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10-皇朝经世文编-清-贺长龄-第109页

之间。君道僻。朝纲日陵。国隙屡启。自中智以下。靡不审其崩离。而权强之臣。息其窥盗之谋。豪俊之夫。屈于鄙生之议。儒林传论所以倾而未。决而未溃。皆仁人君子心力之为。左雄传论可谓知言者矣。使后代之主。循而弗革。即流风至今。亦何不可。而孟德既有冀州。崇奖跅弛之士。观其下令再三。至于求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建安二十二年八月令与十五年春令十九年十二月令意皆同于是权诈迭进。奸逆萌生。故董昭太和之疏。[己](已)谓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求利为先。至正始之际。而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风俗又为之一变。夫以经术之治。节义之防。光武明章数世为之而未足。毁方败常之俗。孟德一人变之而有余。后之人君。将树之风声。纳之轨物。以善俗而作人。不可不察乎此矣。
光武躬行俭约。以化臣下。讲论经义。常至夜分。一时功臣。如邓禹有子十三人。各使守一艺。闺门修整。可为世法。贵戚如樊重。三世共财。子孙朝夕礼敬。常若公家。以故东汉之世。虽人才之倜傥。不及西京。而士风家法。似有过于前代。
东京之末。节义衰而文章盛。自蔡邕始。其仕董卓。无守。卓死惊叹。无识。观其集中。滥作碑颂。则平日之为人可知矣。以其文采富而交游多。故后人为立佳传。嗟乎。士君子处衰季之朝。常以负一世之名。而转移天下之风气者。视伯喈之为人其戒之哉。魏明帝殂。少帝史称齐王即位。改元正始。凡九年。其十年则太傅司马懿。杀大将军曹爽。而魏之大权移矣。三国鼎立。至此垂三十年。一时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乃其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即此诸贤为之倡也。自此以后。竞相祖述。如晋书言王敦见玠。谓长史谢鲲曰。不意永嘉之末。复闻正始之音。沙门支遁。以清谈著名于时。莫不崇敬。以为造微之功。足参诸正始。宋书言羊元保二子。太祖赐名。曰咸曰粲。谓元保曰。欲令卿二子有林下正始余风。王微与何偃书曰。卿少陶元风。淹雅修畅。自是正始中人。南齐书言袁粲言于帝曰。臣观张绪。有正始遗风。南史言何尚之谓王球。正始之风尚在。其为后人企慕如此。然而晋书儒林传序云。摈阙里之典经。习正始之余论。指礼法为流俗。目纵诞以清高。此则虚名虽被于时流。笃论未忘乎学者。是以讲明六艺。郑王为集汉之终。演说老庄。王何为开晋之始。干宝晋纪论曰风俗淫辟耻尚失所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辨而贱名简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以至国亡于上。教沦于下。羌戎互僭。君臣屡易。非林下诸贤之咎而谁咎哉。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魏晋人之清谈。何以亡天下。是孟子所谓杨墨之言。至于使天下无父无君。而入于禽兽者也。昔者嵇绍之父康。被杀于晋文王。至武帝革命之时。而山涛荐之入仕。绍时屏居私门。欲辞不就。涛谓之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于人乎。一时传诵。以为名言。而不知其败义伤教。至于率天下而无父者也。自正始以来。而大义之不明于天下。如山涛者。既为邪说之魁。遂使嵇绍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韪而不顾。夫邪正之说。不容两立。使谓绍为忠。则必谓王裒为不忠而后可也。何怪其相率臣于刘聪石勒。观其故主。青衣行酒。而不以动其心者乎。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宋史言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范质王溥。犹有余憾。艺祖首褒韩通。次表融。以示意向。真仁之世。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诸贤。以直言谠论倡于朝。于是中外荐绅。知以名节为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故靖康之变。志士投袂。起而勤王。临难不屈。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节相望。呜呼。观哀平之可以变而为东京。五代之可以变而为宋。则知天下无不可变之风俗也。剥上九之言硕果也。阳穷于上。则复生于下矣。
人君御物之方。莫大乎抑浮止竞。宋自仁宗在位四十余年。虽所用或非其人。而风俗醇厚。好尚端方。论世之士。谓之君子道长。及神宗朝。荆公秉政。骤奖趋媚之徒。深鉏异己之辈。邓绾李定舒蹇序辰王子韶诸奸。一时擢用。而士大夫有十钻之目。干进之流。乘机抵隙。驯至绍圣崇宁。而党祸大起。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士习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李应中谓自王安石用事。陷溺人心。至今不自知觉。人趋利而不知义。则主势日孤。此可谓知言者也。诗曰。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夫使庆历之士风一变而为崇宁者。岂非荆公教猱之效哉。
历九州岛之风俗。考前代之史书。中国之不如外国者有之矣。辽史言契丹部族。生生之资。仰给畜牧。积毛饮湩。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