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1220页

河判照原册按名给发。仍具公同放过领状。并各夫领银甘结。报上开销。倘有给放不实。与包夫规避等情。一经发觉。官即题参。役势恶。立置严法。庶人夫方得实用。而雨露不致空施矣。
复张观察论工料书 
吕星垣
急工方举。势不得不用民力。既忧河北民力之竭。又不能舍而之他。承不弃菲陋。俯赐咨询。但事之便民者。多不便官。某言民之便。不便有司之为已。犹可言也。言民之便。并害阁下之办公。不可言也。乃阁下正以其久客闲观。务使准见闻。陈一得。毋已。请言便民无害阁下者。俟采焉。从古河患之兴。无地可让。则惟疏泄防堵两策。此两者。名耗力。实耗财。夫相地势高下。疏引河短长。惟丈尺有凭。故工程有准。至编麻苇下埽。累百千万以抵金门。一遇风猛水掣。一埽走。诸埽立走。例不准报销。此其为费。岂如引河丈尺之可程计哉。此而欲动帑给发。非特道库不供。即司部库不足。夫 朝廷设河工岁修例以防未然。一旦水患。以民力卫民田。自古已然。非独今也。所可恨者。河工一逢征料。吏胥因缘作奸。民死于水。尚不如死于料之惨也。颇闻往日之弊。实起在工收料之员。其浮收者收十作一。遂以浮收者折价。以致远河州县。不得不省运脚之跋涉。求折价之便宜。而近河员弁。及驵侩商民。益乘料初出。贱价屯积。贵价居奇。致今垫水苇麻。一如纳仓粟米。而州县吏胥臧获。因其收十抵一。遂累千百倍征之。尝闻料之征也。始按亩。继兼按廛。有一廛责一金者。穷民束手无措。往往鬻儿女偿之。此等情形。阁下既洞见其六七。故与朱观察并心一力。振刷翦除。在二公既清其源矣。谓竟绝其流乎。未必也。何也。工一日不竣。料一日不能不征诸民。势有必不得已者。今夫用民力卫民田。民知之甘之。即用河北民力。卫河南民田。民亦知之甘之。民所知之不甘。而力实有所不能者。竭民力而不归于工。为可痛耳。诚欲不征诸民不得。欲预揭其应征之数以示诸民。亦不得。则盍于工兴之初。先动帑举工。迨工竣。然后总计其数。按则田以均之于征。则以工员用工帑。势不得冒销。即冒销而法有以裁之。而州县承征有定之饷银。自不比于横派无稽之料价。即或加色加耗。法亦得以绳其后。庶几工不废。帑不缺。而民力犹足供之。是亦所谓便民不误公者。傥其意。又承示数月来盗贼繁兴。夫民饥民寒。铤而走险。揆其致此。良可恻然。诚使复田庐之业。贻妇子之聚。免追呼之累。虽购之为盗贼不能。得毋有无生之苦蹙于前。无艺之征随于后。明知陷法。姑尝之以延月日之生命耶。经曰。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今沟壑四方之伤。保聚未能也。仍忧盗贼四起。此土不得云有人矣。工竣始征。即盗贼亦庶几衰止。重承垂问。敢效其愚。
河源图说一 
吴省兰
案地理非图不明。大河源流。自古人迹罕至。汉书称武帝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者。已佚不可睹。其图之传于今者。笃什所述。什仅得其四五。陶宗仪之所摹。又仅得笃什之四五。近时欧罗巴人作坤舆图说。绘五大人州。而纪黄河者仅寥寥数语。岂非皆传闻未确之故欤。洪惟我 朝昄章式廓。   圣祖仁皇帝尝肇命臣工。携挈仪器。遍历区域。测量分数。以极星出地高下。定南北相距之数。以中星偏东偏西。定东西相望之实。周天三百六十度。当大地七万二千里。其中山川脉络。形势灿陈。绘画具备。我  皇上德威远鬯。准夷回部。相继荡平。拓地二万余里。昔所详谘博考而得者。  申命有司。履循絜度。绘入舆地全图。西蒙东瀛。广轮无外。于是大河源流。一曲一直。披图指点。均可得其出某山行某地分某派合某支之实。至有古书所未陈。往图所不载。如伏流孔道阿勒坦真源者。证以  钦定舆图。了如指掌。洵乎亿万之标准也。顾绘舆图者。必区分细目。而后可析其条理。亦必统括全角。而后可挈其纲维。禹贡九州岛。散诸流。而必以导山导水两章。总其次第始末。即是意也。大河源远而流长。自葱岭和阗以至于入秦陇边境。所径历数千里。其发源之山。支络连绵。自冈底斯呢玛伊斜亘葱岭。亦袤延一二千里。中间山与山钩带。水与水贯通。山与水又互相经纬。既非仅绘一隅所可明。且山有断续。水有伏见。形不属而脉相属者。尤必胪列全局。始颠末厘然。仅依  钦定舆图。自回部西南方流至盐泽。由安西州入青海。抵河州。详悉绘画。上稽星度。下列土方。每方一度。相去百里。方向曲直。确切可据。岂为考订求详核哉。自康熙间戡定西藏。   圣祖仁皇帝谕谓冈底斯为众山水之根。其地与回部和阗相接。则昆仑正脉。先入版图。雍正间廓清西海。河源重发之区。尽归列戍开屯之内。我  皇上平定准噶尔回部。疆理西域。一视侯甸。于是由葱岭和阗。伏罗布淖尔。重发阿勒坦廓勒大荒以外。潜见不常之灵迹。一一近在户闼。披图考地而  大圣人所以控西域。抚遐荒之形势。亦具于斯矣。
河源图说二
汉书及水经皆言河源一出岭。一出于阗。出岭者为正源。出于阗者为旁源。其形势然也。西域山之极偏西者。莫大于岭。山脉延亘。自僧格喀巴布山分支西骛。由齐齐克里克岭特拉克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