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郡守李余庆创,匾曰“清心”。绍兴二十年,有五色雀集于大厅榕木之上,芝草产于后圃;麦秀两歧,郡守陆涣因更名“三瑞”。 壶山堂在旧郡圃内。初名“望山亭”,郡守陆涣更名“五芝亭”,林光朝为记。乾道间郡守张允蹈8又更名“壶山堂”。堂之后有台曰“流觞”,其东又有台曰“见遽”9,盖允蹈所创也。淳熙初,郡守潘畴更名“龢风”。 流化堂在旧通判厅之东。宋通判庄草名。 志喜堂在通判厅之右。通判周必达以“喜雨”名。其西南隅有“望壶台”。(已上七堂俱在旧郡治内,今废。) 无毡堂在军学西教授厅之右。旧名“无隐斋”,乾道间教授陆琰更今名。堂之东又有冷轩。 尊德堂在郡学礼殿东北。宋淳祐中郡守杨栋建,以处刘弥邵,弥邵卒,黄织继之。 思贤堂在旧莆田县前,即今县学泮池之北也。旧有亭,临水,曰“水亭”。唐乾符五年建。宋咸平中薛奎作邑,增辟为堂。更名“梦草”,后废。宣和间知县吕之材即其旧址而增筑之,匾曰“思贤”。盖以奎入参大政,民思之,故去。又为亭于池之南,曰“鉴亭”,跨城作榭曰“观稼”。乾道十年知县林介重修。越明年,知县李宗甫绘简肃之像于堂。 徐复宅在府城东二十里。按艾轩与守书,但言在城东二十里,不言其处。复赐号“冲晦处士”,老于杭之万松岭,南渡后故宅犹存。 蔡襄故居在府城南忠惠坊内。 扶春馆在旧郡治宅堂后。旧以酴醿名“翠香亭”。乾道元年郡守张允韬更今名。后敞一轩,北向,曰“山人方丈”。 正己斋在儒雅堂之西庑。旧名“学古”,郡守潘畴更今名,自隶额。 强为善斋在旧通判厅之左偏。通判周必达名之。 靖共亭在旧郡治小厅之后。天圣六年郡守李余庆创,名“式宴”。淳熙元年郡守潘畴更曰“北窗”。十三年郡守朱端学改今名。 手诏亭在谯门外宣化坊之南。 嘉禾亭在旧县治后圃。圃有古木樛曲如龙状,宋知县丘铎因以名亭。 慨然亭在府治西宋行衙之后。 使星亭在府治北里许。宋绍兴十一年郡守杨大任建。 望海亭在梅峰之上。由共乐台循城西偏数百步而至,面势豁然,苍莽无际。正字方翥为记。 将迎亭在乌石山之南。旁有一山,亭居其下,故以北亭名之。 绿野亭在旧宁贞门外二里许。宋殿中侍御史郑伯玉归田时所作,郡守俞希孟命以是名。今伯玉祠堂即其址也。 龟纹亭在府城西北龟纹岭上。为游人憩息之所。 远香亭在县学内。洪武间知县任益筑台于薛公池中而亭其上,匾曰“咏归”,成化二年知府岳正改今名。 章公亭在望海门外章公斗门桥之上。元至正十二年建。俗呼“花亭”。 潮信亭在熙宁桥之西。宋靖康二年郡守张读建。亭临白湖,风静波平,壶山例影于此。绍熙二年郡守赵彦励重建。 民信亭在熙宁桥之东。靖康二年建。(上二亭俱度。) 濯缨亭在景得里国清塘上。宋淳祐间里人林国钧建。接官亭在拱辰门外。俗呼“第一亭”。宣德间县丞叶叔文建为送迎之所。 果满亭俗呼“第二亭”。元至正十四年建。(上二亭俱东厢。) 猿臂亭在延兴里。俗名“第三亭”。元至正十五年建。 鼓楼亭在奉谷里海滨。 此心亭洪武二十年里人宋怡斋建。 却金亭在南哨。景泰间,都指挥佥事王胜提督海道,有惠以及于人,后闻其被荐,将北上,乃相率囊金赆之。胜悉却不受,因为立亭道左,匾曰“却金”。(上二亭在武盛里。已上十亭俱府城东。) 四览亭在永丰塘上。俯瞰塘水。宋崇宁四年郡守郭重建。淳熙九年郡守林元仲斥亭前隙地之半创艾轩祠。绍兴二年郡守赵彦励重建。今废。 关王庙前亭永乐十一年通判董彬重建。 锦亭洪武七年建。(上三亭在南厢。) 莆阳亭在文赋里,今濑溪铺是也。(上四亭俱府城西南。) 至止亭在孝义里。 清宁亭在涵江清宁桥。宋绍兴二十三年建。 蘸绿亭在囊山寺前。正统十二年重建。(上二亭在延寿里。) 使华亭在常泰里。旧名“延寿亭”,右驿路也。宋建炎二年建。临溪之西,瀑布高可百尺。先辈徐寅之别墅在焉。翁纬诗云:“走青奔碧月潺湲,势与晴江远接连。沙草翠侵驱马路,岸花红湿钓渔船。烟生远店收寒雨,风起高梧咽暮蝉。徐氏旧居人识否?渡南溪下白云边。” 常思亭 阜民亭在松岭之上。永乐二年兴化县知县吴旭建。(上二亭在广业里。已上六亭俱府城东北。) 致爽轩在旧县治内,即今府治也。宋知县元伯泾建。并为记。 共乐台在府治后州峰之巅。郡城中登眺最胜处也。初名“共乐亭”。蔡襄诗云:“庭有美音非独乐,会当炎暑有多风。山川形势阑干下,井径追游月色中。”宣和六年郡守廖刚重修,更亭曰台,后有轩曰“岸帻”,亦曰“后乐”。台前数百步有亭,曰“平远”,又曰“竞秀”。隆兴二年郡守刘韬榜其门,曰“芳菲谷”。淳熙九年郡守林元仲重修,即台之东偏榜曰“共瞩”。

仙游县
  大隐楼在县治旧尉厅之东。宋时建。旧名“见山”,县尉周端赏改今名,并为记。又尉厅之前有“南轩”,西有“梅林轩”,梅林之北有“思贤堂”,县尉黄岩孙为记。堂之前旧有“熙春台”,循台而北有“环秀亭”,郡人陈宓书匾。 望秀楼在县治厅事之西。 丰登楼在旧兴化县宣化桥之上。宋隆兴二年县令陆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