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奸民。与日本互为纠结。其遗患于中国也滋甚。而皆起于进贡之途不绝。贡端绝则日本之贩舶不至。日本之贩舶不至。则我内地句引接济之奸。不能挟倭以为重。如此虽有高樯大桅。聚而辈往者。不过将其丝素书画什物之类。以往返渔利而已。于我固无损也。设之市评。以收取其税。如万历之于东西洋者。其有裨于国用。又有甚利者哉。臣愚故以明之贻患不在于贩私之有无。而在于通贡之一失。明太祖既误之于前。而成祖复甚之于后。然贡既已绝。而犹欲禁商。使不得行。是何异惩羹而吹虀。有见其患而无见其利也。 国家初患海未平。撤界而守。禁及采捕。康熙二十三年。克台湾。各省督抚臣先后上言。宜弛航海之禁。以纾民力。于是 诏许出洋。官收其税。民情踊跃争奋。自近洋诸岛国。以及日本诸道。无所不至。四榷关之设。异于市舶之设。上操其利权。讥其货物。而下不得以为纤芥之害。中国主其出入。而岛人潜处。帖伏而不敢动。比年以来。报课日足。比之唐宋则利倍之。比之于明则绝其隐患。此所为不宝远物而远人格者。与夫疲敝百姓。以逞志于荒服之外者异矣。或者设为万一之虑。得无有私挟彼人。窥伺中国。假称朝贡。希为互市者乎。此端一开。召衅不难矣。诚 严诏守土之臣。时禁阑出之条。绝句引之萌。杜生事之渐。重禁溢额。以劝来者。 皇上又垂教万世。无得受其贡献。如今日使倭之片帆不复西指视中国如天上焉。而吾民日取其有而转输之。于以仰佐县官之急充戍守之用。而私以自宽其民力于耕商之所不及。是则上饶而下给之道。奠安万世之良策矣。臣故备述原委。附于海防之后。亦以明设险者之在此不在彼也。
洋防辑要序
严如熤
自昔谈海防以御外洋堵海口为要策。我 国家于崇明舟山玉环海坛金门澎湖南澳●洲岛屿深阻之处。皆特设镇将。而台湾在澎湖外。距海岸水程千里。鸡笼凤山。隶我版图。设官莅长。人物繁昌。屹然为海外巨镇。声威雄壮。杜岛夷之窥伺矣。口岸则直隶之天津。山东之登莱。江南之狼山。浙江之黄岩温州。福建之福宁厦门漳州。广东之潮州碣石虎门高廉琼州。各设专阃。分布重兵。而天津以畿辅要地。旧制已设陆营。近又增以水师。松江当刘河吴淞川沙要口。宁波当杭绍定海象山要口。泉州当金门厦门要口。惠州密迩碣石虎门。特驻军门。就近统领防御。营城汛堡台烟墩。星罗碁布。口岸之绸缪密矣。至于择将弁。练兵卒。整备船只器械。断接济。严透漏。禁奸徒出入。哨巡岸稽。着为令甲。罔不严密整齐。沿海人民。农桑弦诵。二百年来。晏然无匕鬯警。夫不知前代之失。无由知 国家之所以为得也。明自嘉靖以降。陵夷不可言矣。当信国公沿海设立卫所之初。弃昌国浯屿澎湖南澳各要不守。论者已有撤我籓篱。贻寇巢窟之憾。迨后纪纲日弛。卫所虚存。内地奸民。勾结倭夷。乘间发难。东南滨海数千里。生灵涂炭。一时名臣宿将。策力。经营十数年。会倭饱思归。直海受饵。吴越烽烟漏熄。而闽广洋患。旋扑旋生。蔓延而不已。失要则乱。讵不信与嘉靖用兵时。唐顺之茅坤谭纳胡世宁诸名人。身在行间。目击失事之端委。屡条防堵之机宜。其它吴越先哲。就所见闻。存之记载。皆得失之林也。顾宁人景范两先生。当胜国末造。视洋患为切肤灾。蒿目时艰。忧深虑远。而生长吴越文献之邦。野史家集。郡邑志乘。足以供其采择考订。景范之学。长于舆地。宁人之识。兼通方。其忾叹而发之议论。往往一篇中三致意焉。较之诸家。尤精而切。予往佐那制军筹办广东洋匪。于海防形势。悉一二。守郡无事。乃取缘海山川险要。辑直隶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疆舆地。并次其兵防军政兵事。他如水战之临机决胜。出洋之风信潮候船筏帆橹。临敌之火器弓弩。皆洋防之要。以次辑焉。元明之卫所运道盐政外夷市贡。虽得失参半。亦莫非当年要务。辑之以备参稽。成书二十四卷。名日洋防辑要。览此者知胜国于防制。因以启衅召侮。诸君所太息为未能举行者。至 圣朝而措置罔遗也。书曰。鉴于成宪。其罔有愆。有封疆之责者。尚留意哉。
沿海团练说
严如熤
沿海数千里均有港汊。地广防多。分汛兵则不足。调本省营戍守。则路或数百里。劳同远征。而定例本省不领口粮盐菜。则势难枵腹从事。而洋贼犯边。往往乘风顺利。我迎头以堵。则为逆风。若乘后追击。则俟我兵集。贼帆已远出洋数十里。不过掩饰观听。此堵御之茫无胜算也。窃尝思以兵卫民。不若以民自卫。沿海各村。无赖之徒。受贼豢为耳目者。固不乏人。而良民有室家。自营生计。不肯为贼用者。势必百倍无赖。近闻奸民勾结洋贼。猝至庄村。将良家人口掳去。索重赀以赎。不遂意则备极酷虐。故沿边居民。莫不恨贼。而村民非奉官令。难以团练。既畏奸民报复。又恐蠹役诬以仇杀。则受累更大。故虽怀杀贼之心。莫敢先发。夫自古所藉以集事者民心耳。乘民心愤怒。行团练之法。于沿海各庄村编户口。十家设一旗头。二三村设一团长。十数村设一正副团总。遴老成绅耆充之。官给军火。以时操练。令其各卫地方。防守口岸。有能杀贼立功者。立加奖赏。有奇之民。迹可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