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余大书奇贞苦节四字于其卷首。或问余曰。未嫁而为夫守节。礼与。余应之曰。礼记曾子问篇。曾子问曰。取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齐衰而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郑注曰。未有期三年之恩也。女服斩衰。孔氏正义曰。以服齐衰。故知女服斩衰。夫妇人不二斩。在室为父母。已嫁为夫。今闻死。斩衰往吊。是固以夫之服服之也。惟是圣人制礼。本乎人情。使必斩衰三年。终身不嫁。则是强人以所难行。而中人以下之人。其不能仰而跂者众矣。故为之制。既葬而除之。除之而女得嫁于他族。斯礼也。所以全中人以下之人。而使天下可以通行也。世之儒者。执此以绳天下之女子。见有未嫁夫死而为之守者。辄以非礼诋之。呜呼过矣。士昏礼郑注曰。妇人年十五许嫁。笄而礼之。因着缨。明有系也。是许嫁之后。此身已有所系属矣。故必待成昏之夕。夫亲为脱缨。今不幸夫死。此缨孰脱之乎。将遂不脱而又系于他族乎。是一系再系也。将自脱之。待其许嫁他族。而又着缨乎。是系而不系也。以是言之。设有死。往吊而遂不归。奉舅姑。抚嗣子。数十年如一日者。圣人必深许之也。必不以非礼诋之也。列女传曰。寡夫人者。齐侯之女也。嫁于。至城门而君死。保母曰。可以还矣。女不听。遂入行三年之丧。作诗曰。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非席。不可卷也。圣人录其诗于邶风。不以为非礼明矣。且夫圣人之礼。岂独未嫁夫死可以改嫁乎。虽已嫁夫死亦可以改嫁也。是故礼有同母异父昆弟之服。使执此而谓夫死改嫁礼也。可乎。不可乎。或据曾子问篇。昏礼有吉日。之父母死。致命女氏曰。某之子有父母之丧。不得嗣为兄弟。使某致命。女氏许诺而不敢嫁。礼也。免丧。女之父母使人请。弗取而后嫁之。礼也。是之父母死。且得改嫁。况死乎。是固不然。夫礼经之晦久矣。此经两曰礼也。具有深意。女氏许诺而不敢嫁。礼也。此礼之正也。弗取而后嫁之。礼也。此礼之权也。曰弗取而后嫁之。可知取则仍归此矣。古人昏礼。自纳采问名。至请期而成礼。为时初不甚久。非如后世之论昏于髫龀之年也。故遇父母之丧。待至三年之后。已为旷日持久。圣人知久要不忘之义。非可概责之中人以下也。故其制礼。委曲如此。亦所以全中人以下之人。而岂谓女必改嫁乎。
余所著经平义。曾详言之。世儒不达礼意。遂谓昏礼成于亲迎。未亲迎之前。犹涂人也。改嫁不为过。呜呼。岂有涂人而圣人为制斩衰之服者乎。推不二斩之义。女已为斩衰矣。设未葬而己之父母死。必降而服期。乃既葬之后。又还为父母斩衰。圣人制礼。有如是浮游不定者乎。夫斩衰之服。三年之丧也。圣人既为制斩衰之服。必欲其终三年之丧。苟不欲其终三年之丧。必不为制斩衰之服。是故既葬而除之。圣人之不得已也。或又曰。礼。女未庙见而死。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不杖不菲不次。归葬于女氏之党。示未成妇也。是未庙见。且未成妇。况未成昏乎。是又不然。妇者。对舅姑而言。未庙见。故未成妇。非谓其未成乎妻也。妻之道成于亲迎。而实始于许嫁。许嫁之后。已有夫矣。传曰。六礼不备。贞女不行。此因夫在而然。若不幸而夫死。则固当奔赴矣。且其斩衰往吊也。见舅姑乎。不见舅姑乎。既往吊矣。其必见舅姑可知也。既见舅姑矣。其已成妇又可知也。是故女未庙见而死。不迁于祖。不祔于皇姑。示未成妇道也。未成昏而夫死。斩衰往吊。示已有妻道也。圣人制礼。或远之。或近之。岂可执一而论乎。昔延陵季子一剑之细。不因生死易心。况女子以身许人。而忍负之。 国家定制。凡未昏守志者。皆旌如例。考之礼经。则有斩衰之服。稽之功令。则有旌表之典。然则子于贞女何讥焉。余既以应问者。因次叙其词而书其后。
贞女议 【
王效成
晚时不逮古而有过者。女习以贞闻。君子曰。绵质而劲操。可以激薾生矣。或曰。女子妇行。非义之衷者也。二者执而未有以折也。呜呼。各有处也。事不越情与理。理之至必协情。情之至亦足以胜理。情任人所自至。理务尽情可通。二少之义象诸咸。咸者感也。名一感而中心应之。不必其诚接也。身永绝而志缔。以志殉志。所谓不自欺者耶。然执义之身势弗获。室老衰裳而往。则戚党愕疑。动起少。责毁踵之。尊章娣姒。无介导而情。素帷荧火。顾影孑处。惨结谁语。饮涕永宵。方其仓卒习于风尚。率幼齿之径。衷罔审虑。而出此洎伤悴亡。聊则天耶人耶。虽顾复莫为力。又况来者靡恒乖穷。死丧弱植。何恃举邑里所传睹。其不郁幽而戕天者几何。夫巳然者。固已有成其美耳。及未事而化焉。是仁者之责也。女未庙见。犹未成妇。室从乎女。岂为悖礼。凡为乡闬所礼信者。推情之穷以协之理而大着之。羁髫谙聆家训。卒会其变罔。致为胜心所激。而蹈过中之节。其所全实多。是天地之心也。不然。贞木之忍冬。毅羽之死愤。其纯于天之情而然者耶。又何理说之为域哉。
贞女说
俞正燮
列女传云。丹阳罗静者。广德罗勤女。为同县朱旷所聘。昏礼未成。勤遇病丧没。邻比断绝。旷触冒经营。寻复病亡。静感其义。遂誓不嫁。有杨祚者。多将人众。自往纳币。静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