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6-史藏 -13-.经世文编

7-皇朝经世文续编-清-盛康-第965页

长其长而天下平者。孝之终也。故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修其孝弟而已矣。
宗约    
孙希朱
一曰尊祖先。礼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则祖先者。吾身之所自来也。可不尊乎。故收族必由于敬宗。敬宗必本于尊祖。人不知尊祖。是谓蹶其本根。本根既蹶。而枝叶能昌茂者鲜矣。故凡一应祠墓之祭。四时之享。必谨敬尽孝尽诚。不可一毫简率。吾族旧例。服阕后。特立一油漆神牌。奉入宗祠。春秋祭奠。朔望参拜。其木主则供奉于家。时节荐享。朝夕拜谒。近有不知礼法之徒。亲丧甫毕。即将木主焚化。此情甚为恶薄。夫毁人木主及棺椁。律有明刑。况子孙自毁其主乎。大非尊祖之道。急宜禁止。今约。或室宇浅隘供奉无地者。则宜数房公营一隙宇。或同立一家堂。分高曾祖考为四龛以奉之。否则或各立一龛于高处。以自奉其主。朔望则谨具香烛瞻拜。有事则告。有新则荐。其坟墓拜扫。一岁两度。礼不可阙。而丰俭随宜。其墓木墓基墓碑。均宜爱护纠察。不许人畜作践伤残。及不肖子孙私行斩伐。有则送官究治。庶几稍尽事死如事生之礼。 
二曰敦孝友。孟子曰。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此从源头上说来。见得孝友是人之天性。初非外铄我者。又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此从学问上说来。见得人能孝友。方是大学问。然孟子书谁人不读。而诚能尽孝友之实者何寡。盖一衰于妻子。一夺于钱财。岂知妻子是后来配合的。父母是生我身的。人无父母。此身何来。故父母之恩。同于天地。钱财是身外之物。兄弟是一体所分。钱财失可以复求。兄弟失莫由再得。故兄弟之情。等于手足。人而不孝。是自绝于天地矣。人而不友。是自断其支体矣。尚得为人乎。故曰。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又曰。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又曰。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兄虽不友。弟不可以不恭。盖至不慈而孝。斯其孝乃真孝矣。不友而恭。斯其恭乃真恭矣。况父未必不慈。兄未必不友。又当如何尽孝。如何尽恭也哉。吾族自迁祖以来。代敦孝友。更愿推此意以深体之。则祖德可以积久不替。 
三曰睦宗族。寇永修山居日记曰。古人睦族非止同宗。以族服考之。父族母族妻族皆是。然惟宗族为最久最大。盖其初原是一人分下来。如一株树。自根而而枝而叶。虽其间荣悴不齐。枝条各异。然无不一气相通。上下贯注者也。故宗族虽多。自我视之。则有亲。而自祖宗视之。则均皆子孙。何亲之有。乃世有以五服之亲。情同路人。反眼若不相识者。甚且强陵弱。富欺贫。殴讦讼。无所不至。曾不顾乃祖乃父含悲于地下。是尚得为知一本之谊哉。故曰。能以父母之心为心。则无不和之兄弟。能以祖宗之念为念。则无不睦之宗族矣。吾族支派虽多。素称雍睦。自今以后。更愿雍益加雍。睦益加睦。平居则一体相爱。缓急则多方相济。微嫌小隙。不介于怀。干糇遗愆。不萦于虑。即有事理所极不堪。人情所最难解者。亦只宜请族长及族中公正之人到祠中。公剖曲直。互相认差。责令陪礼。切不可遽形诸讦讼。庶不乖一体所分之谊。
四曰崇礼让。朝廷尚爵。乡党尚齿。居乡之道。莫急于礼让矣。盖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在物且然。况亲串故旧。半多我祖我父钓游之侣乎。故侮老犯上。谓之鸱鸮。贪利夺食。谓之狼虎。今世礼让不修。甚有伯叔兄弟。终岁不相往来者。又有微嫌小忿。结成仇隙者。又有明知齿德尊于我。祗因他一时贫困。任意傲慢者。更有明知我曲彼直。祗因他一时势力卑微。故意欺凌者。风俗至此。败坏已极。吾族素称诗书之家。务在力矫其失。恪遵古道。实存个恭敬退让之心。婚丧庆吊。物不能备。而礼则不可缺也。贫穷患难。力不能周。而情则不可无也。尊卑有序。长幼有分。当拜则拜。当揖则揖。不存分毫势利。处处退让。事事吃亏。不一毫占先。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孝友先生朱仁轨曰。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则终身于礼让可矣。
五曰勤职守。官有官职。民有民职。皆当守而弗失者也。人无职守则身无拘束。家日凋獘而生计日促。故自公卿士庶。俱不得一日舍职以嬉。管子曰。一夫不耕。必有受其饥。一女不织。必有受其寒。此先王之世。所以民无常业者有罚也。张文端公谓读书不贱。守田不饥。张考夫谓恒业除耕读二事无一可为。然读而废耕。饥寒交至。耕而废读。礼义遂亡。此言耕读之不可偏废。而耕读尤为恒业之最贵者也。然亦有不必限定者。古人以士农工商分为四等。则不能为士农。即为工商。亦无不可。而其要总在一勤字。盖勤则时无旷废。勤则事有专功。况一家之内。男有男职。女有女职。果能共习于勤。则日计不足。月计有余。月计不足。岁计有余。可以免干求。全清操。读书者无奔竞之劳。力田者有安居之乐。即为工为商。亦日得赢余。藉为仰事俯育之资。而合家大小。早起迟眠。孳孳乐业。永无乖睽放纵之患。若一落游惰。必致废事失业。因而流入嫖赌吸鸦片等恶习。虽至荡产倾家不难。是自堕其业。自毁其家。自绝其生理也。可惧哉。可哀哉。有家者尚其鉴诸。 
六曰尚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