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北平城置北平郡;割中山国之蒲阴、望都、北平三县属之。高齐,省北平郡及蒲阴县,以北平县属中山郡。隋开皇三年,属定州。唐万岁通天二年,契丹攻围,七旬不下,勅改为徇忠县。神龙元年,复为北平县。后唐长兴三年,改为燕平县。今复为北平。蒲阳山:《汉书•地理志》:“曲逆县有蒲阳山,蒲水所出。”谓此也。兼汉有蒲阴故城,在今县西北四十里。濡水:县西五里。安阳故关:县西北二十五里。
望都县。东北五十里。旧十三乡,今四乡。本汉旧县,属中山国。尧始受封于此,故张晏注云:“尧山在北,尧母庆都山在南,登尧山见都山。”故以望都为名。今邑有尧祠并后汉光武祠,甚灵。高齐,省。隋开皇六年,又置。唐水:县西南四十二里。都山:一名豆山。尧母望之,故有望都之号焉。伊祁山:尧住此山,后因作姓。倒马关:在邑界。中人亭:即今县是也。柳宿城:在县东四十二里。汉宣帝母王夫人微时,与父母别处。本汉柳宿侯国。《汉书•王子侯表》曰:“元朔元年三月癸酉,封中山靖王子盖为柳宿侯。”是此。张行成坟:唐左仆射。刘伯威坟:汉太尉。已上二坟在邑界。阳城淀:在县东南七里,周回三十里。莞、蒲、菱、芡,靡所不生。尧祠:在县南四十里。
新乐县。西南五十里。旧八乡,今五乡。本春秋鲜虞国。汉为新市县之地。隋开皇十六年,置新乐县,属定州,取新乐故城为名也。新乐者,汉成帝时,中山孝王母冯昭仪随王就国。王为建宫于乐里,在西乡,呼为西乐城。时人语讹,呼西为新,故为新乐。义台:在县西南十三里。《后燕录》云:“慕容麟与道武战于义台,燕师败绩。”黄山:隋《图经》云:“新乐县黄山,山有细耎白石,可为器物,土人工之。”长林沟:在县东南二十四里,亦呼为木刀沟。廉颇墓:在县界。
曲阳县。西北二十里。旧十三乡,今十乡。本汉上曲阳县也,属常山郡。后汉属中山国。高齐天保七年,除上字,但为曲阳县,属中山郡。隋开皇六年,改曲阳为石邑县;其年,移石邑于井陉县,属恒州;七年,于此置恒阳县,隶定州,在恒山之阳为名。唐改为曲阳县,避庙讳。北岳恒山:在县西北一百四十里。《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孔安国注云:“二山连延,至碣石也。”《尔雅》:“恒山为北岳。”郭璞注:“今常山也,避文帝讳,改为常山。”《周礼》:“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郑注:“恒山在上曲阳,《春秋元命苞》曰:‘昴毕间为天街,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其下有祠曰‘安天王’。”按《恒山记》云:“高三千九百丈,上方三十里,周回三千里。上有太玄之泉,神草一十九种,道者服之成仙。”太史公云:“北岳有五名山,一曰兰台府,二曰列女宫,三曰华阳台,四曰紫微宫,五曰太乙宫或云太茂山。”山北四百余里号曰飞狐之口,有率然蛇 ,孙吴以喻兵势。鸣石溪:水侧有石,若扣之,极鸣。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三

河北道十二
冀州 深州
冀州
冀州。信都郡,今理信都县。《禹贡》九州岛之一。毕昴之间为天街,昴星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两河之间为冀州。夏禹导河,自大坯山北过降水,至于大陆。按《地志》:“降水南自清河郡,经东武城县界,入当郡南宫县界,又东北入信都县界。”《水经注》云:“绛水故渎又东北,经辟阳亭北,入信都城东,散入泽渚。” 按:辟阳亭在今郡理东南三十五里。今郡乃汉信都国城,则郡理东入兖州之域,西入冀州之域,此是明二州之地。春秋时,为晋东阳地。三家分晋国,为赵。秦并天下,置三十六郡,属巨鹿。《汉书》:“高帝六年,分赵、巨鹿,立清河、信都、常山等郡,寻改信都为国。至景帝二年,改为广川国,立皇子彭祖为王;四年,彭祖徙封赵。中二年,封皇子越为王,子齐有罪,国除。数月,武帝立齐子去为王,去有罪,徙上庸。宣帝地节四年,立去兄文为王,文子海阳有罪,徙房陵。元帝建昭三年,改为信都国,封皇子兴为王,后兴徙中山王。哀帝二年,徙定陶王景为信都王。领县一十七,理信都。后汉初复为郡。按《后汉书》云:“王郎僭号,河北悉应光武,自蓟南行,有白头翁曰:‘努力信都,为长安守。’光武至信都,太守任光开门出迎。”即今州也。光武遂改为长安国。永平十五年,更名乐成国,以封皇子党为王,传国四世絶;延光元年,又更名安平国,以封河间孝王开子德为王,以续祀;至中平元年,有罪,国除。汉末,兼置冀州,领郡国而理于此。魏黄初中,冀州刺史自邺徙理信都。至晋泰始元年,封皇叔祖孚为安平王;太康五年,又改为长乐国,立孚曾孙佑为王;十年,割武遂、武邑、观津三县为武邑国,以封南宫王承为武邑王。惠帝时,承薨无后,省还长乐。西晋末,石赵自信都徙理襄国。至季龙,州徙于邺。慕容儁平冉闵,冀州又徙理信都。苻坚克慕容暐,州又徙于邺。后慕容垂据中山,复移冀州于信都,垂改都之。后魏平慕容氏,复为长乐郡,兼置冀州。北齐、后周皆因之。隋开皇三年,郡废,而冀州如故。炀帝初,州废,复为信都郡。唐武德四年,讨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