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二年里人张应六年念谔功,立庙祀之”。即此所谓太和庙。
  31 民国《兴化县志 庙志》作“宋绍兴十八年(戊辰)赐额惠泽庙”。
  32 民国《兴化县志 庙志》作“五季时永阳陈氏名忠,宋绍兴二十一年封瑞沟英顺忠济侯,景炎二年再封忠顺灵福,至泰定四年县尉王佑重修”。
  33 弘治《兴化府志 礼纪》作“宝庆二年”。
  34 弘治《兴化府志 礼纪》作“郭氏三孝子祠,在仁德里”。
  35 弘治《兴化府志 礼纪》作“典祠者私割其地以鬻诸人,里人王汝敬等相率白于官,复之”。
  36 “祀久圮”应为“祠久圮”之误。
  37 弘治《兴化府志 礼纪》作“成化六年巡抚副都御史滕昭命知府蒋云汉重建”。
  38 乾隆《仙游县志 建置》作“南宋乾道间建”。
  39 乾隆《仙游县志 建置》作“旧在尊道堂祀宋学士蔡襄,嘉定间知县叶文炳建,后移平山云麓”。
  40 乾隆《仙游县志 建置》作“丞相谥正简,叶颗祠在方濑,一在郡治西,郑偘记”。
  41 弘治(兴化府志。礼纪》作“成化甲午,邑人检讨郑纪倡乡人立祀蔡忠惠、叶正简等三十七人,中宋三十二人,本朝五人,盖郑公纪所定”。
  42 弘治《兴化府志 礼纪》作“指挥吕谦建”。
  43 弘治《兴化府志 礼纪》作“洪武二十四年刘毅建”。
  44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作“旧在西门外登龙坊口”。
  45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作“阜俗王庙,在五十一都大金”。
  46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作“乡人为立庙南山下,宋太平兴国中建”。
  47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作“元至正间显灵于府之洪江里”。
  48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作“林调”。
  49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作“封永灵公”。
  50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作“黄都相祠”。
  51 乾隆《福宁府志 杂志》于“刘氏义子也”句后,尚有“故统为黄都相”一语。
卷之六十一

  恤 政
  古先圣王之仁于其民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颠连而无告者,皆有存恤之典;旱干水溢,黎民阻饥,则有救荒之政;贫穷患难,死无所归,则有掩骼埋胔之令。孟子曰:“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此之谓也。后世英君谊辟,亦往往有推明其意而行之者,至我国家尤拳拳于是焉。仰惟太祖高皇帝统有万方之初,诏天下郡县立养济院,又命立惠民药局及义冢,而于备荒之政尤加详焉。列圣相承,诏令之颁,必先是数者,盖其心即古先圣王之心,其政即古先圣王之政也。斯世斯民,何其幸欤!闽诸郡县良有司多祇承德意,其于仁民之政,遵行惟谨,皆不可不书。而凡前代已行之法,有惠于民,如朱文公常平义仓之类,亦并列之。庶几有感发兴起而推行之者,其于国家仁民之政,亦未必无所助也。乃志恤政。
福州府
闽县
  〔宋〕 安抚司抵当库在安泰桥之东1,旧利涉门下;又一所在威武军门之西;又一所在还珠门外。元丰七年建,属常平,后寝废。 常平库在旧威武军东偏2,跗于军资库。 居养院安济坊在馆前街发政坊内。元符元年置,以处民之贫乏不能自存者,月以丐者,赡米之半给之。
  〔元〕 义仓三十六所延祐七年冬,天下路、府、州、县于应置社处立之。社以五十家为率,第其户之高下,每岁收成之日输谷于仓,以备嗣岁之歉而贷之食,及冬则取盈然,石入息一升,社长主之。 义冢二所俱泰定四年总管刘元亨言于帅宪二府,乃度四郊依山之地为圹各千,创亭其侧,以便祭享,俾邻近寺僧主之。一所在东门外,旧同庆寺基;一所在南门外,旧吉祥寺废地。
  〔国朝〕 预备仓三所在府城南光德里。永乐五年设。正统六年修。官籴谷储积于此,遇岁歉,发以赈饥,丰年则抵斗还官。后仿此。 义仓三所一所在永庆里,一所在还珠里,(上二仓俱府南。)一所在府城东南崇贤里。(已上三仓俱正统五年置。) 养济院在府治东南左一坊法海寺前。洪武间设,以处老弱废疾及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月有米,冬夏有衣,病则给药以疗,死则斥官地以葬之。 城东丛冢在府城东门外易俗里金鸡山。 城南丛冢在府城南门外嘉嘉崇里吉祥洋。(上二丛冢俱元之义冢址也。旧凡俗不能营葬者,悉焚尸于此。国朝成化十八年3,知府唐珣因更辟之以济孤贫不能举者,而革其焚尸旧俗。又各筑室三间于□□山麓,以居守者,而树表于通衢,揭以今名。)

侯官县
  〔元〕 义仓三十八所 养济院五所一所在乌石,一所在文儒坊,一所在北禅,一所在三合,一所在社坛。(已上俱府城西南隅。) 义冢三所一所在云林坑,宋时建;一所在湖边兴福庵后,泰定四年建;(上二冢俱在草市都。)一所在一都高安山。
  〔国朝〕预备仓三所一所在二都,永乐五年置;一所在一都西禅浦,正统五年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