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83页

制干禄之言。非尽由衷。而心声所应。皆潜与运会转移于不觉。正希佥事。文节并峻。其时又若黄陶庵陈卧子者。皆秋霜皎日。其文直颉颃于西江之四隽五家。遂以结明代时文之局。而刘念台黄石斋诸公。又不以此论也。西江之派既盛。精裁鉴者。推艾千子。时与钱吉士称选家之最。时文之道。与他著述异。鲁壁之经。汲冢之策。丹枕之鸿烈。胡卢之汉书。古则愈贵。时文云者。既以逢时。时过则菁华既竭。褰裳去之。而新科墨刻。且汗牛充栋而来。与之代兴矣。诗赋盛于唐试之作。诸家集虽间存一二。而艺文志集部寍载俳谐传奇笑林杂说。惟试律之诗。官韵之赋。绝无专书著录。则史体宜尔。时文设科。与彼何异。而尊之者。以为代圣贤立言。朱子曰。诗赋郄无害理。经义大不便。分明是侮圣人之言。宋时经义。即已如彼。使闻者不知语出朱子。鲜不以为怪妄。康熙初   圣祖仁皇帝谕内三院九卿。废时文。用策论。不数年而廷臣奏复。善夫苏子瞻之议贡举文字。谓虽知其无用。而祖宗以来。莫之废者。以为设法取士。不过如此也。明代作家。有抡元之诀。有决科之式。有坐关三年者。有闱五易者。有七作平常。粘四壁者。有首艺甫成。呕血满地者。诸君皆君子也。其心果止为代圣贤立言乎。况其下者乎。然知其不过如此。而竟莫之能废者。何也。众楚人咻之。则求其齐语不可得。置之庄岳数年。则求其楚语又不可得。习之说也。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敝车羸马。恶衣非食。利之说也。如此则不收于艺文志也宜。故曰。天下之事。惟无所为而为者。乃可以不朽。
时艺类编序 
周永年
或问于余曰。今海内鸿骏君子。皆厌薄时文。以为不足。学子乃复从事于斯何也。余曰。同年邵二云。世所推鸿骏君子之一也。其厌薄时文也尤甚。以孟子孙氏疏率略。思更为之。余尝谓之曰。孟子班爵禄章。所言封国之制。与诸经皆不合。先儒多以为疑。偶读鲁启人不能五十里附于诸侯曰附庸题文。则孟子与诸经约略可通。子疏孟子。将毋亦有取于是。二云笑应曰。然。然则时文固笺传之苗裔。而未可以流俗之没溺于腐烂本头而废之也。或又曰。选粹律髓。诗赋分类。至今学者犹病之。子选时文。而以类区之。毋乃更为大方所笑乎。余曰。前辈读书之法。其不传于世也久矣。吕氏童蒙训曰。安定先生主湖州学使。学者各治一事。如水利农田之类。其后从学者多有实效。苏子瞻曰。书富如入海。人不能兼收尽取。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则学成可以八面受敌。朱子尝取以教学者。类分则讨论易记忆便。四子之书乃诸经之总汇。求之亦可以得诸经之门户矣。且今之人材力自忖。视子瞻东莱何如。而乃以分类为陋乎。故选是编以当隅。其它文则学者自取而分之可也。且果由是以稽经诹史。取古人之书。区分类聚。提要钩元。观其会通。得其典礼。安定湖学之法。朱子读书工程。程畏斋之所辑。宋潜溪之所述。其端绪具于是编矣。世有异敏之士。得吾说而潜心焉。异日海内所号为鸿骏君子者。安知不即以是编为千里之跬步。而又何必厌薄时文也哉。
谢周南制艺序 
朱仕琇
孔子曰。不知言。无以知人。扬子云曰。言。心声也。心之蕴于人难知也。而据声以知之。声之发各于其党。若子贡问师乙以歌。师乙类而使之自择是也。其心之不正者。发为奸声。若子夏讥四国之失志是也。文辞之于声于言。其精者。据以察其人之枉直厚薄。无不可知之。汉时郑朋张博倾危。故其文夸诞。公孙宏匡衡邪谄。故其文庸懦。虽饰以诗礼之泽。周召之正。而奸慝发于辞气之余。不可掩也。国风之好色。骚人之怨慕。司马迁之愤激。相如之浮靡。裁以圣人之道。皆不得性情之正。要因言以考其人。固倜傥非常之士也。人心正则气直。气直则言随其情之所触而不自讳。故发为文章。其迈往。洁劲直。深远缠。而能自得者。必君子也。卷曲依附。轻回护。浮诞刻戾。软妥圆滑。而无可非刺者。必小人也。昔宋苏轼议徐积独行。而文章之怪。如卢仝以为多反。尝读积文横肆恣睢。浩然直胸臆。此至性人之所为耳。岂有反哉。前明制义。若项煜之儇利。周锺之袭取。真小人也。不待其失节而后知之。至黄道周金声之文。崛强自遂。其忠义之性。可以想见。然则知言知人。诸数千载而不爽者也。武平谢君周南尝出其制义若干。余读之。奔发雄放。绝去寻常嵬琐之习。予笑曰。是向者子瞻之所疑于节孝者也。今益有以信君之为人矣。君方有志为古文。以求圣贤之旨。窃谓孟荀以来。诸君子之言具在。其为人皆可知也。君以吾言察之。而古文之道。益可知已。
文言说[揅]()经室集 
阮元
古人无笔砚纸墨之便。往往铸金刻石。始传久远。其着之简策者。亦有漆书刀削之劳。非如今人下笔千言。言事甚易也。许氏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左传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此何也。古人以简策传事者少。以口舌传事者多。以目治事者少。以口耳治事者多。故同为一言。转相告语。必有愆误。是必寡其词。协其音。以文其言。易于记诵。无能增改。且无方言俗语杂于其间。始能达意。始能行远。此孔子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