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其位也。主人正位于此。则内外之辨。宾主之仪。无适而不当矣。
礼父母之丧不吊人。情有所专而不及乎他也。孔子曰。三年之丧。练不立。不旅行。君子礼以饰情。三年之丧而吊哭。不亦虚乎。谷梁子曰。周人有丧。鲁人有丧。周人吊。鲁人不吊。天子之丧犹可以不吊。而况朋友故人之丧乎。孔氏曰若有服者则往哭或疑末世政重事繁。有丧之人。不能不出。独废此礼。有所难者。是亦必待既葬卒哭之后。或庶乎其可耳。
己亥示道希兄弟
方苞
古之祭者。前期必斋。丧必异居。食祭不斋无以交于神明。丧不异居食。则衰麻哭泣皆作伪于其亲。先王制丧食于老者疾者。既葬而后。犹有宽假焉。而复寝之期。则断不可易。人之情食粱肉而凄然念所亲者有之矣。御内而不亡哀未之有也。在礼。期终丧不御于内者。祖父母之外惟妻。而余皆止于三月。非厚于妻而薄伯叔兄弟也。先王立中制节。故法必计其所穷。妻一而已。假而本支繁衍。死丧相继。皆终期不御于内。则人道为之旷绝矣。故稍宽之。使中人可守。非谓寡兄弟者。必不可节欲以伸其恩也。记曰。齐衰期者。大功布衰九月者。皆三月不御于内。用此推之。则正服大功。以浃月为期。小功缌麻。终月可也。其始婚。则小功以卒哭之后为期。礼文具矣。余过时不娶。妻之父母趣之。时弟椒涂卒始七阅月。余入室而异寝者旬余。族姻大骇。物议纷然。遂废礼而成婚。至今恨之。兹为家则。食饮衰服。或因事而权其宜。惟御内之期。自缌麻以上。必以所推为断。夫舅与甥。恩之最轻者也。然女兄弟方痛不欲生。苟有人心者。能即安于燕寝乎。大功以上。则视骨肉之众寡而加隆焉。记曰。小功皆在他邦加一等。不及知父母与兄弟居加一等。此先王称物之情。而使之自厚于人道者也。斋期已前具。民无恒产。财匮而事剧。不能一禀古制也。
跋方望溪先生教忠祠禁
汪师韩
望溪先生年七十有五。告归金陵。建宗祠曰教忠。以其五世祖四川都司断事讳法者。死节于明建文朝。故云忠也。既参酌古礼以定祠规。又援周官以乡三物教万民。以乡八刑纠之。闾胥掌觥挞罚之事。立为祠禁。所禁修例至约。独于丧礼不御内加详。其言古者三年之丧。非殡奠葬祭。夫妇不相见。语家事必于中门之外。必以昼。不得入房室。犯者挞四十。婚嫁丧疾费不给。期三月。大功浃月。犯者挞三十。丧疾费不给。父母忌辰。前五日率子孙与奠者。斋宿外寝。祖父母伯叔兄弟三日。高曾二日。荐新俗节亦如之。挞罚与期大功犯礼者同。且也。三年之丧。期不饮酒食肉。期浃月。大功终月。违者挞三十。罚不行。惟小功缌麻。挞罚不及。条约成书。见者怪之。身后其子孙亦不能行。然其词岂不至今阅之凛凛哉。先生为少宗伯时。值 国丧。所教习庶吉士。二十七日之内。斋宿馆舍无敢饮酒食肉者。他部院未尝有也。先生好说礼服。先是友人有在京闻讣者。先生往唁。谆谆以不内宿相勉。师韩习闻焉。而今复见遗书于身后也。呜呼。礼教衰。人之良心日以澌灭。而一二巨公达人。务为通侻。取悦于俗。寒门末学之士。藉为口实。倘皆得若先生。执礼硁硁。安见无闻风惕厉者。即不肖如师韩。奉先生教。往丁内外艰。幸不陷于非礼。顾频年为客。期功之服。忌日之奠。愧不能尽行如先生说。夫世岂无读先生书而笑其迂者。而亦必有读之而其心愧耻若挞于市。则其干城名教者大矣。
斋期
全祖望
问亭林先生。谓七七之奠。本于易七日来复。是以丧期五五。斋期七七。皆易数也。其说近于附会。然否。答曰。亭林儒者。非先王之法言不言。至此条则失之。然此乃其未定之说。在初刻日知录八卷。及晚年复位。则芟之矣。自知其失也。七七之说见于北史。再见于北齐书孙灵晖传。万季野曰。究不知始于何王之世。三见于李文父所作杨垂去佛斋记。及皇甫持正所作韩公神道碑铭。则儒者斥之之言也。亭林何所见。援皋复之礼以为缘起。夫皋复之礼。始死升屋而号。岂有行之四十九日之久者乎。鹳浦郑氏。居丧无七七之斋。然其每浃旬一奠。亦非也。考之礼。大夫则朔望二奠。若非大夫。则但行朔奠一次。谓之殷奠。然则五品以下者。奠三次。五品以上者。朔望日各一次。凡十次。是礼也。
厚终论
陈祖范
古之葬其天亲也。擗踊哭泣。尽礼尽哀。附身附棺。必诚必信。卜其宅兆而安厝之。为之宗庙以鬼享之。春秋祭祀以时思之。人子之所得致于亲者。如是而止。倘进乎是而更有可以用吾力者。圣人必且为之。然而无有也。释道两家。乃有所谓荐亡超度之法。举世皆以为不可已。原其本。似亦近乎仁人孝子不忍死其亲之极思。而不知其非也。夫死之异名见乎儒书者。曰终曰卒曰化曰亡曰丧。皆形体澌坏。精气离散之义。老庄家乃以生为梦为寄为来。以死为觉为归为去。生既是来。则必有从来之处。死果是去。则必有如往之方。有所从来。夫岂无好丑。有所如往。夫岂无苦乐。于是轮回因果天堂地狱之说。昭彰燀赫。总归于不可致诘。皆由此而起。夫人之丧其骨肉也。天望而地藏。心求而目想。焄蒿凄怆。欲从末由计无复之。忽有告者曰。尔亲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