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177-台阳见闻录-清-唐赞衮-第30页


万水皆朝东,台水朝西,堪舆家所称逆水砂也。
大甲
大甲多山,阴霾瘴雨,终岁不改。山水奔流,不敢轻过;有时晴霁忽雨,进退维谷,葬于鱼腹者多矣。岑宫保铸铁笼,修筑堤防,今已冲决;非愚公复起、神禹再生,无济也。其溪广有数十丈,为南北万流归汇之所。溪源东接虎尾,西通大海,每水涨数丈不能涉,诚天险也,
鲲身
一鲲身至七鲲身,皆安平海滨。沙脚巨石潜波二、三尺,约有百余里。
更数
按厦门至澎湖七更,是为大洋;澎湖至台湾船,五更或云四更,是为小洋。「樵书」云:六十里为一更,又一日夜定为十更。定更之法,以焚香几枝为度。船在大洋,风水有顺逆、驾浪有疾迟,水程难辨,以木片从船首海中,人自船首速行至尾,木片与人行齐至,则更数准。若人行至船尾,木片未至,为不及更;或木片先人至,则为过更,均非更数也。
。胜景
黑水沟
黑水沟为渡台最险处。水益深黑,必藉风而过,否则进退维谷。舵工云:常下铅筒棕绳尽百数十寻,未及底。「台湾杂记」云:沟中有蛇,皆长数丈,通身花色;有梢向上,如花瓣六、七出,红而尖,触之即死。舟过,沟水多腥臭;盖毒气所蒸也。
四草湖
四草湖与安平斜隔大港,即北汕之首也。其外,水势宽深。台湾大商船自内地来,皆停泊于此;距安平约十里。
琉璜泉
驻防台湾水师游击宗人廷谟云:常游上淡水,有一山,出琉璜。山上有泉约宽数亩,人远望,水滚起如沸汤,约高二、三尺,不(敢)迫视,恐中其气,或至立毙。「诸罗杂记」云:玉山之下有温泉,泉上涌气蒸腾如沸;凡数处。夫山出琉璜,斯下有温泉,亦无足怪;若泉上涌及沸高数尺,则诸书所未载。
龙目井
龙目井,在鸡笼山麓,下临大海,四周斥卤,泉涌如珠,喷地而出,甘冽冠于全台。或云:荷兰所浚。但其井相距府治千余里,且生番出入之地,不能致也。「云南山川志」云:哀牢山下有一石,状如鼻,二泉出焉,一温、一凉,号为玉泉。「贵阳山泉志」云:甘梗泉在平头司,石崖中一源涌出,清浊分流,有似泾、渭之状。是泉出之异,有难以理测者。台郡他处泉味亦微咸,而茶汤隔宿澄清。福州会城井水味微咸,与台地同,而茶汤顷刻色变。今台湾县亦有此井名。
浒苔
浒苔,海中苔,深绿色,细如苎线,长四、五尺。结成束,土人向日曝干用油煎食,或煮为汤。每食薄饼,用浒苔下之。「通雅」云:苔生于水者,青绿如发。海滨之人多取裛而食之。名曰涉厘。又名侧理。可为纸。晋帝赐张华侧理纸千张,即此苔所为也。
十八重溪
十八重溪,去凤山县五十里,乃一溪曲折绕道跋涉十八重,间有一、二支流附入;非十八条溪水横流而过。
沟道
台南县城内外水沟,自前台湾道刘兰舟观察筹款修筑,积久淤塞,且旧基亦多倾圯。时届夏令,地防阻逆,秽气郁蒸,亟宜疏浚重修,以利水道,而弭疾疫。当经回明顾缉庭观察,由府移委包哲臣司马召匠估计,逐段兴修。城内分为三段,委王守备华如、雷从九其藻、郑巡检文海监修。其西城外五条港,亦一律疏浚。阅五月蒇事。是役也,费公项千二百两,余由民间捐修。
放生池
龙山寺前有长渠一道,绿腻鸭头。每到春时,桃花水涨,必有好善者购取鳞介之属,于此放生。历年以来,龟、鳖、鳅、鳗、■〈虫亮〉、蚶、蛤、蚌、鳊、鲈、鲤、鲫、鳜、鲔、鱮、鲂,戢戢鳞鳞,充戢其内。有老饕者,每伺更阑,安置筌箵、罾罟,贯以柳条,燔诸翠釜;是彼欲生之、而此欲杀之矣。
北香湖
北香湖,在嘉义北门里许。湖面东,自台斗坑,凡数折,而汇县治之众流,灌田凡数百顷。远山苍翠,列峙于对岸。循阡陌以东,有地数亩,扼全湖之胜。其间牙蕉檨树,荷钱蓼花,风动波摇,互相掩映。
师泉井
康熙二十二年夏,水师提督施琅统师征台湾。从者三万有余众,驻集平海之澳。天时旸亢,昔之井廛,尽成湮废。嗣得一井于天妃宫庙之前,距海不盈数十武;溃卤浸润,厥味咸苦,其流亦易罄。施公祷神祈吁,不崇朝而泉流潮扩,味转甘;绠汲挹取之声,昼夜靡间。凡三万众,咸资饮沃,因镌石纪异,名曰师泉,昭神贶也。
石湖
石湖在今台湾县界内八大武郡山,行十余日乃至;有社曰茄荖网社。湖宽里许,天将(雨),湖辄水涨丈余。或以为湖底有眼通海。按「浔阳记」云:鸡笼山下涧中有数处,累石若人功,水常深尺余;朝夕辄有涌泉溢出如潮水,时刻不差,朔望尤大,号为潮泉。与兹相类。
安平第一桥
府治大西门至安平镇,路经北势街尾港,有木桥一座,为安平第一桥,系绩溪周大守修建。岁久,水啮垂圯,人艰于涉。光绪辛亥秋,余护台道,安平县范令谋筹款重葺之,请于余。余曰:一时之劳,百年之逸,明欲岁岁无趋事之扰、日日无履险之惧,非改之石桥不可。因查军工厂所储旧石甚富,即令募工选石以易之。遂叠石为墩,旁翼以栏。工始于是年十一月初四日,阅一月而蒇事。行者履如砥平;潮生汐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