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474-水东日记-明-叶盛-第65页

胜望洋凌躐之患矣;慕杨、高之风竞,则古法澌矣。予愠二家之久,幸翁之托,故发其端为序而归之,以少省人焉。翁曰桓,家居娄江,以江雨名轩,所作故题曰江雨轩藳。近客京都,老病无为,一得于酒,凡所题咏,别见醉吟录云。岁癸巳浦阳黄容述。」
○于王两公高致
于节庵公旧居小苏州巷,与予南北邻,其自河南以大理少卿葬父回,始相识,一再往来。后予亡妻金氏物故,相见即有悼惜语,且慰问儿子辈。适张筱庵书来,云金氏如是贤,有是不幸,宜得名公题语志之。予亦重其意。窃以为必求墓文,无踰公者,因偕董仲鲁谒于朝房,盖时董又西邻也。公读行状既,曰:「嘉木易伐,甘泉易竭,柰何?」不数日,为是年十一月八日德胜门军马躏死,予等举劾,诏原之。是日午,郎中王伟持墓表来还,且云:「少保今日朝退,坐堂上,曰:『科中叶公近日求作一文,不意今日有此事;若稍迟,则俗矣。』即命纸一挥而成。监生凈本呈,仅改定一字,此本是已。」当时皆以高致称之。又尝闻叔简尚宝言,其从兄相与抑庵尚书王公同为庶吉士,一日,内府考文字,杨先出,而王之家僮有问,杨戏曰:「尔家官人作不出文也。」王后颇与相为憾。景泰中,叔简欲乞王公作相之妻杨节妇传,而以为疑,不得已请焉。公闻唯唯,次日即答槀。叔简以知公不深自媿。此亦可见二公者尚有前辈风致云。
○南京两法司故事
律,凡京官及在外五品以上官有犯,奏闻请旨,不许擅问。今刑部都察院于京官五品以下提问,南京都察院亦然。刑部则又具奏往年南京两法司曾论此事,云查出永乐中北巡时有留守事宜数条,事多有相因而行,至今不改者,当求得录之。此亦政体故事也。
○张泰拒石彪索瓶
张泰都督镇宁夏踰廿年,绰有贤声。石彪充游击将军,巡边,将至宁夏,有赵缙者,宁夏人,道语彪曰:「都督家一古瓶,可宝也。」彪即为书,仍伪为石亨书,使人索之。张得书不答,既而彪至,以不得瓶故,百方窘辱之,张殊不为意。最后使人要迫之。其子中夜告之曰:「彼时人,何可拒!瓶所直仅百金耳。」张艴然不悦曰:「尔非张泰子矣!吾岂吝百金,顾此瓶吾祖宗所贻,岂可自我为权贵失之?彼总兵能百年,我总兵能百年否耶?」明日,泰称病不出,子袭官。往时刘征蛮为余道此事甚悉也。
○江浙文物之盛
国朝七十年来,文物之盛,江浙之秀,如王景彰学士、张宗海修撰之文章经术,沈民则兄弟、程南云之以词翰笔墨遭际荣遇。医而能诗如刘原博,方外如刘渊然者,而皆出于南云,士大夫多夸异之。
○岳季方答客语
岳季方在内阁,不久被黜。有士人告之曰:「先生犯孔子戒矣。」问之云何,则曰:「未信而谏,是也。」季方应之曰:「初,上用我左右,责任教诫甚至,敢不尽心。若子以谏官处我,则恐未然。杜佑旌儒庙碑阴以为秦之儒者不居其位,而是非当世,以自取祸;又引后汉党锢事,以横议激讦为戒。是亦士人之见而已耳。夫士风如此,士论如此,尚足与语得失也哉!」
●水东日记卷二十七
姚文公陈希亮碑
  李杜器识不同
  幼善属对
  虞邵庵三像
  高昌王世勋碑
  曹濮河水之患
  烟墩收贮粮食柴水
  纠劾多出上旨
  三母俱被荣命
  堂上官出自甲科
  结衔有一定之序
  偏忌不喜甲科
  桂孟平六诗
  怀来石桥遗址
  宣府儒学圣像
  于节庵夫妇画像
  史记所载非实
○姚文公陈希亮碑
姚文公燧撰宋太常少卿陈希亮神道碑,其略云:「大德戊戌,燧舟游湖湘,而陈公元凯方持宪节使湖之南,既求追撰妣夫人李氏埋铭,为粗叙陈、姚同为有虞遗裔矣。后五年,燧持宪节使江之东,而公以总管来莅建康,驰书请曰:『吾八 【 当作七】 世祖宋太常卿公以治平二年卒,葬洛阳,其后子孙以官为家,死不返葬,顾于太常墓失其地所。曾祖少中公访而得之,笔地之名,与距城几何里步,以诏后昆,志亦懃哉。会洊罹大兵,终无有能至者,六十余年矣。 【 「六」明弘治作「七」。】 元凯始成其志,如所笔发墓验之,果得范公镇所撰志铭,摹以蜡纸,副吾家乘,愿为铭树石以表墓道。』燧受读之。其先颍川人,唐迁于京兆。广明中避乱于蜀,家眉之青神。其可系者,琼生延禄,延禄生赠兵部侍郎显忠,兵部生希亮,即太常公。太常生京东转运使忱,转运生简州司士参军挥,司士生金儒林郎灏,儒林生国子监丞克基,国子生耀州三白渠规措使仲谦,规措生皇东平劝农使膺,农使生嘉议大夫建康路总管兼管内劝农事,则元凯也。子敬立。最之凡十二世。
  闻者慨息,以为非清风素望之门,孰能完有家乘,得其传次如是之多哉!燧曰:是足为多乎哉!苟推其世德而上之,之十二世者又十二世而一耳。尝读太史公书,至其叙传于司马氏受姓所从,上起颛顼,子孙官居功烈文辞,下及其身而止,岂显亲者不嫌自明宜然耶。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