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七里。壁间复有盘龙屈曲,自何起伏八篆书郡人产子者,多镌名石上,以朱涂之,谓可得长命云。
◎泐溪石室泐溪石室在乐昌治西北三里。其山曰泐溪岭。泐溪在岭下,岭以溪名。石室亦如之。高三丈许,广倍之,左石各有斜窦,甚深。渐入,若螺蛳尾,一飞来碑刻《真武》赞八句。字如岣嵝碑,不能尽识。云飞自武当,有陆羽题名及枢室。
二楷书字大四尺。右有石床,长二丈,平整可卧。其东四里,又有岩,纵横十字平广若大衢,名十字岩。横者甚深,有地道可通泐溪石室。似有阴晖主夜,阳精主昼,形如日月飞在元空之中,流入洞天之内,其光明与外无别者。
◎扬历岩扬历岩在保昌西北三十里。以汉将军杨仆经其下,故名。绝壁有瀑布,瀑布中有林寺,瀑布为寺之屏。游者以为入瀑布中,不知其且入寺中也。岩高深各数十丈,广三之,可置室十余间,而瀑布之横悬正足蔽之。从外望之,但见瀑布不见寺,并不见有岩。岩下又有一岩,如巨口吸水,水喷薄至雨花台,乃成溪潭。
旁有大小蒲团石,甚怪。
◎三洲岩三洲岩在德庆州东七十里。哮豁靓深,如堂如房者半。两旁有隙坼二。日光分透,从右壁而上,初甚暗,不数十武即洞如。飞磴盈尺,行者前后不相顾,从穴中屈首,穿而出,乃至顶。有一亭,古木丛荫,丹灶、砚池、仙羊窝、石柱皆在焉。古有皎叟修真于此地。李纲书玉乳岩三大字,祖无择铭之。其石皆苍绿色,摩挲如玉,可爱也。其南又有亭,泷江缭绕足底,下视烟波,茫然无际矣。
◎白面岩白面岩在翁源县东南七十里。石色中青外白,故曰白面。其宽敞可容千人。
黑暗处,炬之约深数里不能穷也。春夏时有泉下滴,日供三四人饮。击其石,片片音响各别。又谓玉磬岩。常有神飞至,居岩一二年辄去。去之日,有大风雨,拔木发屋,人以为异。
◎穿镜岩穿镜岩在灵山县西二里。峰半一孔相通,有如穿镜,望之以为前后二镜也。
旁有三海。岩皆高广,石乳森森四垂,肖诸物象。又有吕君洞,出入上下,如环无端,绝与穿镜相仿佛。宋州守陶弼登此,见有螺蚌之异,疑古沧海之变。其玲珑穴漏或泡沫所成,赋诗纪之。
●卷三◎西江西有三江其一为漓,一为左,一为右。右江至浔而汇左为一,而右江之名隐;左江至梧而汇漓为一,而左江之名亦隐,惟曰西江。西江在西粤为三,在东粤为一,一名郁水。《唐志》称南海名山灵洲大川郁水亦曰江。予以其源远委长,经流四省,可为一大渎,而岣嵝碑有南渎衍亨之语,因名之曰南渎。盖东粤江之大者无如故南海一名海亦曰大洋,南海固以江而重也。则祠于广州以为南渎也亦宜。者,江中两山名。左思云:吐浪。西江之水,以之山为始,以崖门之口为终,其即西江之岷山也。
◎三水三水者,自肇庆而来者曰江为一水,自清远而来者曰浈江为一水,自广宁而来者曰绥江为一水,皆会于三水县东南之昆都山下,是为三水。《志》以浈二江达于广州入海者为一水,非也。绥江至四会会龙江顾水东南出南津口以入浈江,又分一支西南出清岐口以入江,其水甚大,不减浈江。一源而二流,西北二江皆受其灌注,可以为一水与二水参。夫以一水而能灌注二江,天下之所少。入西江以为上流,入北江以为下流,而不得合西北二江以称三水,此前人志山川者之疏也。
◎潮广人以潮汐为水节。或日一潮而一汐,或日两潮而两汐,皆谓之节。其在番禺之都,朝潮未落,暮潮乘之。驾以终风,前后相蹙,海水为之沸溢,是曰沓潮,一岁有之,或再岁有之。此则潮之变、水之不能其节者也。若以岁之十月自朔至于十有二日候潮,朔日潮盛,则明年正月必有大水。二日则应二月,日直其月,至于十有二日皆然,此亦潮之常而人罕知之。盖水之神于节者也。然大率潮与月相应,月生明则潮初上,月中则潮平,月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干。月与日会,则潮随月而会;月与日对,则潮随月而对。月者水之精,潮者月之气。精之所至,气亦至焉。此则水之常节也。盖水与月同一坎体,故以月为节者在在有常,而以日为节者在在有变也。余靖云:“月之所临,则水往从之。故月临卯酉,则水涨乎东西;月临子午,则潮平南北。彼竭此盈,皆系于月,不系于日。”是也。
◎广州潮广州潮以朔日长至,初四而消;以望日长至,十八而消:谓之水头。以初四消至十四,以十八消至二十九、三十谓之水尾。春夏水头盛于昼、秋冬盛于夜。
春夏水头大,秋冬小。故防倭者自清明前三日至大暑前一日,谓之春泛。春泛为大,以水头故,言大泛也。自霜降前一日至小寒前一日,谓之冬泛。冬泛为小,以水尾故,言小泛也。
◎琼州潮(附流水指掌图说)
琼州潮候,与江浙钦廉不同,其地势异也。郡与徐闻对,境两岸相夹,故潮长则西流,消则东流。日有消长,常也。八月九月,其势独大,每日两有消长者,其变也。故旧潮渐减渐小,谓之老潮;新潮渐进渐大,谓之稚潮。十一月朔,或时不测而长,谓之偷潮。其大小之候随长短星不系月之盛衰。旧《志》云,琼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