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代之而吸民膏者。彼虽不酷。有代之而戕民命者。其与贪酷害民无异。且百为丛脞。诸务废弛。或反不若贪酷者流。犹能理繁而治剧。所谓廉而无能。不若贪而有干。古之人诚有慨乎其言之也。为政说宽说严皆也。莫如切实讲理。理者人心自有之天也。发一言。施一事。以我心之天。感孚乎人心共有之天。非言人所不能言。实言人所必欲言也。非行人所不能行。实行人所必欲行也。宽之可为杜母。严之可为召父。宽严之迹悉化。以此大畏民志。所谓不赏而劝。不怒而威。此道得也。何宽严之足云。
古人云。太上化民以德。其次莫如猛。是说也。非谓猛愈于宽。猛以济宽。适所以成其宽也。缘民愚无知。彼见上之宽而玩心生。后又从而刑之。则怨毒起矣。为民上者。视事之初。即严加整饬。吏役士民。苟有过犯。毫不假借。见之明。行之果。人心震动恪恭。各怀一不敢慢易。不敢欺蔽之心。如此则呼应既灵。法在难犯。而处心积虑。却时时欲与民休息。事事为愚顽鉴原。准情度理。足以快人听闻。即尽法处之。身受者不敢怨。观听者靡不服。畏威怀德。一时并到。若其始不振。后即整顿。徒招怨耳。
与王春溪书
周镐
某闻之。爱民者安。得士者荣。又闻凝士以礼。凝民以政。夫邑宰之政。不外乎刑名钱谷也。江南为财赋之区。然士气浮而不实。民间无数月之蓄。以邑宰之权。处目前之势。斟酌变通。道在去其太甚而已。即如地丁之银。两以两计。分以分计。固也。然而势不能也。视邻邑稍轻焉。节吾之浮费以补之。而民已受一分之赐矣。漕白之粮。斗以斗计。升以升计。固也。然而势不能也。视邻邑稍轻焉。节吾之浮费以补之。而民已受一分之赐矣。至于狱者。万民之命。其道更不容不慎。然在易之贲。则曰无敢折狱。在旅。则又曰明慎用刑而不留狱。狱有大小。自一二重案外。其事多起于微细。鸡犬之争。干糇之愆。往往至于涉讼。秉笔而判之。责者责。劝者劝。不踰时而两造平矣。某乡居。颇悉乡中事。窃见乡愚争讼。候批示数日。候牌者数日。幸而悬牌听审矣。忽焉而改期者数日。或数十日。此数十日中。原被告若而人。四邻证佐若而人。牵连失业。典衣买饭。其闲刁猾讼棍。串通役。恐吓变诈。无所不到。曲直未判。而中人之产破矣。此皆留狱之过也。听讼者除一二疑案外。清慎而加之以勤。则民已受一分之赐矣。夫以足下之才之识。何难正本清源。而某仅为此得半之说者。诚欲其卑近易行也。然其要则莫如得士。士者民之精华也。聚民之精华以辅一身。则民之甘苦易周。而政之缺失可补。所谓帝与师处。王与友处。邑宰何独不然。须慎择其人。宁拘毋滥耳。昔子高好画龙而真龙至。若某者为足下之画龙而已。
论吴中吏治书
陈宏谋
牧令之事。烦杂难理。江左较多。苏常二府尤甚。而讼狱其大端也。大抵人多智巧。好事喜争。理曲者强词夺之。尚易辨白。或将无作有。或欲扬先抑。或欲取姑与。官司听之。急则不暇致详。轻喜易怒。稍有失平。民得持柄而摇。以耸上司之听。缓则日久变生。狡计百端。莫可究诘。以致一案化为数案。小事酿成大事。逆料其词不可信。置之不理。则虚实难明。繁者益见其繁。刁者愈逞其刁矣。惟有先之以镇静。继之以虚公。而又终之以迅速。民知其官不可欺。法不能逃。事入官衙。是是非非。确乎不爽。则身受者折服无言。即闻风者亦知诳词无益。釜底抽薪。庶几近之。所谓迅速者只在于勤。吴中风气。最讲打点。又善营求。夜长则梦多。事久必弊生。官司耐一时之烦劳。则小民受无穷之福。向闻赴县告状。竟至二三十日尚不批出。所批仍属含糊。似准不准。应拘不拘。有拘不审。偶审不结。以致乡民皆以告亦无益。非政简刑清也。案牍中留一分精神。即可为百姓主持一分公道。矧官衙之是非。即里闬之从违。境内顽恶有所警惧。良善得以保全。其为劝惩者不少矣。能令州县官时时事事。存一点惟恐冤民累民之心。庶可望风俗移易。古人所谓刑罚得中。即刑罚中教化也。然欲能如此。又在屏省应酬。人之心思物力。祇有此数。于浮文上多一分。即于实事上少一分。居官者能以周旋上官之心力致之于民。地方民生未有不实受其惠者。究竟凡事莫逃乎实。动物不外乎诚。及至政简刑清。循声卓越。亦不患无知音也。
与泰安各属
李文耕
夫教化之最亲切者。莫过于放告鞫案之时。官之牖民。原不能家喻户晓。其亲切见面者惟在此时。诚能出以诚心。矢以耐性。深入于案情之中。而曲尽事理。推广于案情之外。而婉示开譬。审断之公既足以服人。牖迪之切更足以感人。即或兼用刑威。而慈祥之意。已流贯于桁杨笞扑中矣。现宰官身。说菩提法。非衣冠中大修行处乎。至进求教化之本。则惟在平日正己率物。可以对百姓。而后可以教百姓。尤可以一言以蔽之者也。
居官大戒。第一朦蔽。上下内外。非朦蔽无以行其奸欺也。朦蔽之在内者。有官亲家人。朦蔽之在外者。有猾书役。内外句连。鬻情卖法。则为官者孤立无与。而坐听声名之败裂。其亦危险矣哉。独是官受朦蔽。人以为官之不明也。不知朦蔽之害。中于不明者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