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191页

详报不一。每详一次。必由府而道而司而督抚。干涉粮盐廪膳兵饷者。更由粮盐两道学政。该管武职。清军同知。粮运通判。每衙门有详文。有书册。有实数册。有印结。有加结。汇于司。而题咨于督抚。未题未咨之先。司府之驳结。已不一而足。或数目之差。仅止分厘。或讹误之处。不过字画。或日月错填。或语句遗落。或序述牌行未及详备。初无关于紧要。但有名可借。皆严驳更改。每驳一次。则申详册结之经由各衙门者。必皆另造申送。至再至三。一案如此。积至数案。有不丛脞困惫者乎。又如命盗案件。犯事失事有报。检验获犯有报。初审覆审有报。至于州县审定。解府解司。苟府司已经审讯。或详阅全招。实有疑窦。驳令再审。亦钦恤重刑之道。乃有幕宾胥吏。逞其私智。略大端而搜枝节。执一隅而全招。虽任意指摘。毫不中情。州县亦必逐条答复。人犯往返。难免拖累。而详验招册之重复增忝。不待言矣。查承审造册。各有程限。一涉迟延。例有降罚。司府既经驳核。即可自脱考成。而州县无所逃避。掾吏有权可操。因而肆为威福。州县功名念切。敢不应其取求。此臣所谓簿书太繁。皆用法之流弊也。伏乞  皇上密谕部院大臣。有如臣所奏户工二部情形者。必期相宜整顿。并  严饬各省督抚。不时稽查。倘司府掾吏。弄权苛驳。积至数案。则提治其掾吏。本官如庇抗违。则分别参奏。务令国家科条法则。不至为舞文作奸者所矫托。官司之精神血脉。不至为贪胥猾吏所驱使。上下衙门明白相承。尽化其疑阻难之。而专心于 国计民生。早作夜思。期自效于职守。于以励其名节。策其奋庸。吏治肃而实效彰。天下吏民。受  皇上之福庇于无既矣。
请除无益条例疏 
李之芳
窃惟各衙门政务。纷更失当者固多。而吏部考功事例。尤为害政。有不可不急除者。敢为我  皇上陈之。近年以来。外官参罚处分。日密一日。降级革职。动出意外。是以各官救过不暇。徒务虚文以为弥缝旦夕之计。不能为地方尽心爱民。即罚俸一项。处分较轻。常有任一二载。罚俸五六年。甚至十余年者。官俸有限。即使每年全支。尚不免有忧父母妻子之心。况节年扣罚。则仰给之费。势必取之地方。故贪吏常多而不可禁。夫十两流徙。功令昭然。岂有因其养廉无资。而从宽之理。若法在必行。又未足以服其心。其弊一也。且例之所在。不论贤与不肖。而但绳之以苛急之法。虽廉能之品。一遇小节细故。即不能久安其位。如大选急选。每次出缺。其间以贪庸解任者。十无一二。大率以公事诖误而去之。天下之贤者。不可以多得。安知后来之人。必胜从前之官。迎来送往。其弊二也。况则例纷纭。权总归于胥吏。欲轻则有轻条。欲重则有重拟。即如违限一事。有计月降调之例。有怠缓迟延之例。又有慢上误公之例。又有置若罔闻之例。事同法异。难以枚举。总是多立名色。便于高下其手。其弊三也。有此三弊。则是该部增设事例。秖足以淆乱成法消损人才。其不能有裨吏治明矣。该部虽亦疏请再议。但例外生例。旧习难挽。恐终有负  皇上革除积弊之意。臣乞  特谕部院大臣。将该部见行事例。彻底推究。实实厘定。务使永远可行。其因事之法涉于苛细者。熟议而酌除之。其事迹相同轻重迥异。多设条目致胥吏可借法为奸者。一切删去。诚革弊之一法也。再查   世祖皇帝时旧例。因出缺太频。参罚太密。该部覆准大计处分。循例纠劾。贪酷提问。以至失守城池。迟误军机各官。均应照例议处。不准任外。其余因公事议处等官。但令戴罪供职。合无酌复旧章。省事宁民。此又革弊之一法也。
专差宜减疏 
靳辅
臣惟  皇上因在外诸臣。于民生疾苦。不为上闻。 朝廷诏旨。不行下达。废弛驿站。侵冒钱粮。民隐莫申。民冤无诉。于是屡遣在内诸臣访查察究。此  皇上轸念民瘼。惟恐一夫不获其所。是以不得不然也。但 天使之车尘马迹。一经络绎于道途。则闾阎之苍首黔黎。未免嗟咨于草野。在奉差之臣。未尝不以  皇上之心为心。未尝俱有示威掯勒之事。并未尝尽纵家人跟役等。需索地方官也。然往来供应。虽盏酒粒粟。片肉只鸡。尽皆小民膏血。况地方官员。贤能廉介者少。平庸畏事者多。一闻 钦差将至。惟恐有所驳诘。莫不力图要结以悦之。行贿与否。姑置弗论。而饮艮之费。已属不少。上司虽戒之曰。尔无科民。有司亦随答曰。断不妄派。究竟无神输之术也。更值不肖官员。借端多敛。则又不堪言矣。臣愚以为除军机重务。必须口授 庙谟于兵主。确酌商行者。自当专差驰驿。又在外贪官污吏。督抚不行题参。被科道纠参。或旁人告发。并督抚扶同犯法。肆行贪婪之事。亦必须遴选部院能员。秉公确审。无庸置议外。他如整顿驿站。料理军需。查勘海疆。恤刑督赈诸务。似应责成督抚。督抚为封疆大吏。身居八座之尊。位列三台之次。  皇上将数千里地方。数千万百姓。托之绥怀抚治。乃不夙夜黾勉。力报  君恩。将此等分内之事。阘茸贻误。甚至捏冒侵欺。致烦  皇上左顾右虑。另差近臣代理。似此不职之督抚。置之于重典。亦不足惜。然天下督抚。贤愚不同。未必尽皆不肖也。臣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