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5-志存记录

164-台湾兵备手抄---第8页


起红旗,点鼓五声,鸣金一声,鼓连二声。
红旗押连四迭,接下连环,看站台下令旗止,升炮一声。
又一迭接下进连环,看站台下令旗止,炮一声。
起蓝旗,调弓箭队,谢三声,炮一声。
起白旗,调牌队,谢三声,炮一声。
起黄旗,调马交叉,炮一声。
起五色旗,调各队抢方营。
起红、蓝旗,打左丈,炮一声。
起黄旗,马队抢方营,炮一声。
起红、白旗,打右丈,炮一声。
起黄旗,马队抢方营,炮一声。
起红旗、四方旗,起账房,炮一声。
令官禀阅营,候免。
起红旗,收入营,鸣金三声。
起白旗,调小队操龙狮完,收入营。
起五色旗,点鼓上马。
起红旗,调台营收账房。
起蓝旗,收监马脚。
起五色旗,炮三声。行队,各队走,鸣金下马。
海底鼓中央大旗,派点鼓官兼。
禀清阅营,由协宪派官分执。
操小队鼓,中营教习。
拖海底鼓,城守派兵三名。
操小队锣,道标右营教习兼海底锣。
将台上令旗,左营;锣子,号手,左营;号手兼小队。
吹手向系安平。
教扬应用对象,值年承办。
六营合操大队,共二十六队,分左右仪。
左仪十三队。
右仪十三队。
共马队二队,每队配兵十二名,共兵二十四名。
共弓箭队四队,每队配兵二十八名,共兵一百十二名。
共藤牌队四队,每队配兵二十八名,共兵一百十二名。
共大炮队四队,每队配兵三十二名,共兵一百二十名。
共鸟鎗队十二队,每队配兵五十名,共兵六百名。
执令、请令、管队并布房、点鼓大小员弁共三十五员。
布房、本城并杂项共配兵五百五十三名。
合共弁兵一千五百六十四员名。
四营小队四队,分左右仪。
左、右仪,二、二队,每队配兵三十八名,共兵一百五十二名。
单耍和对连环共兵一百二十五名。
虎屏掌令共兵八名。
合共兵二百八十五名。
郡城炮位
自康熙二十一年制府姚启圣谋取台湾,二十二年施将军攻克澎湖,二十三年议设府县三县。雍正元年,添设彰化县,仍将郡城周植莿竹,设东西南北大小共八城门。乾隆元年,易为石堞钉铁更城门。道光十二年张丙乱后,各城门增建月城。惟大西门系商旅辐辏之区,将月城置在海滨。又绅士捐建城上炮台。
郡城周围长二千五百二十丈(府志载二千一百四十七丈),外高一丈八尺,内高一丈七尺,底宽二丈,顶宽一丈五尺,系四县分管。垛墙三千九百一十二垛。道光十二年善后,添建月城五座,添垛墙三百九十九垛,合共垛墙四千三百一十一垛。每垛长五尺,高二尺七寸。大小台水洞共十九个。通城窝铺二十八个。
炮台四座:
小北往大北炮台一座(炮洞三个),
大北往小东炮台一座(炮洞二个),
小东往大东炮台一座(炮洞二个),
大南往小南炮台一座(炮洞三个)。
小北城外往小西涂城一连,内干门一座,坤门一座,兑门一座。
大东城外弓建外城一座,通连竹围,左畔永康门,右畔仁和门。
四县分地界:台湾县分管:小南门山川台起,至小东门止,共六百三十丈;凤山县分管:小西门下林仔起,至小南门山川台,共六百三十丈;嘉义县分管:小东门起,至小北门乌鬼井止,共六百三十丈;彰化县分管:小北门乌鬼井起,至小西林仔止,共六百三十丈。
八城上安防炮位共四十一位:
大北月城上安炮二位;
往小东边炮台一座,安炮二位;
小东月城上安炮三位;
往大东边炮台一座,安炮二位;
大东城楼上安炮二位;
小南月城上安炮二位;
往大南边一带炮洞安炮一位;
大南月城上安炮三位;
往小南边炮台一座,安炮三位;
又大炮台起,至小西门止,一带炮台安炮八位;
小西门楼上安炮二位;
往大西边一带炮洞安炮三位;
大西城楼上安炮二位;
小北月城上安炮三位;
往大北边炮台一座,安炮三位。
——以上八城门上共安炮四十一位。
八城下安防炮位共一十九位:
大东城下安炮二位;
小东城下安炮二位;
大西城下安炮三位;
小西城下安炮二位;
大南城下安炮三位;
小南城下安炮三位;
大北城下安炮二位;
小北城下安炮二位。
——以上城下共安炮一十九位。
台澎水陆十六营额设官兵马船数
总兵一员。
副将三员。
参将四员。
游击八员。
都司五员。
守备十六员。
千总三十三员。
把总五十八员。
外委一百零三员。
额外五十员。
马步战守兵一万四千五百零四名。
配兵官马二百四十匹,战船九十六只。
镇标中营额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