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其天年,子恃以底于成立,人以为节孝之称。
  杨氏名静德。福宁卫后所千户刘泉妻也。泉卒,杨氏年甫二十九。三乳而生五子,曰,曰琇、曰琪、曰璘、曰琥,俱在襁褓,内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日操井臼,夜则纺织,抚教诸孤咸底于成。年八十五疾而卒。
  校 注
  1 弘治《兴化府志 人物》作“彼何人斯”。
  2 “闲良”疑为“贤良”之讹。
  3 弘治《兴化府志 人物》作“许搏”。光绪《莆田县志 人物》作“许抟”。仅载宣和间尝以事忤秦桧,不载桧弟棣事。《王晞亮传》但载桧为太学正,晞亮为学录。此处疑有错简。
  4 “其从”似为“其后”之误。
  5 弘治《兴化府志 人物》作“虽颇杀伤”。
  6 光绪《莆田县志 人物》作“特畏死耳”。
  7 “林萃”作“林华”,下“陈瓒传”同。
  8 应作“汝知守城不降有曰陈文龙者,吾侄也。”
  9 弘治、万历《兴化府志 人物》均作“白鸟复翔集”。
  10 弘治《兴化府志 人物》作“子伯愚、伯达并登第”。
  11 光绪《莆田县志 列女》作“庶姑”。
  12 弘治《兴化府志 女德》作“陈逊励”。
  13 应作“治行居广东二十九县之最”。
  14 乾隆《宁德县志 人物》作“宁德人”
  15 乾隆《宁德县志 人物》作“徐应持宪广右”。
  16 据乾隆《宁德县志 人物》“曰”字衍。
  17 乾隆《福宁府志 人物》作“潜收其家遗骨葬之”,此处有错简。

卷之七十三

  宫 室
  闽为东南名藩,宫室台榭之胜在在有之。其岿然峙于公庭学宫者,多贤守令师儒之遗迹,甘棠之爱存焉,其萧然寄于崇山茂林者,多魁人杰士之高踪,仰止之思系焉。岂直耸观瞻、供临眺而已哉!历岁既久,风雨震凌之余,摧隤多矣。今举兴废而并存之,庶几后之君子履其地、思其人有所感而兴也。乃志宫室。
      福州府

闽县
  御书阁在养源堂之西北。宋时建。 经史阁在御书阁后,即旧九经阁也。宋大观二年,诏曰:“比闻诸州学有阁藏书皆以经史名,方今崇八行以迪多士,尊六经以黜百家,史何足云?可赐名曰‘稽古’”。绍熙四年,帅守辛弃疾重修,仍匾曰“经史”。朱文公为记。景定四年毁,咸淳二年帅守吴革重建。阁之下匾曰“止善堂”。元至大二年,以止善堂为经史库,凡书版皆貯于此。(上二阁在府学内。) 望潮阁在九仙观内,久圮。成化二十二年,镇守太监陈道重建,更名“朝元”。 清辉阁在圆明院内。 三山阁在平远台之东。(上三阁俱府治东南。) 美容阁在府城东东禅寺内。正言邓肃有诗。 杨灵阁在府城南汉闽越王庙之左。 山辉堂在府城东瑞圣里东山大乘寺。宋郡守张劝诗:“分开远碧鸣泉落,点破寒光白鸟飞,还似山阴秋霁后,照人怀抱欲忘归。” 松风堂在府城南时升里报恩光孝寺内。宋李纲寓居于方丈东,得数楹与山巅齐。青松千盖,日影不到,榜为“松风”。 平山堂在府城东南开化里濂浦。宋少帝尝驻跸于此,陆秀夫诸贤有诗。 许将宅在莆城1东门状元坊内。将闽清县人,后迁于此。 朱倬宅在府城东街太平公辅坊内。 张觷宅在永北里磕源。 郑昭先宅在江左里洋屿。致政归,真西山尝名其堂曰“亩忠”,并为记。(上二宅俱在府城东。) 梅边小隐在府城东门外海印庵。元至正间,僧云磎创,时与客弹琴赋诗于其间,名曰“梅边小隐”,贡师泰为记。 虞公庵在府城东瑞圣里东山,陈虞寄隐居处也。详见《人物志》。 思乐亭 光风霁月亭 桂香亭(上三亭俱在尊道堂之东。元大德间,教授刘直内因旧射圃址复买其北民地以益之,凿池构亭,北曰“思乐”,南曰“光风霁月”,又南曰“采芹”,为诸生游息之所。国朝宣德间,以思乐亭址建教授廨舍,因浚旧地而砌以石,重构光风霁月亭。成化十三年,知府唐珣更新之。又因采芹亭之址复构一亭,匾曰“桂香”。仙游郑纪为记。) 天光云影亭在思乐亭之西南。元至治二年,教授李长翁建。 乐此亭在明伦堂之西。宣德间建,成化十三年,知府唐珣重建。 巍然亭在正善堂之北,旧名“君子亭”。景定学毁,此亭犹存,更名“巍然”。(已上六亭俱在府学内。) 振衣亭在闽县东内汤院,中有温泉。宋嘉祐间,郡守元绛阅郡图得其名,乃浚其源,砻石为井而环之以屋,疏其余于垣外。宣和六年,郡守陆藻命县令谢垂修温室四并振衣亭,浣日一启,非衣冠不许游也。 一华亭在九仙山东南。唐景福二年,王潮建。 四彻亭在九仙观内。唐元和中郡守元钖建,宋庆历中郡守沈邈修。后建观,亭始废。故址浸不可寻。国朝成化二十三年,镇守太监陈道重建于威震殿之东。 拱极亭在九仙观内玉皇阁之北。 碧云亭在拱极亭之东北。(十二亭俱成化二十三年镇守太监陈道建。) 野意亭在九仙山之南圆明院。 元公亭因郡守元绛名。绛诗:“谁书吾姓揭亭颜?栋宇飞腾气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