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在方民里福真观内。道士林知源炼丹之井,病者饮之或愈。 瑞峰井在瑞峰普光塔西旁。旧湮没不知其处,永乐间,拓地重建佛殿,乃得之,其中石甃依然。泉水清冽,比丹井差胜。(上二井俱县东。) 龙井在县西清远里黄檗寺后。一穴如盘状,深不满尺,泉水清冽,虽日汲之不竭。 拜井在县东南井得里。相传闽王审知筑占计塘,凿井无泉,拜而得之,故名。
古田县
  翠屏山在县北保安里。其形如屏,邑之主山也。旧名环屏山。 醴酬山俗传山下有泉,其味如醴。 仙亭山山之下有醴泉道院,中有亭。元时,道人项曲舟尝居其间,有仙术,故名。(上二山在保安里。) 旗山其状如旗,因名。又杉洋亦有旗山。 五花山 五山(上三山在崇醴里13。已上五山俱县南。) 龟山在保安里。其形如龟。山有蓝洞,洞外草木畅茂,其色如蓝,故名。 马山在杉洋之正南,午位,故名马山。 鼓山界于旗山、马山之间,其形如鼓,因名。(上二山在安乐里。已上三山俱县东。) 极乐山去县三里。 北台山去县一里。 黄檗山在崇礼里。上有宝峰,峰之下有小湖,东有桃溪。旧传尝有逋民由白沙溪溯流而上,至此豁然若洞天。时春风微和,天桃夹岸,繁英媚川,故谓之桃溪。宋县令许当诗:“溪流一何清,想象武陵水,所爱春风时,灼灼花数里。”(上三山在县西。) 石崎山在新兴里。 宝泉山在移风里。(上二山俱县东北。) 月山形如半月,故名。 古城山 花山(上三山在县东南保安里。) 五华山在县西南崇礼里。五峰连峙,峭拔千仞,亦名仙山。上有仙楼道院,邑人祷雨于此,多应 尖峰 小尖峰 文笔峰溪之东,重峦迭,突出一峰,其形如笔,故名。(上三峰在保安里。) 大仙峰在县西南崇礼里。 白银峰在县濑溪里。 凤冲尖峰14在县东慕仁里。 幽岩峰在安民里幽岩寺后。峰有巨石,五代晋天福五年,一夕为雷所击,裂成品字,又号雷峰。 大夫峰在盖竹。上有通奉大夫中丞李皇臣先生墓,因名其峰曰大夫。 麒麟峰 獬豸峰 象峰俱以形似名。(上四峰在县东安乐里。) 仙岩在县东保安里。 金仙岭上有金仙宫。石磴萦回,上至其巅,八荒俱在目睫,邑之胜概也。 仙岭15在极乐寺后。西山之半有石岩,仅如斗大,中有马仙小像。今名伏虎岩。(上二岭在县东保安岭。) 天宫岭 覆船岭上二岭在慕仁里。 牛头岭在邵南里。岭高而远,陟降二十余里。 桃花坞在崇礼里。 银场坑在横溪里。 石嶂在横溪里。 磨剑石在保安里呜玉桥下。古谶云:“磨剑石平,方出公卿。”宋县令刘元亮使匠平之,乃刻云:“剑石已平,公卿出焉。” 龙爪石在安民里秀峰寺前。巨石岿然,状如龙爪。 石龟在移风里。眼口悉具,长二尺,广八九尺,人登其上,亦微动。 相公林在县东安乐里。 桃洲在慕仁里。 东溪流至万安桥下。 感溪一名锦溪。其流至石平桥溪尾。(上二溪在保安里。) 濑溪在濑溪里。流至曹阳桥下之大溪。(上三溪俱通于嵩溪。) 横溪在横溪里。《三山志》云:“有横口东西溪。” 白溪其流入西溪。 庵溪 青溪俗呼青潭渡。水极渊深,又名潭溪。其流亦入嵩溪。(上三溪在新俗里。) 甘溪在邵南里。古名蓝溪。其流入于东溪。 西溪环绕安乐、移风二里。 水口溪溪流自县而出,与嵩溪会,均名水口。宋太平兴国中,尝迁县治于此,盖水势至此稍缓,滨溪之地稍宽,剑溪之水至此渐平,下无滩石,故上下舟楫于此泊焉。居民辐辏,桑梓连阴。宋有监镇官,元革。 焕文渠在县治北焕文桥下。堰溪水入渠,西流至新宫前,乃南流过迎仙桥之南;又西流与后河合,复南流至劝农桥之南,乃东流过下桥,以入大溪。盖昔人凿之以为邑之襟带。宣德间,知县张昱尝浚之。 上方龙潭 下方龙潭(上二潭在保安里。) 后溪龙潭在濑溪里。 鸣玉滩在县东溪。有洪濑,清夜听其声,铿锵如珮,故名。 清泉在横溪里。 汤泉在县之汤头渡,接闽清县界。石穴中水泉温可浴。 义井在县西北迎仙桥之西。宋景德初,知县李堪凿其泉,视诸井最为甘冽。 溪源龙井在安乐里杉洋百丈漈。宋县尉卢特祷雨有应,因名。

永福县
  磨笄山县之主山也。由磨笄而来,溯流而上三十余里,一起一复为笔架山,至极岩,有洞石之胜。由岩而下,形脉联络,犹蜂腰鹤膝;行六七里,峙为圆阜,号曰仙掌。平坡迤逦自东北来,为县前弧矢山。东有展旗山,当溪之冲,襟带环抱,秀耸可爱。 楠木崎山在十六都。 澄潭山 钟山(上二山在十七都。已上四山俱县北。) 陈山在十一都。中有石龙山,山如龙形,循山之脊为路,俗呼“登石龙”,通福清则溪为十八湾,通兴比则山为十八摺。 六洞仙山山极高而秀,旧有仙居之,风雨晦冥不可测,又时有音乐出岩洞外。乡人有沿崖而至其地者,遇二人对弈,越明日,再造,不复见焉。众以为异。遂刻六洞仙像于其上,祷雨祈梦,屡有灵验。昔尝有县尉,因岁旱谒山乞灵,茹荤而往,未至,有蜂数百,若将螫之,竟不达。仙之灵异多类此。对面南山有三石室,中室有一石龙,四面云雾分明,如斯如画。龙口出泉,凿井贮之,四时不溢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