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斗弗能得。初,志斗尝斥言祥生事邀功,言诞妄难信;至是,疑祥害之。祥顾称志斗惧诛逃去。志斗妻子诉于官,敕发福建行省置对。后遇赦,不竟其事。成宗元贞三年,福建行省平章高兴言琉求可图状;遣省都镇抚张浩、新军万户张进赴其国,擒生口百三十人而返。自是终元之世,史不再见也。
史臣曰:琉求,今之台湾。今之琉求,至明始与中国通。或乃妄合为一,误莫甚矣!
岛夷诸国
海外岛夷之族,澎湖最近。分三十六岛,有七澳介其间;其地属泉州晋泉县。土人煮海为盐、酿秫为酒,采鱼虾为食。至元初,设巡检司。
东为琉求,与澎湖相对。
自琉求以南曰三岛,居大崎山之东;又名三屿。其人常附海舶至泉州贸易。世祖至元三十年,选人招抚之。平章政事伯颜等言:『臣等与识者议:此国之民不及二百户,时有至泉州为商贾者。入琉求军船过其国,国人馈以粮食、馆我将校,无他意。乞不遣使』!世祖从之。
——录自「新元史」卷二百五十三。
●「星槎胜览」
琉球国
其处山形,抱合而生;一山曰翠麓、一山曰大崎、一山曰斧头、一山曰重曼,高耸丛林。
田沃,榖盛。气候常热。
男女以花印布大袖衫连裤穿之。其酋长尊礼,不科民下;人皆效法。酿甘蔗为酒,煮海为盐。能习读中国书,好古画、铜器。作诗效唐体。
地产沙金、硫黄、黄蜡,货用真珠、玛瑙、磁碗之属。
诗曰:翠霭是琉球,遐观碧海浮;四山高对耸,一水远长流。袖大健连裤,发松撮满头。土民崇诗礼,他处若能俦!
三岛
三岛
其处与琉球大崎山之东鼎峙;有垒山层峦,民倚边而居。
田瘠少收,以网鱼于海、织布为业。
俗尚朴质。男生拳发,妇女椎髻。单布披之为衣,不解裁缝。凡男子得附舶之中国,然罄其资,身归本处,乡人称为能事,尊之有德;父兄皆赞马。
煮海为盐,酿蔗浆为酒。地产黄蜡、木绵布,货用金银、磁器、铁块之属。
诗曰:幽然三岛国,花木茂常春。气质尤宜朴,衣裳不解纫。游归名赞德,贺礼酒频倾。采吟荒峤外,得句自逡巡。
——录自「星槎胜览」后集。
●「大明一统志」「外夷」
流球国
沿革
古未详何国,汉、魏以来不通中华。隋大业中,令羽骑尉朱宽访求异俗,始至其国;语言不通,掠一人以返。后遣武贲良将陈棱率兵至其都,肤男女五千人还。唐、宋时,未尝朝贡。元遣使招谕之,竟不从。
本朝洪武中,其国分为三:曰中山王、曰山南王、曰山北王;皆遣使朝贡。永乐初,其国王嗣立,皆受朝廷册封。自后惟中山来朝,至今不绝。其山南、山北二王,盖为所并云。
风俗
去髭、黥手,羽冠、毛衣。
「寰宇记」:『人深目长鼻,颇类胡人。男子去髭,妇人以墨黥手为龙蛇文。皆纻绳缠发,从顶后盘遶至额。男以鸟羽为冠,装以珠玉、赤毛;妇以罗纹白布为帽。织斗镂皮并杂毛为衣,以螺为饰;而下垂小贝,其声如佩』。
无礼节,好剽掠。
(同上):『无君臣上下之节、拜伏之礼;父子同床而寝。妇人产乳,必食子衣。食用手;得异味,先进尊者。死者浴其尸,以布帛缠之,裹以苇草;衬土而殡,上不起坟。无他奇货,尤好剽掠,故商贾不通。人喜铁器及匙箸。不驾舟楫,惟缚竹为筏;急则群舁之,泅水而遁』。杀人祭神,聚髅为佳。
(同上):『事山、海之神以酒肴;斗战杀人,即以所杀人祭其神。王所居,壁下多聚髑髅以为佳。所居地,曰波罗檀洞;堑栅三重,环以流水,树棘为藩。殿宇多雕刻禽兽』。无赋敛,不知节朔。
(同上):『无赋敛,有事则均税。无文字;不知节朔,视月盈亏以知时、视草荣枯以计岁。
山川
鼋鼊屿:在国西,水行一日。
高华屿:在国西,水行三日(二屿俱隋陈棱率兵过此)。
彭湖岛:在国西,水行五日;地近福州、泉州、兴化、漳州四郡界。天气晴朗望之,隐然若烟雾中。
落漈:「元史」:『水至彭湖渐低;近琉球,谓之落漈。漈者,水趋下不回也。凡西岸渔舟到彭湖,遇风作,漂流落漈,回者百一二。
土产
斗镂树(以橘而叶密)、硫黄、胡椒、熊罴、豺狼。
——录自「大明一统志」卷八十九。
●「西洋朝贡典录」
琉球国
其国在泉州之东。其地三分而多争。一曰中山王、二曰南山王、三曰北山王。高皇帝常有北山王怕泥芝之谕戒,其略曰:『上帝好生,恐寰宇生民自相残害,特生聪明者主之以育黔黎。迩使者自海中归云:「琉球三王互争,于农业少废、人命颇伤」。朕闻之,不胜怜悯。今因使者往复琉球,特谕王体上帝好生,息征战而育下民可乎』?
其山多抱合而峙,一曰翠麓之山、二曰大崎之山、三曰斧头之山、四曰重曼之山;皆峻极,不可以上。有鼋鳖岛、高华屿、彭湖岛。
其土气恒燠,耕田田稻,膏腴宜榖。其利鱼盐。国无赋敛。其男女服大袖连裤之衫,造以花印之布。有甘蔗酒。
其土人善诗书,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