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樽消白日,免教黄菊笑西风。”柯钦诗:“胜日寻芳出郡南,凤凰山下驻吟骖。烟霞出没东西塔,松柏高低百二庵。”杨慈诗:“一双塔影东西见,百八钟声远近闻。”方熙诗:“野日收残千嶂雨,岩泉界破半山云。”林文诗:“松梢翻露归巢鹤,洞口随风出岫云。” 法海寺在广化寺西庑。陈大建十四年建,五代末留从效重建,宋天禧四年赐“法海院”额。前有御书阁,藏咸平、祥符、天圣、皇祐间所赐御书。元至正十四年寺厄于回碌,僧方岩修文。寻复圮,国朝改为寺,洪武、永乐间僧希闻、雪舟、云涯相继修葺。正统四年寺僧慧聪增建一新,柯潜为记。 龟山福清禅寺在文赋里。唐长庆二年始建庵,号“龟洋山”。咸通十三年建院,五代梁贞明中王审知改“龟山福清”额。中有六眸龟池、莼菜池、沈禅塔(唐薛承裕撰铭)、陈禅塔(唐黄滔撰碑)。国朝改为寺,景泰五年火,天顺二年重建。(上三寺俱府城西南。) 囊山慈寿寺唐中和元年僧涅槃栖隐于此。乾符三年诛茅为庵,四年更为延福院,光启二年王审知奏改“慈寿院”。法堂柱刻诗云:“山有重囊势,门开两迳斜。溪声寒走涧,海色月流沙。庵外曾游虎,堂中旧雨花。不知遗谶地,一一落谁家?”法堂之西有塔曰惠薰,即涅槃葬处也。寺屡经回禄,国朝洪武、永乐、宣德、正统间俱尝修建。内有十六奇,曰施蚊台、放目亭、蘸绿亭、瑞星堂、海月堂、餧蛭池、放光室。余见山川志。又有虎溪亭、苍霞亭、云涛轩、栖真轩、石屏轩、陈洪进,蔡襄祠堂。石屏上刻蔡襄所书陈伯孙诗:“六合万籁息,秋林月正辉。琴中弹不尽,石上坐忘归。”大字径尺许。又蔡襄自题云:“二十年前登第初,青衫赢马谒禅居。鬓毛白尽犹奔走,惭愧高人得自如。”国朝周莹游囊山寺诗云:“万壑秋声飞翠瀑,一亭爽气挹苍霞。” 上生寺唐大顺元年建。内有黄璞祠堂。元大德二年修。旧名“上生院”,今为寺。(上二寺在延寿里。) 永明寺在望江里。元初建,林以顺为记。(上三寺俱府城东北。) 宝胜寺在府城南胡公里。陈时为庵,曰“宝台”,唐咸通中更为“宝胜院”,国朝洪武中改为寺。 妙寂寺在府城西北常泰里。亦名“塔院”。五代晋开运元年建。宋林大鼐诗:“四围紫翠峰峦合,一片丹青楼阁开。”后改为寺。(上二寺今废。已上二十寺除法海寺外俱国朝洪武间并为丛林。) 大云寺元至正元年建。 石林寺元至正七年建。 宝华寺宋状元吴叔告墓庵,后改今名。(上三寺在合浦里。) 万寿寺在新安里。元泰定二年建。(上四寺俱府城东南。) 五云寺在府城南文赋里。五代周广顺三年建。唐处士朱邺旧居也,有白莲池。失名氏诗云:“五云已作黄金地,一水空余白玉花。” 灵源寺在府城东北广业里。旧为院。元延祐四年重修,黄方子为记。国朝洪武二十四年改名“灵源寺”,并为丛林。(上二寺俱废。) 观音院在奉谷里。宋乾兴元年建,国朝洪武三年修。 地藏院在武盛里。宋治平元年建,国朝永乐二年建。(上二院府城东。) 资圣院在谷清里。宋咸平二年建。又府城东北广业里亦有资圣院。 嵩山护国院在醴泉里。宋大观元年建,三年赐额。 报恩香积院宋景德六年建。寺东数里为竹啸山。 上宝峰院宋皇祐六年建,国朝洪武八年修。(上二寺在兴福里。) 兴福院在合浦里。宋皇祐六年建,后毁,国朝永乐十三年修。瞻圣院在新安里。宋大观四年建,后赐今额。国朝柯潜诗:“云淡午风轻,寻幽入化城。径苔随意绿,檐竹可人情。萍破见天影,江喧疑雨声,胜游须有纪,扫壁醉题名。”(上六院俱府城东南。) 东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左。宋时建,有石浮屠五级。 西塔院在广化寺山门内之右,亦宋时建。有木浮屠三级。国朝成化间浮屠圮,二十年僧藏谷即其址建大雄殿,并新院宇。 月峰院在广化寺之左里许。宋时建,国朝成化二十二年都纲文达重建。 西重院在文赋里。唐元和间建,国朝永乐十四年重建。今圮。(上四院俱府城西南。) 景祥院在常泰里。旧名“琉璃院”,据陈岩之腹,寻迁于此。内有徐夤祠堂。夤尝有诗:“耕罢树阴黄犊卧,斋时山下白衣来。”元天历三年重修,训导李原记。 国欢院唐僧涅槃之宅,后施为院,其父母双冢在焉。国朝永乐六年重建,林环为记。 国泰院宋崇宁四年建,国朝永乐十三年重建。(上二寺在延寿里。) 崇圣院在兴教里。唐乾宁元年建,宋元祐中重建,元黄方子为记。 圣寿院在永丰里。唐光启间建,国朝永乐二年重建。(上五院俱府城东北。) 瑞龙院在府城西北。宋太平兴国八年建,国朝洪武二十四年修。(上一十八院俱存。) 石室院有铁浮屠九级。 广恩院梁开平三年建。有流杯亭,为郡人游赏之所。(上二院俱府城西。) 中和院在壶山之南。 太平院在胡公里。(上二寺俱府城南。) 翠峰院 白塔院(上二院在安乐里。) 上宝林院在国清里。宋皇祐元年建。 下宝峰院在兴福里。 皇龙院在新安里。 下宝林院 罗汉院(上七院俱府城东南。) 法界院 满月院 崇先文殊院旧名“大文殊”,宋淳熙四年龚茂良请为功德院,赐今额。 西方院 回雁院 荐福院 西台院 云堂院 安养院(上九院在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