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合于淮。是为淮黄交会处也。是小清口至大河口。淮黄交会处。尚有五六里之遥。黄水安得逆流而上。倒灌清口乎。今则黄河已迁于清河县之前矣。黄淮交会于清河口。黄水直冲清口。故历年以来。总不免于倒灌之患。倒灌洪泽湖。则淤洪泽湖。倒灌运河口。则淤运河。黄水小灌则小害。大灌则大害。或归咎于黄之强。或归咎于淮之弱。总未有以治之。而使之不为害也。愚不自揣。欲将清河口堵闭。使淮水独入运河。由天妃庙后离河稍远之处开引河一道。穿过堤北。于堤河适中之处。使之直往东行。至鲍家营河口对过。开河口放入黄河。则黄水既无倒灌之患。而粮船由清江浦至天妃庙后。御示闸对过。再开引河一道。入新河。出口过黄河较之出旧清河口。又觉顺便矣。且黄水即有倒灌。一入引河。自往东行。而不能西行矣。若虑新河一时不能宽深。恐不足以泄淮水。则将旧清口之西。御坝之东。开引河一道。建闸一座。淮水大时。则启板放入黄河。黄水大时。则闭板以拒黄。不使倒灌洪择湖。蓄泄有方。似属妥便。但此时淮河由开封至归德。久经淤塞。必大加开通。中间凡有可以开通河道。挑挖沟洫。灌溉民田者。皆可酌量行之。至运河口之东。有可以开河引入高家堰内灌溉民田者。则酌开河道。多挑沟洫。使高堰之内。尽成膏腴之田。再将清江浦檀渡寺东运料小河闸座修理坚固。仍将运料小河。尽行疏通。以至海口。则由此放水。可以灌二百余里之民田矣。再于淮安之西。旧柳沟河开通。引水灌田。再于淮安之南。刘均沟泾河涧河子婴沟尽行开通。放水灌田。余水下海。并将凤凰桥人字河芒稻河白塔河尽行开通。引水灌田。且于运河两岸各闸坝。俱行修理。以备蓄泄。则高宝湖水。可以放入运河。运河之水。亦可以灌田。且放之入海入江。而不至有泛滥之虞矣。观沁河淮河之可以分流灌田。则各省凡有清水之处。皆可以设法灌田。而水利益溥矣。是在后之君子。讲求而酌行之耳。
沁水浊悍冲决为患甚大引沁入运此断不可行之策存之以备一说耳
山东水道图说会典
山东省以济南府为省会。济南府之南。泰安府兖州府。其东青州府莱州府登州府。其北武定府。其西东昌府临清州。兖州府之西济宁州。又西曹州府。青州府之南沂州府。武定府之东北为大清河口。大海当其北。西接直隶界。迤而东南。经青州府北。为小清河淄河巨弥河诸口。又经莱州府北。为长泊水潍河胶莱北河掖河诸口。又经登州府北。为界河黄水河清洋河诸口。折西南。为郭家河乳山河五龙河诸口。又经莱州府南。为南大河胶莱河口。又经沂州府东南。为潮河传河口。接江苏界。黄河自河南东流入境。经曹州府南。又东入江苏界。顺堤河当其北。亦东流入江苏界。汶河出泰安府西流。合泮河小汶河。曰大汶河。经戴村坝。折西南流。经兖州府。为运河。分南北流。南流者。合府河泗河。经济宁州。及兖州府东南之邹县滕县峄县。入江苏界。北流者。经滚坝。合赵王河支津。及沙河。又经东昌府临清州。合卫河。又经济南府西北之德州。入直隶界。赵王河自直隶东流入境。经曹州府。一支津东北流。至兖州府。注运河。正渠东南流。注牛头河。牛头河即旧运河。上源为马踏蜀山南旺诸湖水。在济宁州西。南流合赵王河北渠河蔡河万福河。注微山湖。接江苏界。微山湖之北为独山湖南阳湖昭阳湖。俱在兖州府界。沙河自直隶东流入境。经曹州府。合魏河。至兖州府。注运河。卫河自直隶东北流入境。经东昌府。合马颊河。及漳河支津。又经临清州。注运河。漳河自直隶分二支入境。俱经临清州。在南者为支津。注卫河。正渠当其北。东北流。复入直隶界。大清河自戴村坝滚坝。受运河之溢流而北。经泰安府西北之东阿平阴二县。又东北经济南府。合泺河绣江。至武定府。入于海。小清河上源曰獭河。出济南府。合孝妇河。东流经青州府。合乌淄河。入于海。沂河出沂州府。合东汶河祊河及武河支津。南流入江苏界。河亦出沂州府。南流入江苏界。沂河之东曰白马河墨河。沂河之西曰武河燕子河芙蓉河东泇河西泇河。俱出沂州府。南流入江苏界。巨弥河出青州府。合南洋河大丹河小丹河。东北流。入于海。潍河亦出青州府。合大浯河小浯河汶河。北流经莱州府。入于海。胶河出莱州府。北流潴为百脉湖。稍北。岐为二支。一东南流。曰胶莱南河。合白沙河大沽河小沽河。入于海。一西北流。曰胶莱北河。合五龙河。入于海。九里河亦曰五龙河。出登州府。合西大河县河陶章河昌水河。南流。入于海。其东曰乳山河。又东曰郭家河。西合母珠河。俱南流。入于海。清洋河出登州府。合大姑河流子河。北流。入于海。其东曰辛安河。北流。其西曰黄水河界河。西北流。俱入于海。潮河传河俱出沂州府。东南流。入于海。北至直隶界。西南至河南界。南至江苏界。东与东北俱界海。
再浚小清议山东通志
康熙二十五年山东巡抚张鹏
水性下以海为归。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之。不闻以国为壑也。故夫旱涝雨旸因乎天。原隰高下因乎地。疏浚宣泄。俾水不致溃溢者。在乎人。不能相天之时。准地之宜。尽疏浚宣泄之人事。仍致污民之居。潴民之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