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阳之即河阳。唐李光弼百战守之以固关辅者。而界连周郑。方辑和以拱卫。故兵争亦不及焉。轘辕伊阙。同一险也。伊阙以备子朝而着。而轘辕则无闻。虎牢敖仓。同一要也。虎牢以晋悼之城而着。而敖鄗则无闻。至晋楚悬隔千里。所争惟在郑宋。楚戍彭城。以塞晋之通吴。晋城虎牢。以防郑之服楚。春秋尤大书特书。少习武关。为秦豫咽喉之地。秦人灭鄀。盖欲南出以图武关。而卒不能有。及楚图北方。将通少习。而晋人震惧。岂非襄郧商雒之间。地形扼塞。与函谷俱称绝险哉。故险要有常所。初无定形。有千年不易之险要。有一时因敌为防之险要。往往在后世为要害。在春秋为散地者。此亦古今时势不同之故也。然考春秋时列国用兵。斗争不减后世。而其时禁防阔。凡一切关隘阨塞之处。多不遣兵设守。敌国之兵。平行往来。如入空虚之境。其见于左传者。班班可考。文十三年春。晋侯使詹嘉处瑕。以守桃林之塞。注云以备秦。桃林今潼关也。昭二十六年秋。晋知皪赵鞅帅师纳王。使女宽守阙塞。注云以备子朝。阙塞今伊阙也。二者天下之险。必待纷纭有事而后遣将设守。则其平日之漫无闲御可知矣。齐庄公之伐晋也。入孟门。登太行。封少水而还。而晋仅于其还也。使赵胜率东阳之师追之而已。而晋平日之备御无有也。吴阖闾之入楚也。舍舟淮汭。自豫章与楚夹汉。道由大队直辕冥阨。而司马戍第于既阵。始议塞城口以邀其归路。而楚平日之控扼无有也。是皆一夫守险。千人莫过。使当日有一旅之师百夫之长。当关旅拒。则齐必不能轻骑而入羊肠之隘。吴必不能疾驱而至汉水之滨也。以至文五年秦人入鄀。道由上雒。出武关。经历晋之阴地。是时秦晋已绝好。而鄀在南阳之析城。深入东南五百余里。秦出兵与楚争鄀。而晋人不之禁也。僖三十三年。秦人袭郑道。自华阴出函谷关。经历二崤。及周之轘辕伊阙。而后至河南之偃师。行嵚岩深谷中二千余里。商人弦高遇诸途而始觉。而周人晋人不之诘也。他若晋会十三国诸侯于柤。而柤为楚地。吴伐鲁。而子析故从武城道险。是盖列国皆然。主者无设险固圉之谋。敌人无长虑却顾之志。处兵争之世。而反若大道之行。外户不闭。历敌境如行几席。如适户庭。主人能则有秦穆之丧师。主人不能则为楚昭之失国。春秋之所以日寻于多事者以此也。易有之。重门击柝。以待暴客。又曰慢藏诲盗。夫土地人民国之宝藏。敌国外患国之大盗。偃然弛备而欲狡焉。启疆者不胠其箧其藏得乎。善为国者。慎其封境。险其守集。深维大易设险之谋。重懔周书慎固之训。庶乎奸宄戢志。而强邻寝谋矣。
周疆域论
顾栋高
案东迁后。王畿疆域。尚有今河南怀庆二府之地。兼得汝州跨河南北。有虢国桃林之隘以呼吸西京。有申吕南阳之地以控扼南服。又名山大泽。不以封虎牢崤函。俱在王略。襟山带河。晋郑夹辅。光武创业之规模。不是过也。平桓庄惠。相继百年。号令不行。诸侯攘窃。王不能张皇六师。更复披析其地。以为赏功。酒泉赐虢。虎牢赐郑。至允姓之戎。入居伊川。异类逼处。莫可谁何。晋灭虢而镐京之消息中断。楚灭申而南国之窥伺方张。至温原苏忿生之田。与郑复以赐晋。则举大河以北。委而弃之。由是怀庆所属七县。原武属郑。济源修武孟县温县属晋。王所有者。河内武陟二县。及河南府之洛阳偃师巩县嵩登封新安宜阳孟津八县。汝州之伊阳鲁山。许州府之临颍县。与郑接壤而已。此东周形势削弱之本末也。
孟子游梁论
郑与侨
昔夫子作春秋。凡强臣逼主则抑之。如堕三都之类是也。罃为斯之后。而子舆氏轻于一往。得毋与麟编剌谬乎。然圣贤雅志匡时。规其重者大者。区区形迹。非所论也。尼山老布衣。擅二百四十二年之权。其一笔一削。星日为昭者。无他。在摈秦与楚而已。故桓文之绩。津津道之。一匡九合。深与管仲之仁。宁仅侈齐晋之霸功哉。齐晋所膑者。秦与楚。尼父所深契者。正在其摈秦与楚也。此犹其笔削之迹也。至于尼溪之封。不闻力郄。临河而返。若有遗憾焉。以当日之能制秦楚者。惟东海一旅。与邯郸诸甲耳。夫子遨游二主间。非为齐赵谋也。欲借齐赵之强。以西封函谷。南怵方城。以图其重且大者。非苟焉而已也。时至战国。与春秋又少异。魏居两河之间。范睢所谓天下之枢也。斯时汉阳之众。虑秦人蹑其后。伏翼而不敢动。其骎骎有蚕食中国之志者。独此伯翳之裔。然秦欲得志于天下。势必先取两河。两河取。齐赵燕韩自保不暇。暇西指而为秦难哉。张仪者。秦之所依以连天下之衡者也。用秦之后。不出而相他国。独两出而相魏。其意何居。盖欲解纵而孤魏也。自应侯远交近攻之说行。魏遂折而入于秦。政之二十二年。首先灭之。自是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六王毕。四海一。睢之谋如烛照而数计。然后知子舆氏之适梁。盖欲存梁以制秦楚。制秦楚以安中国。是以他日又有可使制梃挞秦楚。坚甲利兵之言。安内攘外之心事。明明暴露于此。宁直为卑礼厚币。驱大梁之车哉。殆与尼父适齐适赵异而心同。故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一者何也。亦曰正朔相承之地。不使汧渭牧。洊食上国。规其重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