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井皆不及也。 后崎双井在四十都。其地滨海,居民咸赖是井以汲。(上二井在州南。) 蒙井在州东十都灵峰寺前,泉清而甘。莆人郑樵尝品题为第一,不让惠山泉。又佛殿石罅中一泓,旧传能愈疾,今湮塞久矣。 义井在州西北四十三都。泉水清甘,居人五十余家咸取给焉。

宁德县
  霍童山在县北十二都。神仙霍童所居洞天,记谓霍林洞天是也。唐司马承祯于此修炼,后驾鹤飞升,遂名“鹤林”。又吴郡邓元、沛国王元甫、盐官褚伯玉于此授青精饭、白霞丹景之法。天宝间,改名“仙游山”,伪闽封为东岳。山之中,幽岩邃壑,人迹所不到者,不能悉数。每天睛月皎,居人往往闻空中有乐声。山之西有支提山、那罗延岩,西有神僧石窟、葛公仙岩,南有苏溪鹤岭,北有菩萨、紫帽二峰。 大童峰、小童峰。二峰并峙,壁立无际。 左右弼峰。《仙经》云:茅君为左弼仙卿,韩众为右弼仙伯。 宝剑岩。 霍林亦城洞。 都泉湖,广十丈,旁近田资以灌溉。 都尉甘露坑。水绝甘美,饮之去疾延年,俗传茅君尝与二大都尉会于此。 莲花石。 石仙坛。 海鳅井。广五六丈,其深莫测,相传中有海鰌甚巨。或时出井面弄水,久晴必雨,久雨必晴。 石廊。长三十余步,又有石室,室东有石桥横跨涧上,亦有捣药石臼、石盆、石盂,皆天成也。(已上俱在霍童山中。) 高盖山。山之别峰也,洞天正在其上,常有紫云覆之。 石钟山在四都。山之脉与石壁岭相连,顶有一石如钟,扣之,有声鍧然,因名。 龟山在十都。唐太和中,有二僧携铁钵铜瓶入于幽谷,逢龟即止,曰:“此吾居也。”因名。宋程师孟诗:“香焚檐蔔岩云晓,花发莎萝海口春。” 凤山在十四都。山之高者卓然万仞,旁分两翼,如凤凰之飞,故名。山有凤池圣僧岩、虚石岩,其岩四面玲珑。又有卓锡泉。旧传僧湛庵遇旱,泉竭,无水以供湢浴,遂以杖卓地,其泉涌出。(上四山俱县北。) 金瓯山在一都。四际平旷,山突出其中,形如覆瓯。又名覆釜山。 勒马山东接飞鸾岭,西俯大海。前峰回顾拱挹,状若勒马,为县之前山,与学宫相对。 梅溪山在飞鸾岭之东。前有笔峰,后有屏山,而鸾江绕其下,亦一胜处也。 城澳山山四面环绕如城郭然。内有南、北、中三澳,可容万人,然四际皆海,中无所产,人迹罕到。 真龟山四峰壁立,青翠插天,远望若屏风然。上有一石如龟,凭岩左顾,因名。 杨溪山与梅溪山相连。(上五山在二都。已上六山俱县南。) 棋盘山地极幽胜,中有仙人坐卧形迹及棋盘石。元道士周净白因构庵以祀焉。 石碑山其山多石少树木,石皆温润。又有一石突出山前如碑碣之形,故名。(上二山在二十二都。) 白象山在二十三都。其山自展旗峰发脉以至于此。其形如象。后峙三台,前对环溪,溪之流萦回清澈,俗谓之“白象临湖”。(上三山俱在县西。) 莲花峰其形如莲花万朵,青翠插天,盖一邑之胜概也。 星帽峰林木蕃茂,溪谷幽夐,与白鹤峰、瑞峰皆为县治之形胜。亦名展诰峰。(上二峰在一都。) 双廌峰在九都。两峰并立,秀拔千仞,宋提刑郑南家于峰下。其后一门多中科甲,因名。(已上三峰俱县北。) 玉女峰在一都。四际皆小山,而此峰独立群山之上,云烟缥缈,如玉女之在帷中,堪舆家谓之“帘幕贵人”。 仙茅峰旧传茅仙炼丹于此。中有虚土,击之辄有声,号“仙土鼓”。按《罗源县志》亦有仙茅山,亦谓其中有土鼓,疑即此峰,而界于二县之间也。 白马峰峻极云霄,如马昂首之状。(上二峰在二都。已上三峰俱县南。) 瑞峰在县东三都海上。秀拔万仞,与白鹤峰对峙,为县治之左山。昔韩、董二仙修炼于此,丹井、棋枰之类尚存。 白鹤峰其脉起于白岩,逶迤数里,秀拔千仞,南连飞鸾岭,北接莲花峰,县治之山最高大者无出于此。其下为白鹤岭,道通罗源县。石磴崎岖,峰峦百折,宋枢密曹辅尝构亭凿泉于其上,以便行者。今亭废,而泉犹存。 文笔峰其尖如笔,故名。 展旗峰峰峦千仞,舒徐委曲,形如风中之旗。西乡诸山皆本于此。又有钟峰,峰之下有大湖曰“钟湖”,水深莫测,鱼龙宅焉。相传昔有金钟自湖中飞腾而去。(上二峰在二十二都。已上三峰俱县西。) 五云岩在四都金刚寺。相传旧尝有五色云浮其上,故名。 狮子岩在七都。以形似名。 凤凰岩在十二都。形如凤凰展翼,因名。 仙迹岩在百步溪边。上有双仙掌及马迹。 响山岩二山相对峙,人语则山谷响应,因名。(上二岩在十三都。) 燕窠岩在十五都。形如燕窠,因名。 显圣岩在十六都。石室可容数百人,有虎溪桥、灵岩井、醉经堂、铁罗汉、灵凉阁、石炉峰、石塔、显然泉、天然池,合之为十奇。(已上十二岩俱县北。) 万石岩在县东三都。岩石如室,可容数百人,中有石龟、石井、石床,旁有仙人石,两山之间有石桥。 道者岩在县西二十三都。中有石门、石室。昔有姚道人居此,故名。 金鸡岩在县东北十都龟山寺。 峬岭在七都下。有东墙渡通宝丰银场。 新岭在十五都,路通宝丰银场。最高者曰“大新岭”,其次曰“小新岭”。上有瀑布,如银河倒泻。人过其下,虽盛暑亦萧爽如秋。(上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