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七岭在府城西吉阳里。) 归宗岩在慈惠里。旧名鬼子岩。宋淳熙间,有曹道人结庵于此,改今名。 柏香岩在禾义里。地多黄柏,故名。 斗回岩岩侧有小庵以祀梅仙,凡有疾者,饮以庵下之水即愈。岁若旱涝,祈祷无不感应。 草岩高耸百余丈。旧有祠以祀暨公长者,民有疾苦,祷之多应。(上二岩在吉阳里。已上四岩俱府城北。) 白石岩山石洁白,不附撮土。上有巨穴,穴中有亭,今废。 徐将岩前后二岩,峭拔宽广。相传尝有徐将军驻兵于此。黄巢入闽,乡民避岩中,活千余人。(上二岩在崇安里。) 狮岩岩有巨石如狮子,故名。每星月夜,人望之,口有白气上升如练,少顷,复收入。旧有道人李姓者,作庵其上,今废。 云岩昔有普化大师坐化其上,乡人祠之,今雨旸祷之辄应。其顶有狮子铃石。石凡二,大者如狮子,小者如铃。相传连大师立小石上升。其石,人以一指微指之辄动,有声如铃;若集众力撼之,不能动,其异如此。岩之右有雪岩,双峰并高,连大师用指书一大“升”字于石,后升去,字迹尚存。今与普济大师同祠于云岩,并著灵响。(上三岩在西乡里。) 郭岩在梅岐里。岩北古有庵,祀梅福并岐公像。旧传西汉时,岩乃郭仙所居,故名。按旧志:“福为南昌尉,上书不报,隐于建之城南山上,学仙术,后游武夷,望见郭岩有紫气,即往访之。时岐公已先居焉,因与同处。后二人俱乘鹤上升。今其里号梅岐,以此庵前有梅仙留颂石岩,岩下有李偲墓。墓侧有仙人迹、马蹄痕石。相传偲昔升仙于此,此其遗迹也。 马大仙岩旧传即马仙所居之所。 石龙岩岩势蜿蜒若游龙,泉出岩窦,飞泻而下。有庵以祀马仙;岁旱,祷之多应。 金凤岩山势逶迤,有鸾翔凤翥之状。下有佛庵。 蹑云岩上有佛庵,并祀马仙,扁匾蹑云。山路极峻峭。邑人有事于庵,必攀萝扪石,然后可到。(上四岩在高阳里。) 狮子岩在慈惠里。以形似名。岩畔有马仙祠。 寿云岩在县西麻溪里。高插云汉,上有佛庵。(已上十一岩俱府城西。) 擎天岩岩峦峭拔,上薄云霄。岩之顶有庵,以祀祖圣者,祈祷多应。 宝石岩旧作宝国岩。下有宝国寺,故亦名“宝国岩”。北岩下有北岩寺。宋政和陈朝老尝读书于此。(上三岩在西乡里。) 西岩在慈惠里。旧名“曹岩”。 峙狮岩在梅岐里。以形似名。左有小洞,右有天湖池。上建小鹿,以奉梅、岐二仙。后灾。(已上五岩俱府城西北。) 石桥洞在府城北崇安里。高峰环抱,内有石潭,其外石壁削立。俗传潭中有龙及怪物。宋游圣者至此,以铁锹铲石壁,作一大石门,潭水遂竭,龙与怪物皆听役使。后圣者化去,乡人建庵祀之。岁旱,来祷者归未抵家,大雷雨随至,溪流涌涨,陂堰多坏,人号为游破陂。 玉清洞32在府城西天庆观侧溪潭中。旧志云:“昔有渔人没潭中,见石室金字题匾曰‘玉清之洞’。一青衣童子出曰:‘此司命真君之府也。’” 西峰洞在府城西北,界西乡、紫溪二里。内可坐百人,有鼎炉、石床。石上五坎如碗形,皆盛石髓,各具五味之一,其中寒气逼人。相传九仙居之。前有巨石如方座,高二十余丈33,上列石棋盘。洞左右二石厨,常有锦鸡、野羊分宿其内,皆石壁如削,人不能取。遇旱,乡人攀缘往祷之,多应。 仙秤石在府城北西乡里。三峰高耸,顶有巨石如棋盘。相传唐李邑童氏子因母足疾,采药至其顶,见二叟以小石子对弈,目童氏子,而以五石子与之。袖归,母疾随愈。后五世孙生五子,俱贵显。至今族余五百口,石子尚存。 万安洲在府城西北万石滩下。沙聚成洲,平衍宽广,不为溪流吞啮,故名。 淮沙在府城西通济门外。溪滨沙洲,聚散不常。又城南七星桥上下溪中,亦有沙洲 俗传西为淮头,南为淮尾。旧有谶云:“淮沙圆,出状元。”国朝洪武十七年,沙聚而圆。次年,郡人丁显果状元及第。 西溪在府城西。源出崇安县分水岭及浦城县渔梁岭,会建阳诸溪之水,至城北别为二派,复交会于城西临江门外;稍南,会建安县东溪之水,合流下延平县境。本谓“源出崇安分水岭”。盖记者之略也。 大雪山外小溪源出延平府顺昌县界。 贯道桥小溪源出黄源岭下。 兴贤桥小溪源出斗概山下。 桐溪源出岩丫岭下。唐乾宁间,溪岸有大桐树,上出云气。里人恐其为怪,代而解之,有龙凤文,因制琴以进,故名。一本作“大夫桥小溪”。(已上四溪在府城西吉阳里。) 小松溪在崇安里。源出蓬岭下。 宜君溪由崇安里通慈惠里。 万石溪在慈惠里。由漈下至本里。 紫溪在紫溪里。源出松溪县皆望山。 东鲁溪在禾义里。源出西乡里,经东鲁峡至黄塘,会小壶口之水。 濠村小溪源出松溪县大源山,下注清潭溪。 陈溪小溪源出崇安县南山岭,下注清潭溪。旧溪侧多陈姓,故名。(上二溪在禾供里。已上七溪俱府城北。) 壶溪在禾义里。源出浦城县渔梁岭下。 玉溪在西乡里。源出里之竹溪。宋嘉祐间,溪尝有妖作巨浪,里人潮守童志贤以玉尺投溪中,妖遂息,因名。(上二溪俱府城西北。已上一十三溪其水皆入西溪。) 龙村溪在府城西西乡里。溪有巨石,有龙磨角痕,旧为雷所裂。穷溪之源,有飞瀑由石岩下注,长数十丈。下有龙井,旁有龙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