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261页

虽在临时。而筹划端在平日。官衙之内。未曾有一番讲求。下乡之时。必不能有一番措置。徒然游目四境。究竟仍无实济。而属员众多。接见时少。亦难领悉。今酌定数条。合行通饬。即便遵照。
一曰耐烦劳。 一郡一邑。何事不待理于我。何人不仰望于我。每日所事。非关百姓身家性命。即关地方风俗人心。其中情伪百出。疑难多端。小心翼翼。犹恐有误。岂可有厌烦之心。惟日孜孜。犹恐不及。岂可有惮劳之心。故人谓居官则可免烦劳。不知正为居官则不能不烦劳。亦不敢不烦劳也。看案而耐烦劳。则原委透明。审事而耐烦劳。则虚实可辨。立谳而耐烦劳。则供看明切。检验而耐烦劳。则尸伤明确。后来案无疑窦。鞫囚而耐烦劳。则反复研讯。不事刑求。真情可得。批词而耐烦劳。则批断切中。小民不致守候再告。禀复而耐烦劳。则确切对针。不致答非所问。踏勘而耐烦劳。则界址分明。堂审更有把握。签票而耐烦劳。则票内字句轻重。名目多寡。俱有斟酌。胥役不能朦混。而里民免无端之惊扰。绝意外之株连。耐烦劳以兴利。则利虽难而必可兴。耐烦劳以除害。则害虽大亦必可去。固有官司耐一时之烦劳。而百姓受无穷之福泽。即有官司厌一时之烦劳。而百姓受无穷之扰累者矣。况事虽极烦杂。自有端诸。能耐烦劳。则心与事习。理得心安。久之将有不烦而得。不劳而理之效。近见各属。明知事之可为。职之当为。而或畏其难。或以为迂。或阳奉而阴违。或始勤而终怠。即如日行案件。亦有潦草塞责。得过且过。甚至上司公司。并不全看。颁发条。并未细阅。偶遇叩问。惊愕失措。茫然不知。皆坐不耐烦劳之病。苟非充类至尽。不能自祛痼习。故以此为诸君勖。
一曰戒揣摩。 人有本心。事有定理。当时不免浮言。事后岂无公论。无如仕途恶习。不讲实在是非。惟以私心摹拟。即如举一人也。不以其政迹过人。而以为因某事为上台偏喜也。不然则某人吹拂也。劾一人也。不以为奉职无状。而以为因某事触上台之忌也。不然则某人中伤也。岂上台全无公是公非。而祇有偏好偏恶耶。全以私心揣测上司。一倡百和。而激扬之公泯。劝戒之意不昭矣。至于办理案件。一有私意揣摩。必至是非混淆。轻重倒置。何以彰法纪而服人心。况一有揣摩之心。便工迎合之计。奔竞钻营。无所不至。其有关于吏治风俗人品心术。殊非浅鲜。所愿各属莅民理事。本心而推。循理而行。自守以正。相勉以公。论人则平心而察。在己则自反而思。毋囿于积习。毋惑于浮言。去一分揣摩。即扩充一分天良。即存一分公道。为自己展布事业。为地方维持风教。即为朝廷推广德意矣。
一曰禁扰累。 居官而有意扰民累民。虽愚不至此。但乡民至愚。地方甚广。奸胥猾吏。地方奸徒。情伪百出。稍有举动。便可藉端扰累。故无论官政烦苛。即良法美意。而体察未到。扰累不浅。无论奉行错谬。即遵奉力行。而防闲未周。亦足扰累。如应速而迟。则有守候之苦。应迟而速。则又有逼迫之苦。取结造册。需索生焉。传谕问话。诈吓生焉。即不耗费银钱。而废时失业。民已苦之。即不受刑坐罪。而惊受怕。民已苦之。本人之拘系。此扰累也。无干之株连。亦扰累也。至于官衙借用对象。虽云给还。而取送无非民力。守候更为失时。况未必全还也。买卖物件。虽云给价。而多寡不能相值。迟早不能如期。况未必给价也。加以签差出票。展转守催。则酒食使费。更在应付对象之外矣。即如州县因公下乡。巡历乡。原以为民。倘或候迎送。或事铺设。或备供应。或供马草。或平道路。均属扰累。即或不须伺候。不肯苛求。亦宜不时检点。以防里甲指挀。或自己丝毫不扰。而随带人役。亦须防其暗地需索。总之州县乃亲民之官。下乡乃亲民之时。非立威之时。止宜拜跪坐立之有礼。不在仪从供张之可观。虽无扰民累民之事。须时存惟恐扰民累民之心。周历一乡。可使乡民聚乐观。毋使乡民愁苦相对。必使民幸其复来。不可使民忧其再至。至于道府直隶州巡历州县。更宜轻装减从。迸绝馈遗供应。以为表率。不然则未得巡历之益。先受巡历之累矣。干咎亦不小。不可不切切留意也。
一曰绝回护。 官司治事。原宜慎重于先。乃不致翻覆于后。但事理无穷。物情变幻。初时或见闻倚于一偏。或事多不暇致详。及至推行不去。已知错误。则惟有及早回头。据实改正。庶几理得心安。更见虚怀远识。即或有干例议。而改过不吝。事得其平。上可以见上司。下有以对士民。所谓公可服人也。无如官场陋习。乐于见长。不乐于见短。明知前此未妥。或以民愚。可以计诱势逼。或恃才长。可以弥缝牵合。安心不肯改悔。抵口不敢认错。前此错误。犹云无心之过。后此回护。已成有心之恶。小事回护必至酿成大案。小过不改必至积为大恶。往往有破百姓之身家性命。供为官者一时之迁就。种种罪孽。无不因回护而起。况此习不改。不止回护自己也。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则为经手之上司回护。罗案外无干之人。解结中难解之结。则为承办之同官回护。以莫须有之装点。加平民不可解之冤累。则更为诈赃诬拿之书役回护。方且恃为周旋巧计。一时目为干办能员。殊不知  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