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犹未成。大功七升八升九升。则已成布。故齐衰重于大功。不唯五月。即为高祖之三月。亦非大功所得同也。岂以月数拘哉。今丧礼几亡。五服之衰。轻重一施。无精麤之别。第惟先生制礼。其所以崇一本之亲。而为之称情以立文者。其名不可或紊也。故特言之。
本生父母降服说
田兰芳
司士贲告于子游曰。请袭于。子游曰。诺。县子闻之曰。汰哉叔氏专以礼许人。甚矣夫礼之不可无据而言也。故虽习礼之家。必有所据。援引折衷。示不敢专。矧在寡昧。顾可以意为进退乎。世衰道微。礼坏乐崩。学士大夫罔以屑意。纵有通材。无从究考。又孰能尽其文。精其义。质诸古今而无失。求之情文而咸得哉。夫为人后者为其父母制服。重事也。间考书载记。散见无明文。仪礼丧服曰。为人后者为其父母报。传曰。何以期也。不贰斩也。何以不贰斩也。持重于大宗。故降于小宗也。朱子家礼曰。凡为人后者。为其父母降服。降服者期也。明会典云。子为人后。为其本生父母齐衰不杖期。以至 皇清律令。莫不皆然。则是为人后者。降服其亲。粲然明白。尊祖敬宗。以义制恩。而不以私废公也。然传记所载。往往有丁艰本生之文。明神熹时巨公。多许以本生之丧而注籍。以礼之所不得为者。而心有所不忍。不得已而出于此。欲以异夫凡为伯叔父母也。于是恍然悟曰。为人后而降其所生之服者。礼也。所以明有尊也。虽有仁人。无得而踰也。所谓贤者俯而就也。其不能以服之期。而限其罔极之怀者。天性也。自不能已也。即或庸愚。莫之或恝也。所谓三年之爱。不以其服而夺也。夫三年之丧有尽。终身之慕无穷。礼固当遵。恩亦难杀。惟知礼者有以权衡之耳。或曰。服必三年而后为孝乎。曰。如礼何。先王制礼。不敢过也。然则期之外。可以遂如常人乎。曰。服可降而名不可降也。名不可降。而恩顾可薄乎。要之期以外。易凶而即吉。亦可无恶于有司。三年之中。食稻而衣锦。或至见薄于君子。夫有司所守者法。而君子所诛者心。能无戾有司之所守。而卒不至见薄于君子者。斯为情文无憾。而公私咸尽也夫。噫。
为人后者为其曾祖父母祖父母服考
汪中
为人后者。为其本宗之服。经惟载父母昆弟。昆弟从父。昆弟之长殇。姊妹之适人者。而曾祖父母祖父母。无文以记。于兄弟降一等推之。而知其不可行也。此曾祖父母祖父母。虽不为之后。犹是正尊。小功兄弟之服。不可以服其祖。齐衰三月。降则无服。准之经意。其服本服无疑也。持重于大宗。服不二斩。故降其父母。期亲无数并服何嫌曾祖上杀益无嫌矣。女子子适人者。为其父母期。为曾祖父母祖父母不降。传曰。不敢降其祖也。斯其例与。
卷六十五礼政十二服制下
答友人问二适相为服书
冯景
足下适也。足下两弟。其母亦非庶也。礼不二适。所以重正。未有匿不言适在。而复异地别娶如适者。归又不能仿黄昌之告新妻。使避正室。则是足下先人之失也。礼曰。一与之齐。终身不改。顾使二适专堂。两妇执祭物。莫能两大。而内宠竟后也。有是礼乎。昔舜不告而娶。昏礼阙。故尧典以厘降二女为文。不殊适媵。传记以妃夫人称之。明不立正后也。今乃士庶之家。而有二适。当时宗长不能纠其缪。执友不闻绳其愆。今父已没矣。过已遂矣。两弟又为足下母服三年矣。弟母没。足下欲不为之报。此其所以结怨而速讼也。夫赵姬虽贵。必推叔隗。原同虽宠。必嫡宣孟。向使尊公制先后之义。异母崇卑让之道。两弟达长少之序。足下行变礼之中。则何为而有此讼乎。张华曾造甲乙之问。曰甲娶乙。后又娶丙。居家如二适。其子宜何服。太传郑议曰。甲失礼于家。二适在。诚非人子所得正。则乙丙之子。当三年。礼疑从重。此一说也。然而足下肯从之乎。太尉荀顗议曰。春秋讥后匹适。今不可以犯礼而遂其失也。先至为适。后至为庶。丙子宜以适母服乙。乙子宜以庶母事丙。昔屈建去芰。古人以为违礼而得礼。丙子非为抑其亲。斯自奉礼先后贵贱顺之义也。此又一说也。然而足下两弟肯从之乎。今官断令足下如服慈母者。此即晋时秦秀议也。东平王昌父毖取二适室。昌疑所服。秦秀议曰。二妾之子。父命令相慈养。而便有三年之恩。便同所生。昌父何义。不命二适依此礼乎。不得已姑依官断。足下之情亦平。而两弟之讼可息矣。如欲终讼。则非仆之所知也。
三父八母服制存疑说
刘彬
三父。非父也。而名曰父者何。律恐人以亲母故。且有受继父抚养之恩。遂认继父为父。并忘己之有亲父也。故列以为图。名曰继父。而同居不同居有别焉。若从继母嫁者。并继父之名亦无。而同居不同居。亦置不论。皆以使人知其非父也。故又因其同居不同居。为之别其轻重焉。然律于同居继父之服。以两无大功亲者期年。两有大功亲者齐衰三月。窃有所疑也。父殁母嫁。随母而去。依于继父。即同居者亦有各别。初来。年幼不能自活。赖继父抚养成人。是同居而又有抚养之恩。为之服期年可也。若己年已长。能自食其力。且有继父反资其力者。此虽同居。而何恩之有。三月已多矣。况期年乎。夫大功亲之有无。于两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