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358页

为数年所未有。是东南反苦于无米。而西北不患于无粮。此天时与往年不同者一也。又数年来。漕政积坏。兑米水次。将银折米。留米于南。挟银而北。名曰折干。故南有余积之米。北多挂欠之粮。我  皇上亲政。漕务肃清。除干折之弊。粮米颗粒登舟。计今岁底抵通者。较前两运。可多米百十万石。是东南之积米一空。而京通之储藏宜倍。此人事与往年不同者一也。方今江浙大水。一望汪洋。田不得耕。米从何出。米不得收。粮从何征。七月尚报水灾。九月便征漕米。是今年极力征米。米无可征。明年百计催漕。漕必多欠。民困既不得苏。 国储又必至误。臣待明岁为  皇上言之。晚矣。臣考漕运议单一。各省遇有灾伤。奏留奏免改折。又一。灾伤改折漕粮。查被灾八分以上。七分以下。分别折价。具有成例。臣请  部速议。将江浙漕米。量行改折。酌定分数价值。下该督抚察勘所属地方。以被灾之重轻。为改折之多寡。勿使灾轻者折多。灾重者折少。致苦民不沾实惠。且今岁漕米抵通者。数溢往年。乞  部细查兑收若干。余堪收贮京通仓若干。以备来岁凑给军粮之用。又西北各省大熟。粮价甚贱。或将漕米改折银两。及省出脚价等费。催解贮部。以备一时收买杂粮之资。如此则 国储不误。民命得生。通变权宜。计无出此。不然。今年不议改折。明年便成挂欠。纸上索粮。不可充饥。欠后追银。不及措饷。东南财赋之区。逃亡日多。隐忧方大。臣疏具在。言责尽矣。事关重大。贴黄难尽。仰祈  睿鉴施行。
请除折漕溷冒疏顺治九年 
给事中姚文然
臣惟我  皇上轸念南北灾荒。俯  允部议。量折漕米。且  天语谆谆。务令灾黎均沾实惠。  尧舜犹病之心。何以踰此。臣愚谓惠本出自  朝廷。而令民沾实惠者。则有司奉行之责也。盖漕折项既多。规则新立。小民难以周知。官吏易于作弊。且米价甚贵。折价稍贱。多寡之际。即有侵渔。迟速之间。便生朦溷。或有既折正米。复将免折耗米溷算入随漕银两项下。一同征折。是既征改折正米之银。又征免折耗米之银也。此谓重折之弊。或有先征漕米。及改折文至。不肯退米于民。托言别项销算。反再征折价。是既征米又征银也。此谓重征之弊。或府县户书表里为奸。将布政改折文书。暗行停搁。先期严此勒限。正耗米全完。然后张挂藩文。折银汇解。是百姓所纳官者。重价加耗之米。而官所解布政司者。轻价无耗之银也。此谓后先那移之弊。或有一府一县之中。折数本多。而贪官奸吏。诡言折少。希图多征漕米。巧肥私橐。是百姓所输重价之米。其数不全纳于  朝廷。而  朝廷许折轻价之银。其  恩又不尽沾于百姓也。此谓多寡朦溷之弊。如此弊端不一。皆臣鳃鳃过虑。恐灾黎不得沾实惠者此也。方今总督漕臣剔厘夙着。巡漕臣叱驭方新。有弊必烛。有闻必纠。但臣以为纠绳于事后。不若严饬于事前。请  各省藩司。速将户部改折全疏。及某府某县改折漕米若干细数。一同刊示。勒定限期。下之郡县。颁之学宫。使地方处处张挂。百姓人人知晓。又耗润米一项。最易溷征。本年二月户部题覆。遇灾改折。止折正米。原无折耗润等米之例。自应免征。奉  旨钦遵在案。再祈  天语明行申饬。其有郡县奉行不实。巧于作弊者。总漕巡漕及该督抚按诸臣。立以白简绳之。而今岁江南浙江江西山东河南五省按臣。正同时奉  命出京。其躬巡郡县之时。体察更易。纠劾必严。庶灾黎均沾实惠。不负  天语之丁宁矣。
请填蠲抵由单疏康熙六年 
给事中姚文然
为流抵必载由单。蠲免方沾实惠。敬陈一简明可行之法。以杜官吏扰冒之弊事。臣惟蠲免灾荒。系  朝廷至大之恩。除本年应蠲钱粮即于本年扣免外。亦有本年纳户之钱粮。收完在前。奉蠲在后。则以本年应蠲伊等钱粮。抵伊等次年应纳正赋。名曰流抵。此乃  朝廷为民委曲体恤德意。若不使人人均沾实惠。则蠲免徒有虚名。岂不虚  朝廷大恩乎。欲使人人均沾实惠。必须先将流抵一项填入由单。各州县每年每户。各颁一单以为征粮之据。户户皆有。人人尽知。故名曰易知单也。臣查康熙二年内。户部覆科臣史彪古由单关系国赋等事一疏。内称各直省应蠲免钱粮流抵次年者。如科臣所请。填入次年由单。请  敕各直省巡抚严饬通行。奉有  俞旨。遵行在案。诚以由单为最重也。及臣查康熙五年分。各直省已送到臣科奏销册内。除山东蒙  恩全蠲外。其余各直省。康熙四年蠲银。应流抵康熙五年正赋者。约有十数万两。又查各直省送到臣科康熙五年由单。互相查对。竟未有开载流抵一项者。臣窃异之。谓奏销册者。报于 朝廷者也。既有流抵一项。由单者颁于民者也。因何又无流抵一项。岂各地方官竟皆不遵  旨奉行耶。再四思维。而后知流抵一项不填入次年由单者。非尽地方官之不奉行也。势不能也。何也。部题定例。次年由单于上年十一月颁发里民。计该州县磨算钱粮数目项。造成式样。送布政司磨对。必须在上年九十月间。而各抚题报灾伤。夏灾报在六月。秋灾报在九月。计题报到部。又需月日。部中具覆行查。必须该抚查回再题。部覆奉  旨。然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