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旧在县治之西。洪武元年建。永乐十年知县宋殷修。天顺六年灾,知县左辅移建今所。 显利龙王庙在县东安仁里龙津。宋宣和三年敕建。政和六年赐今额。元泰定元年重修。雨旸疾病,祈祷辄应。 薛丕庙在护仁里各山之上65,即薛丕故居也。丕有神异,乡人立庙祀之。凡水旱祷之多应。正统八年重建。 梅川昭显庙在梅川。相传神姓陈氏,事王审知有功于闽,民为立庙。五代末知县张涣、宋咸平初知县李念俱尝重建。天圣四年,淫雨为沴,民居高陵皆垫溺,庙在其下,水独不为害。元符间,民益敬信,裒钱二十万新之。初曰梅川侯,绍兴元年赐额“德威”。三十年,封昭显侯。淳熙十三年,加永济孚佑侯。淳祐元年,进封威应公。元加封保宁感应灵佑公。凡水旱疾疫,祷无不应。国朝洪武二十八年,乡人重建。三十一年,耆民陈昭生募众增建。三十二年,知县沈源建二从神祠于庙之东西。永乐十六年西庙火,正统六年知县吴清率邑人陈仲愚重建之。(上二庙俱县西。) 德怀庙在县南钟山之阳。神姓陈氏,宋绍兴三十年,封英惠灵显侯。 武功庙在仁寿里龙源。宋绍圣间66,朝请大夫萧磐尝在梧州,值风涛之险,遥见江浒有庙,默祷之,云雾中仿佛见三人出,风遂息。磐感其灵贶,拜谒祠下,其神果三人,曰敕封感应将军,曰敕封灵应将军,曰敕封威应将军,皆紫袍金带,俨如向舟次所见者,遂录其封爵以归,立祠于所居主山之后祀焉,给租米一十五石为香灯之费。 董公祠在县治之西。以祀元县尹董祯。详见《名宦志》。
  罗源县 城隍庙在县治东。宋知县赵彦琰建67。国朝洪武十二年,县丞陈逊重建。正统十年,典史谢志重修。 顺懿庙在县西北西洋岭之上。其神即临水陈夫人也。详见古田县《祠庙志》。 天妃祠在县东松崎山。 忠烈王祠在县西。其神陈姓,名霸先,霍口里人也。五代时,归附王审知,俾为先锋,战胜攻克,以忠义勇略名。追贼至白塔岭,马踣而逝,遂著灵迹,知县程成创祠祀之。宋时敕封护国佑民灵感武宁忠烈王。 英显王祠在县南大获。详见连江县《祠庙志》。 英惠王祠在河阳村。其神姓陈名苏,邑人也。宋太平兴国二年,陈氏子孙立祠祀之。嘉定二年,敕封英惠王。 昭祐祠在罗平里石塘。神姓黄氏,名岳。详见宁德县《祠庙志》。元至正间乡人重建。 先贤祠在县学明伦堂之左,以祀乡贤。今废。
  镇东卫 城隍庙 旗纛庙在卫治东偏。
  万安千户所 城隍庙 旗纛庙在所治之后
  梅花千户所 城隍庙在所治之□。旗纛庙在所治之□。
  校 注
  1 乾隆《福州府志 坛庙一》作“拜郊山”。
  2 乾隆《福州府志 坛庙一》作“惠泽山”。
  3 乾隆《福州府志 坛庙二》作“至元二十七年重建”。
  4 民国《连江县志 惠政》作“知县赵善移建于玉泉山前”。
  5 民国《连江县志 惠政》作“洪武二年王德钦建”。
  6 民国《连江县志 祠祀》作“明永乐二年七月,命内官郑和往西洋,在此筑坛祀南海神”。
  7 万历《福州府志 祀典》作“在县北隅玉屏山之北”。
  8 万历《福州府志 祀典》作“在鳌峰山下”。
  9 万历《福州府志 祀典》作“在县治西七里”。
  10 乾隆《福州府志 坛庙二》作“在县治西北”。
  11 乾隆《福州府志 坛庙二》作“在县治北七里”。
  12 道光《罗源县志 祠庙》作“元至正三年,达鲁花赤山重建”。
  13 道光《罗源县志 祠庙》作“洪武十二年”。
  14 道光《罗源县志 祠庙》作“里社坛附邑外,每里一所”。
  15 道光《罗源县志 祠庙》作“乡厉坛邑外,每里一二所不等”。
  16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洪武八年知府胡祯建上三坛”,但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则作“洪武八年知府胡正建”。
  17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各一十二所”,但康熙《建安县志 秩祀》作“各一十三所”。
  18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二坛各一十—所”,康熙《瓯宁县志 秩祀》作“上二坛各十二所”。
  19 嘉庆《浦城县志 坛庙祠祀》作“在龙潭门外射圃”。
  20 嘉庆《浦城县志 坛庙祠祀》作“典史殷景重修”。
  21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里社、乡厉二坛各一十二所”,嘉庆《浦城县志 坛庙祠祀》作“在县四乡各里”。
  22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各一十二所”。
  23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里社、乡厉二坛各一十九所”。
  24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作“里社坛、乡厉坛二坛各一十所”。
  25 嘉靖《建宁府志 祀典》尚有:“里社坛、乡厉坛各二十五所,俱天顺元年知县陈醇建。”
  26 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作“旧在仁惠坊内东仓隙地”。
  27 乾隆《泉州府志 坛庙寺观》作“正统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