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知之过。犹足以不朽。况实未尝过邪。古来忠臣孝子。大抵士大夫习诗书礼义者之所能。然已不少概见。况以乡闾一弱女子。无保傅之助。宫室之教。独毅然一断于内。不以岁月艰苦易其志。当其一意孤行。其于能存不能存。有子无子与子之成立与否。皆所不计。而其劳身忍性。衔悲茹苦。自青年以至白首。必有非。他人所能知其一二者。乌虖。天地间可歌可泣之事。孰有逾于此者耶。然则宜人之志。虽 旌典尚非其始愿之所存。又何假于诗。而其坚贞淬厉。精神不可磨灭。转有足以为诗重者。集中诸作。多有合于风人之义。续有投赠者。将以时编次焉。是集也。其不与彤管之光炜也乎。
书归震川贞女论后
王廷植
此归氏震川贞女论也。震川为有明一代文人。言古文者多取法焉。幸哉贞女。何因而得有此论也。贞女之事。不着于古。其姓氏亦不显。自归氏之论出。而辨之者多矣。而贞女遂传于千古矣。其言曰。女未嫁人。而或为其夫死。又有终身不改适者。非礼也。是则以改适者为礼矣。其于礼引之父母死与女未庙见而死两条。而不引夫死一条何也。曾子问曰。娶女有吉日而女死。如之何。孔子曰。齐衰往吊。既葬而除之。夫死亦如之。谓夫死则女亦以齐衰往吊。或又曰。斩衰往吊。既葬而除也。经已明言夫死矣。既令其服。又令其吊。谓非夫妇乎。其为夫死。或终身不改适。又何非礼之有。若以改适为礼。则吊者一夫。改适者又一夫。而可为礼乎。先王制礼。不强人以所难。经言既葬而除。而不言嫁与不嫁。礼贵通而行之也。除服而嫁。礼也。除服而不嫁。尤礼之至者。故曰礼顺人情。又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彼。女子有贵贱智愚贤不肖之不同。必以一例绳之。则非天下之通礼矣。归氏以女子在室。惟父母为之许聘。而以无所与焉。又谓女子不自知其身之为谁属焉。又曰一礼不备。不亲迎。无父母之命。犹为奔也。非礼也。是则以改适为父母之命矣。夫娶女有吉日。女年已二十矣。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礼皆行。皆父母之命也。所未行者惟亲迎耳。岂女子尚不知其身之属于何人乎。孟子以亲迎为礼之轻者。亲迎则成夫妇。此婚嫁之常礼也。今不幸事变。不能亲迎而夫即死。夫死矣。而于女遂无所与乎。以前父母之命皆无有也。又将请媒妁。写庚书。家亲迎以俟父母之后命乎。礼所谓齐衰往吊。亦以女虽未嫁。而于夫之死不能恝然。虽嫁之。必待服之除也。今之未嫁而夫死者。有齐衰往吊者乎。不齐衰往吊而即改适。其于夫亦薄矣。何归氏不责其非礼乎。夫天地阴阳之气。在下为河岳。在上为日星。女子之贞烈者。其气自足以壮山河而光日月。岂乖之伤之之云乎。彼改适者。徒以阴阳之气之有待于调和。非是则不改适。则未免言之太刻矣。归氏又以此为廉耻之防焉。夫以未觌面之夫。哀其死而殉之。而守之。此礼义廉耻。本于性生。纯乎天理。绝无一毫情欲之私。其往归夫家。是闻丧而捐生赴难。并非私逃为谁氏之妾也。而竟诋之为奔。岂不诋夷齐为篡乎。何其言之背谬至于如此乎。天地所赖以立者。三纲而已。君臣之位。无敢干犯。其委贽为臣者。皆名藉吏部者也。及至国破君亡之时。枢臣则开门矣。宰辅则劝进矣。百官有司则投名授职矣。天地易位。何有君臣。而名达礼部之诸生。乃以一衿之微。誓不共戴。与匹夫抗节效忠者。不可胜数。其得不谓之君臣乎。父子之亲。毫无假借。必有生育而后有子女。今有族人男妇不存。嗣已绝矣。而亲属为之立后。其为后之名某字某。而族人生前不知也。而为后者。第于神主上书其奉祀名字。祝告祠堂。而为后之子孙。即族人之子孙。其得不谓之父子乎。
有婚嫁而后有夫妇。至于势穷事变。未嫁而夫死者。其女来归夫家。则其夫犹为有妇。是以女子而守夫妇之义也。于俗人之已婚有室而死者。则为立后。其无室者则否。以子立继。不能有父而无母也。今夫死。是舅姑无子也。夫死因未婚不能有后。是夫绝嗣也。女若曰。吾姓氏年月。吾父母书之彩帖。经媒妁送之夫家矣。委禽奠雁。即是聘礼。而又受夫家之首饰衣帛。是吾之夫。父母命之也。有夫妇之名焉。有夫妇之义焉。今夫死。吾无夫也。吾可以无夫。而夫不可以无妇。有女归夫家。则夫虽死而有妇。舅姑无子而有子妇。夫无后而可以立后矣。其得不谓之夫妇乎。天崩地倾之时。必赖有为之柱础者。而乾坤始得以不敝。君臣之义绝而诸生守之。父子之义绝而嗣子守之。夫妇之义绝而女子守之。国亡矣。家亡矣。身亡矣。而皆有以使之不亡。此以人事救天命之穷者也。而其事之至苦至难。则莫如女子。其闻讣自经。或见丧自尽。则舍生取义者也。在母家终身不改适。则明哲保身者也。至于归夫家。持丧服。事奉舅姑。抚一尺之孤。撑柱夫家门户。则立大节。名大义。孔子所谓君子人也。于至难至苦之事。而为至中至庸之行。其闻丧哀痛。仁也。不改适。义也。为夫持服。礼也。矢之以死。确然知此是而彼非。智也。盟书在前。生死不贰。父母不能夺其志。舅姑不能阻其来。舜不告而娶。未婚妻不告而嫁。君子以为犹告也。信也。曾子闻诸夫子曰。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