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献其愚见。念足下意。更取二篇点次。而鄙意偶有触发。遂出异同欲相正。非敢谓不然也。然足下高明好学。当无取雷同之誉。兵为治学之一。于天下事最为难能。不可以轻谈。中兵者人情而已。又谓法者皆情变之极致。二言者可谓广大精微矣。特以文好断续格。前后欲相为工。遂令其指不畅。禧窃以谓明理而适于用者。古今文章所由作之本。然言之不文。行之不远。是以有文而天下之理与事。有不可以尽言者。是以有含蓄之指。有难于直言者。是以有参差断续变化之法。则皆其后起者也。辟之于水。浸灌万物。通利舟楫。此水之本也。而江河之行。曲折洄洑波澜漪瀔激泻。此水之后起。而势有不得不然者。水不恃此以为贵。兵法万变。不可穷诘。人情二语。则已得其要领。奈何不使一畅其指乎。天下之法贵于一定。然天下实无一定之法。古之立法者。因天下之不定而生其一定。后之用法者。因古人之一定而生其不定。匪独兵为然也。至于治学。则天下事无一不在其中。非有圣作明述之智。文武将相之材。鲜有能兼总而条贯之者。禧尝欲集诸同学志当世之务者。各因所已知。而讨古论今以成其说。如平居留心官制。则使讨论古今之官。留心礼乐。则使讨论古今礼乐。人任一曹。或数曹。既各成书。然后合并贯穿。其利。杜其弊。而尤必使众法杂陈之中。首尾不相扞格。一代之治。条分缕析。刚柔文质。各异其宜。然必有一代制作之大意。其纤悉毕到处。与其大意必相通属。一法虽善不能独行。必与他法为表里。辟之作室。欂栌斗桷栋梁。必大小相扶持。一室之规模成。而后一榱一桷。始有所附。故原其始。非一人独见所能办。要其终。又非众人之各见所可成。时不我与。诸同志或阻隔千百里外。或以饥驱不得卒所学。禧用心者。凡十数条。今成说者仅五六。至律历河渠兵法。则尤不敢厝意。自知终其身学焉而不能者也。禧生平好读左氏。于其兵事。稍有窥得失。曾着春秋战论十篇。为天下士所赏识。然尝自忖度。授禧以百夫之长。使攻萑苻之盗。则此百人者终不能部署。而小盗亦终不得尽。天下事口言之与手习。相去有若径庭。有若南北万里之背而驰者。而况于兵乎。今谨以评点二稿呈览。惟足下更教。
复林若洲言时务书岭南集
程含章
足下素抱贾生之心。作为时务一书。其论五忧也切而中。其解七驳也详而辨。崇论宏议。迭出不穷。而仆前书谓其必乱天下。则何也。诗曰。不愆不忘。率由旧章。孟子释之以为遵先王之法而过者未之有也。大抵开创之君。类皆有英明雄圣神天授之才。又以手夷大难。斯世之险阻艰难。身所备尝。天下之土俗人情。目所亲。前代之善败得失。耳所熟闻。其时佐命之臣。又多虎变龙骧。识微见远之士。故其坐论庙堂。垂诸典则。以贻子孙者。类非后贤后王之所能及。昔宋神宗欲变法。司马君实侍经筵。读曹参代萧何传。神宗曰。汉常守萧何之法可乎。对曰。宁独汉也。使三代继君。皆守禹汤文武之旧。虽至今存可也。由是言之。祖宗之法。惟小有缺坠者。随时损益之。至于大经大法。不可变也。汉晋以来。唐宋元明。有不变乱旧章而亡国者乎。无有也。我 朝 圣祖 神宗继继承承。一切官礼兵刑。监前明而精之。法度纪纲。悉具备。诚能守而弗失。虽万年未有艾也。即以海防而论。虑匪船之出没无常也。于是乎置水师以镇之。台以守之。兵弁有制。训练有方。游巡有时。会哨有地。桨船战船。星罗碁布。都守之上。辖以参游副将。统以提镇。又有兵备各道以分之。又有督抚以节制之。偷惰者黜。勤能者陟。防者谪。失守者诛。又虑愚民之表里为奸也。于是乎编审保甲。稽查接济。严禁销赃。地方自道府而下。至于捕巡。皆有诘奸禁暴之责。递相管束。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百数十年太平之效。咸在于兹。迨乾隆五十四五年。海盗渐起。祸缘安南篡臣阮光平父子豢贼。致寇扰我边境。洎天坠厥命。盗无主。争为雄长。招致无赖。肆行掠。乃造米艇大船。配兵出捕。其时太平日久。将吏怯懦。缉捕不力。地方亦不能寔行保甲。守口员弁。因缘为奸。而接济销赃诸弊作矣。海贼绵延。至于今日。愈无忌惮。焚村庄台者。岁且再三告也。 皇上轸念沿海商渔。 严旨责问。大宪非无肃清海峤之心。而将官无一果锐忠勇之人。责以畏葸不前。则曰贼众我寡也。风色不顺也。间有一二差强人意者。亦止搜罗小丑。聊以塞责。若大帮洋盗。不敢过而问也。迩来参革将弁。不为少矣。而泄泄者如故。即添船添兵以畀之。亦属无济于事。每岁获盗。多不过千余名。而无赖奸民。受贼雇募入海者。尚不止此。所诛者少。所添者多。劳费伊于何底耶。由是观之。海盗之不平。非法足累人。乃人不奉法。谚曰。扬汤止沸。不如去火抽薪。今日之计。止宜就无能之将作量力之谋。不必遽言战也。惟专心议守。多造船只。招募兵勇。分布各港口岸。责令将弁日夜训练把守。文武同心。力行保甲。严禁接济。如有漏。法在必死。凡船不经挂号搜查者。毋令出入。夜间口外之船。概行禁绝。渔船止许朝出暮归。不容多带薪米。商盐各船。责令水师逐程护送。使贼外无所掠。内无所援。不出半年。贼伙必散。然后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