。东阿。卢县。阳谷。
二县割出:
巨野。入济州。郓城。入济州。
一县废:
东平。并入须城。
州境:
东西一百五十九里。南北二百三十五里。
四至八到:
西南至东京六百里。西至西京一千里。西南至长安一千八百里。东至兖州二百里。南至曹州二百三十里。北至博州一百七十里。东南至兖州一百三十五里。西南至濮州一百四十五里。东北至济州二百五十里。西北至渡河,取朝城县路至魏州二百三十里。
户:
唐开元户:三万三千三百八十七。皇朝户:主一万五千一百八,客二万七千七百二十四。
风俗:
地连邹、鲁,境分青、齐,硕学通儒,无絶今古,家尚质直,人多魁岸,不规商贾,肆力农桑,此亦风土之使然也。
姓氏:
东平郡四姓:万、吕、毕、康。
人物:
刘祯。字公干,东平人。马隆。平陆人,为武威太守,以磁石夹道,贼负铁不得过,以为神也。
土产:
阿胶。蛇床子。绵。官蛇。

须城县。旧四乡,今八乡。汉旧县,属东郡,故须句国。按前须昌县在今县东南三十里,须昌故城是也。隋改须昌为宿城县,更立须昌县于今理,属郓州。后唐改为须城县,避国讳也。梁山在县界。州理故须句城。《左传》:“任宿、须句、颛臾皆风姓。”《注》:“须句虽别国,有削弱不能自通,为鲁私属,如颛臾之比。”无盐故城。在县东三十六里,汉旧县,古宿国也。《列女传》:“无盐有丑女,名宿瘤。齐宣王善之,立为夫人。”即此县女也。清水石桥。在县西三里。隋仁寿元年造,石作幸巧,与赵州石桥相埒,长四百五十尺。郈乡亭。《左传》:“季子鬬鸡之所。”杜注:“郈,鲁地,东平无盐县东南有郈香亭。”桓公沟。晋永和中,将军毛穆之所凿。义熈十三年,王师济河,朱超石重开凿。《水经注》云:“桓温率众北入,掘通济渠。”今谓之桓河是也。刘公桥。在县东二十七里,宋武北伐至此造,故号之。柳舒故城。《左传》:“晋伐郑,齐陈子救之,及留舒去谷七里,谷人不知。”东平宪王陵,光武子苍也。明帝幸东平 ,感念苍,谓其诸子曰:“思其人,至其乡,其处存,其人亡。”伏生城。伏生所居,传《尚书》于太常掌故晁错,因号之。吕母垞。后汉东海吕母合众于此。东阿故城。汉东平国故城,在今县东。按《魏志》,程昱谓范令靳允曰:“曹使君智殆天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