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242-天咫偶闻-清-震钧-第37页

也。题曰:《补注》,补读本之未尽云尔。曰:注,必待子补之而后尽耶!余曰:《易》义之无尽,以钻研而不厌。古人馀未尽之解,赖后人有必尽之心,余顾不以未达之词罔意,不以未安之解诬经。亦惟求尽其不能尽者而已。曰:子何以云辑耶?余曰:众说错出,各有能尽者。或博采其说,或引伸其旨。如出五等之瑞玉,辑而得其合也。余第辑古人以补古人,究非以自尽也。曰:曷不明著古人之得失而尽论之?余曰:征引杂而正义晦,辨驳纷而群疑起,乌在其能尽也。诗言衮职不美其无阙,而美其能补,又不云乎词之辑矣。余方惧和洽之未能,而令纷杂耶!又以识余辑而补者之意无尽也。曰:请从子之补注求子之图解。庶有得于不强图合经,不蔑经叛图之旨,尽其亘相为用之妙可乎?余不获辞。爰出而梓之,将以补图解之未尽,非以尽《易》也。乾隆六年冬十有二月,宗室济斋德沛书。此书中屯卦爻词,盘桓利居贞解。盘为大石,桓为大柱,盘桓乃柱石之义,故利建侯,其说颇新。王又有方圆二图解,则未之见。
郑府宗室,近代有竹坡侍郎(宝廷),喜吟咏,好山泽游。家故贫而交接寒峻,随手资助,无少吝。立朝直言极谏,奏疏传诵于四方。官礼部侍郎时,上疏谆谆以人才为虑。《请整顿八旗人才疏》云:近年八旗文风未见,大逊于前。何以消乏如此?推原其故:一由于官学废弛,教育无法。虽不乏读书应试之人,而专攻举业,所学非所用。一由于开捐以来,进身太易。捐一笔帖式,谋入档房。但能奔走攀援,虽目仅识丁,不十年即可富贵。纵有聪明可造之才,沾染陋习,亦渐于轻浮卑佞。故有谓档房为汨人之渊,语虽近激,非过论也。今欲培八旗人材,必自整顿官学与笔帖式始。官学前已有旨交议,至笔帖式尤不可缓之图。八旗就此途者,较他途为尤多,必当亟加整顿。整顿如何?惟教之习例而已。查考试笔帖式,定制极严。今则枪替传递,无弊不有,清理非易。近来堂官视笔帖式如吏役,往往不暇整顿。即有心整顿,亦不过严察考勤簿册。就令笔帖式日日到署,迎送堂官。所习仍奔走伺候,于公事何益乎?是疏于八旗人材,颇中要,惜其未行也。又有《请严申京察旧章疏》云:近年风气,日坏一日。每届京察,堂司各官,上下营营,举国若狂。瞻徇情面犹弊之轻者,贿赂潜行恐亦未必无之。不论才守,不论资格,并不论例案,不论文理。所保非贵近子弟,即浮华少年。但藉当差勤奋一语,掩饰耳目。其实平日点派差使,大半由请托而来。豫为一等地步,并非熟悉部务,实有勤劳。夫守之清浊,暧昧不易知也;才之真伪,仓卒不易见也。而资格之浅深,例案之生熟,文理之明昧,易知、易见也。居今之世,内外大臣求才守兼优者,能有几人?何况司员。今之所谓才者,不过奔走勤,应对捷耳。若此者何足为才?且每无守,习俗移人,人才难得。汉司员例案文理尚不至不谙,而气节操守未必尽能刚正。满司员则例案未必尽明,文理或至不通。守清尚许有人,才长殊不易觏。方今满汉司员中,求才守俱平者,已未能多得。又何论兼优乎?二疏原稿过长,节录之。侍郎少曾读书西山灵光寺。十三而工诗,通籍后诗益工。放达不拘小节,卒以是罢官。晚乃自悔所为,折节入理学。著书名《庭闻忆略》,多见道语。诗集亦手定,名《偶斋诗集》。
八旗人才,国初最盛。乾嘉而后,已少逊矣,今尤寥寥。余思辑刻八旗人著述,曾记书目一纸,以无力而辍。后见《八旗通志书目》与此互有详略。今录之如左,《通志》所载,亦不复补入,所以存盖阙之义。
《周易补注》(简献亲王) 《方圆二图解》一卷(同上) 《律吕元音》四卷(礼恭亲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卷(性德) 《礼记陈氏集说补正》□卷(同上) 《原易》三卷(李锴) 《诗解颐》(同上) 《春秋通义》十八卷(同上) 《读易汇参》(和瑛) 《易贯近思录》(同上) 《读易拟言内外编》(同上) 《毛诗多识》(多隆阿) 《论语注商》(樊封) 《读孟稽疑》(同上) 《易学答问》(强谦) 《尚书持平》(宝廷) 《禹贡注》(伯钺)
以上经部。
《啸亭杂录》十卷、《续录》十卷(礼亲王昭连)《通鉴本末纪要》(蔡毓荣) 《史迁句解》(吴兴柞) 《粤东舆图》(同上) 《通鉴参注》(范承勋)《鸡足山志》(同上) 《文庙从祀先贤考》(郎廷极) 《旗军志》(金德纯) 《治河方略》十二卷(靳辅) 《式古堂书画汇考》七十□卷(卞永誉) 《汇草辨疑》(马雄镇) 《尚史》李锴《滇南新语》张氵宏《靳文襄奏疏》(靳辅) 《赵清献奏疏》(赵良臣)《抚豫宣化录》(田文镜) 《抚虔奏疏》(佟国器)《靖海纪事》(施琅) 《西域闻见录》(七十一)《番社采风图》(六十七) 《异域录》(图理琛)《黑龙江外纪》(西清) 《吉林外纪》(萨英额)《黔南纪略》三十二卷(爱必达) 《西征纪略》(孙绍昌)
《抚苗录》(鄂海) 《西清载笔录》(介福) 《张襄壮奏疏》(张勇) 《槐厅载笔》(法式善) 《清秘述闻》(同上) 《成均备遗录》(同上) 《卫藏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