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816页

庶军民人等。父兄戒其子弟。夫男戒其妇女。老成者戒其后生。贤智者戒其愚鲁。而绅士明理之家。更宜身先作则。严切防闲。式化乡里。以敦礼教。以阜财物。以保身家。以全颜面。法令张而奸宄戢。教化明而风俗厚。本部院实有厚望焉。
乡贤祠议 
李良年
乡贤。今非古矣。是封君赠君祠。非乡贤祠矣。贤之为名也。亚于圣。圣之为名也。在上则天子之统称。在下则孔子而后无人焉。夫惟圣者无人。则贤之名至矣。乡贤虽非天下万世之贤。其亦必一乡之善士乃足以当之。若曰其子贵。其父即乡贤也。其身贵其子又贵。是尤宜乡贤也。则是乡贵祠。非乡贤祠也。且夫朝廷之待下也。有私有公。凡其人而贵也。以其爵封赠其父母。若曰彼有子。吾将用之以治天下。若有父母。吾不推其子之爵以报。可乎。是朝廷以孝治天下之心也。则朝廷之于贵也。亦既私之使荣于家矣。乡贤者。则朝廷之公也。其人而贤。韦布可也。其人而未必贤也。贵虽宰辅何益有风示鼓励之义焉。今贵者既被朝廷之私矣。又攘其公者而冒且混焉。殆不可矣。圣人。百世之师也。学宫。至严之地也。历代诸儒。卓卓可传。而或屈于时议。不列于配享者尚多。若启圣祠之四配。止颜路曾伯鱼孟孙氏四贤。而十哲之父即不与。今之博一第居一官者何人。而辄以私情假公地之豆报其亲乎。名之曰幽厉。孝子慈孙不能改。人君且然。于一乡之贵。即可列其父以贤。则是屠沽市贩。皆可与焉。亦足怪矣。今之贤者。其子孙而又皆贤也。其心未始不欲进其祖父于祠也。乃从而瞻视焉。曰是某公。是某公。我祖父之贤。而与之并列乎。必废然以返矣。嗟乎。以至美之名。至荣之典。至隆之地。令识者有轻之之心。不几上负 朝廷设祠之意乎。
与邵子昆学使论乡贤名宦从祀书 
宋荦
兹有一事。实关 国家大典。而学政所当问者。敢以商之左右。记曰。乡先生没则祭于社。乡先生。盖即士大夫之贤而归老而教于其乡者。尚书大传曰。大夫为父师。士为少师。耰鉏已藏。祈乐已入。岁事已毕。余子皆入学是也。既殁而不忘其德。乃相与尸祝之于社。后世乡贤有祀昉诸此。传曰。有功德于民则祀之。汉元始间。诏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蜀郡以文翁九江以召信臣应诏。又朱邑祀桐乡。王涣祀安阳亭。则民自立祠。后世名宦有祀昉诸此。前明之制。凡郡邑乡贤名宦。各附祀于学宫。守令岁以春秋二仲。率官属行礼。典綦重矣。不意沿至末流。冒滥日滋。其弊天下皆然。而江南尤甚。江南之乡贤祠则较名宦尤甚。盖名宦非稍稍遗爱在人。士民莫肯阿好。虽其子孙欲得之于祖父。无可如何。乡贤则皆其子孙之陈乞。与津要之请托。始而荐绅之谨愿者得祀矣。继而荐绅之有遗行者亦或祀矣。始而科甲之貤封得祀矣。既而入赀得官者之貤封亦祀矣。甚至市籍估人。其子列仕宦。刖亦巍然祀矣。求之立德立功立言。一无托足。考之乡评公评史评。略无据依。豆之席。罗立骈填。真伪混淆。是非失实。至使正人君子临殁以此举诫其后人。因而孝子慈孙不忍以虚名奉其祖父。嘻。可也矣。士君子有风教之任者。始未尝不力持。久之而情面所在。稍示圆融。籓篱一破。来者接踵。譬之江河日东。滔滔汨汨。莫知所底。夫以 国家风厉之大典。而凌夷至是。不有大贤。孰持其后哉。执事固荦所素信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庐陵有言。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屈之守。具辨是非之识。毅然决择。而力砥其颓波。非执事任而谁任耶。按乡贤名宦。向有咨部之例。各省今皆行之。故冒滥颇少。近准部咨。江浙两省节孝。照直隶例。学院会同巡抚具题。夫节孝属执事为政。矧兹事体较重。岂可不属执事为政耶。此有通儒亮节。果应祀典其人。伏侯执事核实。会咨内部。然后入祠。虽未澄其源。姑窒其流。冒滥请乞。日渐衰止。其于风教裨补非小。伏读大疏。有不徇情面语。即此亦不徇之一端也。或者轩车所至。慨然澄清。并举从前之真伪杂沓者。确核而厘正之。是又荦所欣然拭目者矣。
乡贤议 
王训
祀乡先生。所以上遵王制。旁协舆情。彰往劝来。甚盛典也。古道浸衰。祖父准其子孙之力为贤愚焉。至有德不踰中人。名不发里闬。而烝尝乎胶序之间。夫萧与兰共畹无改其臭。与玉并椟倍损其光。使没而有知。必且望圣人之门而足趄。闻长者之风而心忸怩矣。是宠之适以抑之。俎豆之适以桎梏之也。孝子用心。当如是乎。易称有子考无咎。书曰。尔尚前人之愆。谓显扬本于立身也。彼张汤杜周犹以子孙济美不终埒于酷吏。况越此哉。不征诸人而征诸鬼。不忧子孙不肖而忧祖父不贤。末矣。
通谱说 
王懋竑
甲午岁。余在舍弟懿诵青县署中。获晤诸城献可兄。献可时以仙居令行取未上。寓于青。朝夕往来。因昆弟之好。相与无间也。戊戌余中礼部试。出诸城李父之门。往谒李师。而职方公在焉。职方公。李师之内弟也。而于献可为从叔父。语次及之。职方公亦曾过青县署。与舍弟叔侄。闻之欣然。遂自上座。不复讲宾主之礼。而名刺往还。一以叔侄之称。自是数数相见于李师家。余为举欧阳公遗事。而未尝不叹前人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