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昆弟之服。则疏衰裳齐期。从父昆弟之服则大功布衰裳九月。从祖昆弟之服。则小功布衰裳五月。所谓亲亲之杀也。以乡饮酒之制论之。其宾贤也。其介则次之。其众宾又次之。故献宾则分阶。其用肩。献介则共阶。其用肫胳。献众宾则其长升受。有荐而无俎。所谓尊贤之等也。皆圣人所制之礼也。故曰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亲亲之杀。仁中之义也。尊贤之等。义中之义也。是故义因仁而后生。礼因义而后生。故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礼运曰。礼也者。义之实也。协诸义而协。则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郊特牲曰。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董子曰。渐民以仁。摩民以义。节民以礼。然则礼也者。所以制仁义之中也。故至亲可以揜义。而大义亦可以灭亲。后儒不知。往往于仁外求义。复于义外求礼。是不识仁。且不识义矣。乌先生制礼之大原哉。是故以昆弟之服服从父昆弟。从祖昆弟。以献宾之礼献介。献众宾。则谓之过。以从祖昆弟从父昆弟之服服昆弟以献介献众宾之礼献宾。则谓之不及。圣人制之而执其中。君子行之而协于中。庶几无过不及之差焉。夫圣人之制礼也。本于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五者皆为斯人所共由。故曰道者。所由适于治之路也。天下之达道是也。若舍礼而别求所谓道者。则杳渺而不可凭矣。而君子之行礼也。本之知仁勇三者。皆为斯人所同得。故曰德者得也。天下之达德是也。若舍礼而别求所谓德者。则虚悬而无所薄矣。道无迹也。必缘礼而着见。而制礼者以之。德无象也。必藉礼为依归。而行礼者以之。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是故礼也者。不独大经大法。悉本夫天命民彝而出之。即一器数之微。一仪节之细。莫不各有精义弥纶于其间。所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是也。格物格此也。礼器一篇。皆格物之学也。若泛指天下之物。有终身不能尽识者矣。必先习其器数仪节。然后知礼之原于性。所谓致知也。知其原于性。然后行之出于诚。所谓诚意也。若舍礼而言诚意。则正心不当在诚意之后矣。记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又曰。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又曰。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即就仁义而申言之曰礼所生也。是道实礼也。然则修身为本者。礼而已矣。盖修身为平天下之本。而礼又为修身之本也。后儒置子思之言不问。乃别求所谓仁义道德者。于礼则视为末务。而临时以一理衡量之。则所言所行。不失其中者鲜矣。曲礼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此之谓也。是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原治
张惠言
古之治天下者。上不急乎其下。而下无所拂乎其上。政不令而成。狱不省而措。其逸也如此。其政之施于民者。不过岁时读法而已。是亦今有司之所奉行者也。其刑罚之条。止于三千五百。而以待狱讼常有余。岂今之有司常愚。而古之有司常智欤。其民与下相接者。饮酒习射吹笙击鼓以为乐。而知仁圣义中和之德。孝友睦任之行。礼乐射御书数之事。皆后之学士大夫所习焉而难成。成焉而可贵者。乡党州闾之子弟。常出于其间。其化之而俗之懋也又如此。先王之制礼也。原情而为之节。因事而为之防。民之生。固有喜怒哀乐之情。即有饮食男女声色安逸之欲。而亦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故为之婚姻冠笄丧服祭祀宾乡相见之礼。因以制上下之礼。分亲疏之等。贵贱长幼之序。进退揖让升降之数。使之情有以自达。欲有以自遂。而仁义礼智之心。油然以生。而邪气不得接焉。民自日用饮食。知能所及。思虑所造。皆有以范之。而不知其所以然。故其入之也深。而服之也易。夫蛮粤之人。生而侏离。闻中国之音。则骇而视。被发文身之俗。资章甫而无所售。彼其习于鄙陋者犹如此。而况习于礼教者。其有奇袤放恣之民生其闲。有不怪且骇。屏之而无所容者乎。故先王所以能一道德。同风俗。至于数十百年而不迁者。非其民独厚。其理自然也。是故先王之制礼也甚繁。而其行之也甚易。其操之也甚简。而施之也甚博。政也者。正此者也。刑也者。型此者也。乐也者。乐此者也。是故君者。制礼以为天下法。因身率而先之者也。百官有司者。奉礼以章其教。而布之民者也。度礼之所宜而申之。民所常习。故政不烦也。权礼之所禁而轻重之。以绳不合者。故刑不扰也。民习于礼。故知有是非。有是非。然后有羞恶。是故赏罚可得而用也。民习于礼。故知有父子君臣长幼上下。知父子君臣长幼上下。然后有孝弟忠信。是故军旅田役之事。可得而使也。民习于礼。故有孝友睦任。有孝友睦任。然后有知仁圣义中和。是故其人材成者。可得而用也。故曰礼止乱之所由生。犹防止水之所自来也。坏国破家亡人。必先去其礼。礼不去。而风俗隳国家败者。未之有也。后之君子则不然。不治其情而罪其欲也。不制其心而恶其事也。令之以政而不知其所由然也。施之以禁而不知其所以失也。行而无所循习。动而无所法守。不胜其欲而各以知求之。知上之有以禁我也。则各以诈相遁。有司见其然。于是多为刑辟以束缚之。条律之烦。至不可胜数。以治其不幸而不能逃者。其幸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