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人学事」点校本作「十二人学事」。
〔九〕 「卫士四百七十二人」点校本作「卫士四百七十一人」。
〔一0〕诸本「侯」均作「候」,孙辑作「侯」,当系自误。
〔一一〕据黄山后汉书集解校补删「北」字。又汲本续汉百官志亦无「北」字。
〔一二〕「学事」原作「学士」,据诸本改。
〔一三〕「直吏」原作「直隶」,据诸本改。
〔一四〕「从官三人」,汲本、集解本同,点校本、殿本作「从官二人」。
〔一五〕「学事」原作「学士」,据诸本改。
〔一六〕「十八人」原作「十九人」,据诸本改。
〔一七〕「从官禄士」,点校本作「从官禄事」,当是。
〔一八〕「五百」即伍伯,其上点校本据北堂书钞(以下简称书钞)卷五四引应劭汉官仪补「持戟」二字。
〔一九〕诸本中唯点校本作「员吏十二人」。
〔二0〕「修行」原作「循行」,据点校本续汉百官志五校勘记改。下引同。
〔二一〕惠栋后汉书补注卷二三曰:「『州』字衍。或曰当作『西』。」按汉书地理志作「陇」,师古曰:「今呼陇城县者也。」据此则「州」字系衍文无疑,故删。
汉官解诂一卷
孙星衍叙录
隋志:汉官解诂三篇,汉新汲令王隆撰,胡广注。唐志作三卷。后汉书胡广传:「所着诗、赋、铭、颂、箴、吊及(诸)解诂,〔一〕凡二十二篇。」不言此书卷数。续汉志补注引广注,述此书始末极详。王隆字文山,建武中为新汲令,见文苑传。汉官篇仿凡将、急就,四字一句,故在小学中。今以隆书为正文,列广注于下,末附胡广汉制度十条。
汉官解诂一卷
汉太傅胡广注
清 孙星衍辑
王隆汉官篇
前安帝时,越骑校尉刘千秋校书东观,好事者樊长孙与书曰:「汉家礼仪,叔孙通等所草创,皆随律令在理官,藏于几阁,无纪录者,久令二代之业,闇而不彰。诚宜撰次,依拟周礼,定位分职,各有条序,令人无愚智,入朝不惑。君以公族元老,正丁其任,焉可以已!」刘君甚然其言,与邑子通人〔郎中〕张平子参议未定,〔二〕而刘君迁为宗正、卫尉,平子为尚书郎、太史令,各务其职,未暇恤也。至顺帝时,平子为侍中典校书,方作周官解说,乃欲以渐次述汉事,会复迁河闲相,遂莫能立也。述作之功,独不易矣。既感斯言,顾见故新汲令王文山小学为汉官篇,略道公卿内外之职,旁及四夷,博物条畅,多所发明,足以知旧制仪品。盖法有成易,而道有因革,是以聊集所宜,为作诂解,各随其下,缀续后事,令世施行,庶明厥旨,广前后愤盈之念,增助来哲多闻之览焉。续汉志补注 案:汉官篇正文别作一行,其有未备者,以续汉志小字补之。
太傅录尚书事。
犹古冢宰总己之义也。续汉志补注
司马中外以亲宠殊,平事尚书,宰尹枢机,勉用八政,播时百谷。北堂书钞设官部两引
下理坤道,〔三〕上和干光,谓之司空。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将军
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皆掌兵及四夷。有长史,秩千石。北堂书钞设官部
前、后、左、右将军,宣元以后,〔四〕虽不出征,犹有其官,位在诸卿上。北堂书钞设官部
太常,社稷郊畤,〔五〕事重职尊,故在九卿之首。北堂书钞设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古文儒林,旧艺皆说。北堂书钞职官部
博士稽合同异,讲论五始,为春秋。北堂书钞设官部
公羊传云:五始者,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政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也。北堂书钞设官部
官名祭酒,皆一位之元长者也。古礼,宾客得主人馔,则老者一人举酒以祭于地,旧说以为示有先。续汉志补注
光禄勋
勋犹阍也,易曰「为阍寺」。〔宦寺〕主殿宫门户之职。〔六〕续汉志补注
光禄大夫,〔七〕谏议大夫,揖让群卿,四方则之。北堂书钞设官部
光禄大夫,本为中大夫。武帝元狩五年,置谏大夫为光禄大夫。世祖中兴,以为谏议大夫。又有太中、中散大夫。此四等于古皆为天子之下大夫,视列国之上卿。续汉志补注、北堂书钞设官部
武帝以中大夫为光禄大夫,与博士俱以儒雅之选,异官通职,周官所谓「官联」者也。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温故知新,率由旧章,与参国体,稽合同异,案:北堂书钞引有此二句。皆能分明古今,辨章旧闻。北堂书钞设官部、艺文类聚职官部、太平御览职官部 案:北堂书钞引此在「视列国之上卿」下。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此在「所谓官联者也」下。但此与光禄大夫不相比附,疑本议郎之职。今改为正文,而不复别出。
卫尉
卫尉主宫阙之内,卫士于垣下为庐,案:北堂书钞设官部引作「为区庐于垣下」。各有员部。〔凡〕居宫中者,〔八〕皆施籍于门,案其姓名。若有医巫僦人当入者,本官长吏为封启传,案:当作「本宫长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