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郡三。至北齐,于州置东北道行台。后周改置燕、范阳二郡,兼立总管府于州。隋开皇三年,废郡,所领五县复属州总管如故。炀帝初,废总管;三年,罢州以其地并入涿郡。唐武德元年,改为幽州总管府,管幽、易、平、檀、燕、北燕、营、辽八州,领蓟、良乡、潞、涿、固安、雍奴、安次、昌平八县;二年,又分潞县置玄州,领一县,隶总管;四年,窦建德平,以固安县属北易州;六年,改总管为大总管,管三十九州岛;七年,改为大都督府,又改涿县为范阳;九年,改大都督为都督,管幽、易、景、瀛、东、盐、沧、满、蠡、北义、燕、营、辽、平、檀、玄、北燕等十七州。贞观元年,废玄州,以渔阳、潞二县来属,又废北易州,以固安来属;八年,又置归义县,督幽、易、燕、北燕、平、檀六州。干封二年,置无终县。如意元年,分置武隆县。景隆三年,分置三河县。开元十三年,升为大都督府;十八年,割渔阳、玉田、三河三县,置蓟州。天寳元年,改为范阳郡,属范阳、上谷、妫川、密云、归德、渔阳、顺义、归化八郡 。干元元年,复为幽州。
领县八:蓟。幽都。良乡。永清。安次。武清。潞。昌平。
四至八到:南至东京一千二百八十五里。西南至西京一千六百八十五里。西南至长安二千五百四十五里。东至蓟州二百一十里。南至莫州二百八十里。西至易州二百一十四里。北至妫州二百一十里。东南至沧州五百五十里。西南至涿州一百二十里。西北至妫州二百里。东北至顺州八十里。
户:唐天寳户:六万七千二百四十二。
风俗:《郡国志》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其气躁急。南通齐、赵,渤、碣之间一都会也。”又《汉书》云:“愚悍少虑,轻薄无威仪,亦有所长,敢于赴人之急难,此燕丹之遗风。”“燕之为言燕也,其气内盛。燕俗贪,得阴性也。”又曰:“幽州在北,幽昧之地,故曰幽也。”“燕太子丹爱宾客、养勇士,不爱后宫美人,化为风俗,宾客相遇,以妇人侍宿。”又曰:“幽、冀之人钝如锥。”
人物:左伯桃。燕人。羊角哀。燕人。蔡泽。燕人,相秦昭王,号刚成君。郭隗。徐乐。韩婴。燕人,文帝时博士。寇恂。字子翼,昌平人,有牧民才。卢植。字子干,涿人。少从马融学,融左右多列女,乐植侍讲,积年未尝转盼。性嗜酒,一石不醉。累官尚书,时董卓会百官议废立,众皆唯唯,独植抗议。子毓,亦才士。田豫。字国譲,武清人。郦炎。张华。字茂先,博极古今,着《博物志》,封广武侯。张缵。字伯绪,方城人,官吏部郎。郦道元。字善长,涿人。注《水经》。卢玄。涿人,授中书博士,卒,谥宣。卢辩。涿人,为太学博士,注《大戴礼》。张曜。昌平人也,官右丞,谥贞简。卢思道。涿人。卢谌。唐卢承庆。范阳人,相高宗。孙藏用。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与王、骆齐名,时号四杰。蔡廷玉。昌平人。南齐云。范阳人。卢群。字载初,范阳人。贾岛。字浪仙,初事浮屠,后以诗名举进士。刘蕡。字去华,昌平人。卢鸿。范阳人,徙家洛阳,隠嵩山,征至不拜。高崇文。幽州人,七世不异居。李景略。良乡人。
土产:绵。绢。人参。瓜子。贡。范阳绫。琉璃。《史记》云:“燕、秦千树栗,与千户侯等。”士马所生、鱼盐桑枣之利;又银、锡二穴,密云郡都管筋角是劲,又有水晶,是宝出昌平县。

蓟县。二十二乡。本汉旧县也。《水经注》云:“蓟城西北隅有蓟丘,故以为名,犹鲁之曲阜,齐之营丘也。”《礼记》云:“武王克商,封黄帝之后于蓟。”《汉书•地理志》云:“蓟,故燕国名,召公所封之地。”垣墙山。一名万安山,在县西五十里,山有铁鼎,其下有旧铸冶处。笄头山。《隋图经》云:“笄头山有温泉,可治百病。”千延水。《隋图经》云:“千延水经马城、高柳 ,俗谓为 ‘阿头河’,又于大宁北注。”雁门水。《隋图经》云:“雁门水出雁门山,又北入羊门水。”神泉。《隋图经》云:“神泉经北,连羊门泉水,一名托台水。”高梁河。在县东四里,南流,合桑干水。桑干水。西北自昌平县界来,南流,经府西;又东流,经府南;又东南,与高梁河合。《州郡图》云:“蓟县北有雁上里。”又《水经注》云:“桑干水东与洗马沟水合。”泽水。按《隋图经》云,即桑干河也。至马陉山为落马河,出山谓之清泉河,亦曰千泉,非也。至雍奴入笥沟,俗谓之合口。高梁水、渤海、碣石,皆在郡界。磨室 。《战国策》云:“乐毅与燕惠王书,云 :‘大吕陈于元英故鼎反于磨室。’”《郡国志》云:“在蓟县界。”碣石宫。接平州界,《史记》云:“邹子之燕,昭王拥彗前驱,请列弟子之坐而受业,筑碣石宫以处,邹子亲往师之。”蓟城。《郡国志》云:“蓟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慕容儁铸铜为马,因名铜马门。今大厅前石函长二尺,高一尺,历代不敢开,铭曰:“泰建元年造铜虎符。”幽都山。北方大阴,故曰幽都。《尔雅》谓“北方之美者,幽都之筋角焉” 。督亢亭。荆轲以地图献秦王处。紫渊水。《幽都记》云:“紫水,其泥亦紫。”燕昭王冢。《九州岛要记》云:“古渔阳北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