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565页

>行船提要
江南海船。赴天津路程。必由吴淞江出口。至崇明南畲山向东北驶过浅沙。而至深水大洋。朝见登州山岛。为之标准。转向西行。以达天津。所经江南洋面。水不甚深。随路可寄椗歇息。入山东深水大洋。无沙礁浅搁之虞。可以畅行。无须寄泊。自登州以至天津。沿途山岛。均系统连内地。皆有营汛弹压。倘遇风潮不顺。随处可以安歇守风。江南海船。名曰沙船。以其船底平阔。沙面可行可泊。稍搁无碍。常由沙港以至淮安。贩蟹为业。是以沙脉浅深。最为娴熟。沙港者。沙间之深沟也。浙江海船名蛋船。又名三不像。亦能过沙。然不敢贴近浅处。以船身重于沙船故也。惟闽广海船。底圆面高。下有大木三段。贴于船底。名曰龙骨。一遇浅沙。龙骨陷于沙中。风潮不顺。便有疏虞。其行走南洋。山礁丛杂。船有龙骨。则转湾趋避。较为灵便。若赴天津。须先至江南尽山停泊。等候西风。向东开行一日。避出浅沙北行。方保无虞。故赴天津奉天。岁止一次。如运漕粮。但雇江南沙船足可敷用。各省之海面不同。船式器具。亦因而有别。而操舟之法。器用应手之权。亦各有所精。非局外者所能悉其窾要也。
四时风信
海船自江南赴天津。往来迟速。皆以风信为准绳。而风信则有时令之不同。春季西北风少。东南风多。自南至北。约二十日。自北至南。逆风不能驾驶。须待秋后北风。方可返棹。秋季北风多南风少。自南至北。约一月。自北旋南。约二十日。冬季西北风司令。自南至北。则不能行。自北旋南。半月可到。此四时风信之常度也。或随路进岛候风。即有差迟。至多不过一月。内河行船。必须顺风。且一遇狂。逼处两岸。尤易损船。外海宽敞。但非子午逆风。均可掉戗驾驶。虽遇狂风。大洋无山岸冲撞之虞。不能为患。惟外国洋船。大较数倍。错过顺风。寸步难行。待次年顺风时候。方可扬帆。至于暴风亦有暴期定日。随路可以守岛回避。假如初十日是暴风期。初一日船在江南。看天气晴明。而有顺风。便可扬帆开驶。三五日间。即可驶至山东石岛。收停岛内。以避暴期。夫风信自南北东西正方之外。兼以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共计八面。海中设逢风暴。所忌者惟恐单面东风。飘搁西岸浅处为害。此外七面暴风。或飘停北岛。或收泊南洋。或闯至东海。候风定而回。皆可无害。则是四时之风信厥有常度可揆。四时之风暴亦有定期可据。占法可参。而不知者概谓风波莫测。非习练之言也。
趋平避险
夏至后南风司令。海船自南赴北。鲜有疏失。立秋后北风初起。自北旋南。亦鲜疏虞。春季四面花风。不比冬季朔风紧急。设有疏虞。约在千中之二三。冬季西北风当令。自南向北。则不能行。自北向南。或遇东风紧急。飘至浅处。将船中货物。抛弃数成。船载轻松。便可无恙者有之。或至西岸沙脉极浅之处。搁漏损伤者有之。或遇西北狂风。扬至外国。数月而返者亦有之。在百中之一二焉。此惟商贾乘时趋利。重价雇船。不得不冒险赶运。如运漕粮。则不在狂风险阻之时。只须夏季运装。可保万全。谚云。夏至南风高挂天。海船朝北是神仙。言夏至以至立秋。计有四十余日当令之南风。一岁中履险如平。在斯时也。
防弊清源
浙江海船水手。均安本分。非同游手。每船约二十人。各有专司。规矩整肃。其生长海滨。航海经营习以为常。亦犹乡人之务农。山人之业樵焉。又皆船户选用可信之人。有家有室。来历正明。假使伤损一船。商货价值五六千金。船价亦值五六千金。无不协力同心。互相保重。不知者或恐货被盗卖。伪为人船共失。夫货或盗卖。船可藏匿。船册上有名姓年貌箕斗之舵水人等二十名。终不能永匿而不出。或恐捏报船货失于内洋。人自海边登岸。既可登岸。则可就近报明营汛保甲。查验损船形迹。或恐捏报船搁浅沙。将货抛卸海中。以保人船。此惟冬季朔风紧急。偶或有之。亦必有前后众船。消息可稽。若运漕粮。不在冬季狂风险逆之时。万无此事。总之船户各保身家。舵水人等。亦各有家眷保人。递相牵制。倘有情弊。一船二十人之口角行踪。万无不露之理。是以商贾货物。从无用人押运。惟以揽载票据为凭。订明上漏下湿。缺数潮霉。船户照数偿偿。惟风波不测。则船户商家各无赔抵。今如装运漕粮。设有缺数潮霉。即可照商例赔偿。其风波不测一端。夏季顺风赴北。本无此患。然而官事章程。必归画一。方为万全。因思内河运船到北。时日久长。沿途耗米必多。而交卸正米之外。尚有升合盈余。外海运北。毫无耗散。则余米数目。自必更多。万一风波不测。即约以众船余米。均摊赔补。不但轻而易举。亦且有盈无绌。兼可使众船互察弊端。极为周密。至于南装北卸。自有官司弹压。岛址暂停。亦有营汛稽查。各省沿海口岸。皆有关防。海船进出。必验船牌来历。奚容毫发隐瞒。或恐船数众多。散漫无稽。则可册编某户之船。定装某县之粮。分县稽查。尤为简便。更有经过牙行。堪作众船保领。自无虞其散漫无稽也。
海程捍卫
方今  圣人敷治。寰海肃清。商贾往来。均沾乐利。某航海经营。窃见南洋营汛。防御森严。北省海程。更资捍卫。以闽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