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无迹也。山民则不然。贼匪之能皆山民所自具。而贼匪之路径。又不逮山民生长其地为更熟也。但训练之时。有宜与首人讲论者。百姓非兵勇。难以法治。可胜不可败。如伤数人。则余皆鸟兽散。锐气挫矣。贼来勿迎头攻击。只沿途分伏壮健于山湾曲。俟贼匪大队过去。必有落后数十人。委顿道途者。突出截击。可以尽擒。前寨既用此计。后寨亦依计行之。则贼所过寨堡必有损折。又贼于夜间。有住扎地方。附近寨堡。拣壮健于夜静更深时。用大过山鸟遥击之。纵不能多杀贼。而彻夜不得休息。必惊惶拔走。明日至他处。又复如此。则贼益疲罢。我不劳而彼已不支。乡兵困贼之至计也。
团练之法。各寨设寨长寨副。大旗小旗。以次分管。寨长必须寨民公保承充。十数寨。则相其人之多寡。为设寨总。选绅士之有才干。为众所服者充之。近边要隘。则各寨轮拨数人设卡防守。当耕作之时。百姓分布耕种。防匪之突至。各卡于高山眺望。侦有贼。放一。则耕作之人。尽皆收检农具。侦贼向此路。则放二。人畜皆归寨堡。贼近。则放三。寨总纠会各寨。尽整器械。集壮丁堵御。前卡信既放。后卡闻声接放。顷刻之时。数百里间咸知警备。贼至不放。与非贼至放者。寨总查出。均即禀官严惩。
西安各峪口。贼初频频窥伺。后素观察团练民勇。设卡伦。分布防堵。时属绅士。震金鼓。扬旌旗。分队巡逻。声势甚壮。贼不敢犯。平原所保全胜者甚大。亦可知团练之成效矣。
团练乡民。不过令其保聚。无遭蹂躏。非欲以此邀战功也。故教习之时。止令其演火铳。击石子。能于百步外中靶为上。不必令习刀矛。刀矛决生死于五步之内。百姓各有身家。不当使致命于必死之贼。火铳则击之百步之外。度不能胜。尚可爬山而逸。至于善击石子。则猝遇贼匪。手无器械。地下石块。即可抵御。所谓没羽箭也。以守寨堡尤宜。较之火铳费省而力相当。
可以团练之人有二。一曰山中打生猎户。平时专驱除虎狼之为民害。其火铳百不失一。五溪蛮无以踰之。又各厂中。防嘓匪掠。有标客技击。一可当十。往时有捐重赀。募数百人护辎重者。独无失亡。或大军有急。挥此辈援之。往往转败为胜。古名将破贼。必蓄选锋。此足备军锋之用。不事外求者也。其一曰州县民壮。例本与兵一体操演。以卫库狱者。近则只以唤词讼。提人证。绝不操演。此各省通弊。而山内则有不得不讲者。地方辽阔。城守之千把汛兵数十名。解犯送差而外。存城几人。偶有盗贼。文武措手无策。亦决不敢向前搜捕。以致浸酿事端。窃以山内民壮。当相县之大小。大县设一百名。中小亦必八十名。责成县官。勤加操练。每名岁支口粮一十二两。此项经费。即查明从前叛产绝业。将佃租动拨。自可敷用。
团练之法。有疑其劳民者。是大不然。当贼匪猬起之时。山内州县。岂能处处用兵防守。团练之众。虽不足以当大贼。而声势既张。则小贼亦不敢轻有窥伺。贼匪将至。必先有探侦。无备乘虚而入。团练既成。每月操练两次。不过费两日之功。余二十八日。尽可力作。若不团练。则贼匪日相滋扰。奸民加以恐吓。百姓日藏山洞。不敢耕种。其废时荒业为何如。古人称平贼方略。征调不如招募。招募不如团练。然总须相兼而行。则战守有资矣。团练虽民间自捍桑梓。要须官府激励。少为赀助。故于有事之区。上官当量为调剂。俾得展布。始可责以固境保民也。
山内戡定之功固由将弁。而实赖地方之司牧。贼匪败后。其从者多乘间自投。地方官不能安辑。任兵役嗑诈。则无路自新。又或苦于苛政。甘心作贼。则所杀之贼不逮所增之数矣。即搜捕之时。领兵官所带数十人外。不能别有统辖。地方官果得民心。则所辖数万数十万百姓。皆为父子之兵。寨民于官兵经过。多疑惧不敢到营。即侦知贼在前途。不能相告。若地方官。则贼所至之地。保正寨长均须立报。得以预备。此皆制胜之要。弥盗之本也。
三省山内边防论六法
严如熤
山内练兵以质朴不浮滑耐劳习险为上。教匪之役。前后八九年。兵调十数省。其中劲旅勇鸷敢战者。固自不少。而蹻捷坚实可恃。必以黔兵为第一。满汉领兵将官。皆谓得黔兵一千。可抵他营二三千。各省提镇大营之兵。所驻通都大邑。地方平衍。风俗华靡。平时未尝远出城郭。一旦负枪荷戈。走山路数十里。汗淫淫下。喘息不宁。又且饮醇啖肥。习以为常。山内包米杂粮。食不下咽。先自饥疲。与猾贼追逐百数十里。鲜不病乏者。贵州地无三里平壤。各城皆陡险蟠折。即不出城门。亦日走险路十里十数里。则脚力练定。且风土瘠凉特甚。市集无千金之货。宾朋鲜兼味之筵。茹苦食穷。安之有素。耳目之官别无引诱。既食口粮。即服营规。心目中只有本管之将官为尊。惟命是听。极朴。极耐劳习险。此其兵为可用也。戚南塘募兵选择之法。最为详备。而大旨亦不外此。今边境镇将之营。星罗碁布。而镇城中左前后各营。往往占镇兵之半。似不如分标营于外县。移兵额于路营。既增要隘之防维。而朴鲁诚实之人。豢之营伍。偶有征调。得力之兵自多矣。
平原之中。弓箭疏通及远。火铳亦可得力。故贼匪不轻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