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在州北五十里。本中丘县地,属常山郡。隋开皇十八年于此置青山县,属邢州,以县界青山为名;大业二年省县为龙腾府。唐武德元年析龙冈、内丘两县重置,属邢州;贞观八年徙于今所;至文宗开成四年,泽路节度使刘从谏奏废之。黑山。一名青山,在旧县西二十里。《列仙传》云:“犊子,邺人,常在黑山,曾牵一黄犊子来过邺城酤酒,阳都女见悦之,遂留相奉,乃随犊子去,俱入山焉。”都女生而连眉,即《魏都赋》云“犊妃连眉”者也。《土地十三州志》云:“黑山之险,为逋逃幽薮。”隋《区宇图志》云:“避周太祖讳,因改黑山为青山也。”雷公山。《耆老传》云:“魏时黑山羣盗张燕等不立君长,直以名号为称,多髯者谓之羖公,大声者谓之雷公。时贼保此山,以为名也。”

太平寰宇记卷六十

河北道九
赵州
赵州。赵州,今理平棘县。《禹贡》冀州之域。《史记》云:“西为大梁、赵之分,自胃七度至毕十一度,即赵之分野。周穆王以造父善驭,遂封于此。”按赵之分,川曰滹沱,镇曰镇山。左纳沧海,右引并、汾,南絶邯郸,北倚恒岳、井陉之险。春秋时属晋,为鄗邑之地。战国时属赵。秦兼天下,此郡即邯郸、巨鹿二郡地。汉高帝更立赵国,后又分为巨鹿、常山二郡。后汉又立常山国,以巨鹿郡隶之;兼于此置冀州,领郡国九,理于鄗,今郡西南高邑县是也。西晋又为赵国,亦置冀州,领郡国十三,理于今郡西南临城县,即古房子城也。后魏废国,为赵郡,改属殷州。至明帝二年,于广阿城置殷州。至高齐,又改殷州为赵州。隋开皇三年罢郡,以废赵郡之平棘、廮陶二县;并废巨鹿郡之广阿、安国、栢仁、内丘等四县,改置栾州,取栢鄊县汉故高栾故城,以名州也。仁寿初,又改广阿为象城县。大业二年,废栾城复为赵州,以其旧属之邑并隶之,仍改象城县为大陆县;五年,又改为赵郡,于平棘县置。唐武德元年,张志昂以郡归国,改为赵州,领平棘、高邑、赞皇、元氏、廮陶、栾城、大陆、栢鄊、房子、槀城、鼓城十一县;其年,以槀城属廉州,以鼓城属深州;四年,改大陆为象城。天寳六年,改为赵郡。干元元年,复为赵州。
元领县九 , 今七:平棘。 宁晋。 高邑。 栢乡。 临城。 赞皇。 昭庆。
二县割出:栾城。 元氏。已上二县入镇州。
州境:东西二百五十里。南北一百十七里。
四至八到:西南至东京八百三十里。西南至西京一千三十里。西南至长安一千八百九十里。正东微南至冀州一百六十五里。西踰山至太原府五百六十里。南至邢州一百七十九里。北至镇州一百里。东南至冀州隔河相去一百里。西南至邢州一百九十五里。西北至镇州一百七十里。东北至定州三百一十五里。西北至鎭州一百七十里。
户:唐开元户:五万一千四百三十。皇朝户缺。
风俗:《赵记》云:“女子盛饰冶容,习丝竹、长袖,倾絶诸侯。”
姓氏:赵郡二姓: 李、 睦。
人物:荀况。即荀卿,赵人,仕楚为兰陵令,着《荀子》。廉颇。赵人,与蔺相如为刎颈之交。蔺相如。赵人,持璧入秦,完璧归赵。李牧。赵人,为赵将,守鴈门,大破匈奴兵十余万,封武安君。赵胜。赵公子,号平原君。李左车。赵之广武人,初仕赵,封广武君。后说成安君不从,卒及其难。韩信用其策,下燕齐诸郡。毛苌。赵人,精《诗》学,世称毛诗。吾丘寿王。字子贡,赵人。耿纯。字伯昭,巨鹿宋子人。率宗族宾客二千人迎汉光武,封耿鄊侯。前将军睦昶。赵郡人也。不拘小节年,二十丧父,须髪致白,与崔浩为莫逆交。李元忠。平棘人,仕东魏,累官侍中。李谧。赵人。李守素。赵人,通姓氏学,世号“肉谱”。苏味道。栾城人,拜相。李峤。字巨山,赞皇人,与舅张锡相继为相。李义。赵郡房子人。李华。赵郡人。李栖筠。赵郡人,御史大夫,世推为赞皇公,子吉甫相,孙德裕,俱拜相。李绛。赞皇人,尝编次《君臣成败》十五卷,奏之宪宗,上阅之,叹曰:“绛言骨鲠,眞宰相也。”李翱。字习之,赵州人,官修撰,卒,谥曰文。李珏。赵郡赞皇人,拜相。
土产:丝布。絁。帛。石榴。

平棘县。旧二十鄊,今七鄊。春秋晋棘蒲邑也。《左氏传》云:“师及齐师、卫人、虞人伐晋,取棘蒲。”杜注云:“晋地名也。”汉文帝三年,济北王兴居反,遣棘蒲侯柴武撃之。武帝时,又有平棘侯薛泽,为丞相。盖汉初为棘蒲,后改为平棘也,属常山郡。隋开皇三年,改属赵州;十六年,改属栾州。大业二年,又属赵州。汶水。《水经注》云 :“汶水又东,经平棘县南,有石桥跨水,阔四十步,长五十步,桥东有两碑。”槐水。在县北二十五里。一名白沟河,《水经注》云:“槐水出黄石山。”石柱。《水经注》云:“平棘城南门夹道有两石柱,翼路若阙焉。”南平棘故城,汉县,废城在今县南。鄗城。《史记》云:“魏无忌救赵,赵孝成王为无忌筑此城。”至汉初,韩信败陈余于此。故栾城。在县西北十六里,春秋时栾武子邑。宋子故城。汉宋子县也。《晋书》:“卫恒《四体书势》云:‘巨鹿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