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其变者也。始时陈氏之族。属疏而居远者。或觌面不相识。义田既立。月会于祠下。疾病死丧。未尝不相问也。娶妇嫁女。未尝不相告也。其贤者亦受粟为媿。其不贤者以不与于饩为耻。咸嗣股肱。纯艺黍稷。牵车牛。远服贾。用以自勉于有恒心。皆君之好行其德致之。昌黎韩氏曰。行而宜之之谓义。君为其所当为。而能使族之人。无为其所不为。田之以义名。斯为称其情者乎。
劝酌提祠产周济贫族示
两广总督张之洞
为剀切劝谕事。照得广东各属地方。民物殷阜。礼教昌明。巨族豪宗。祠堂最盛。往往祖祠产业。动逾巨万。每年所入。辄累千金。祠内子孙之读书应试出仕经营者。类皆筹有资费。议有花红。敦睦可风。远逾他省。但于族中贫困失业之人。尚未闻有议及专款周济之条者。揆诸嘉善矜不能之义。未免阙如。各该族子孙既众。贫富难齐。贤愚不等。自应量为拯恤。方合敬宗收族建立祠堂本义。况族大人多。难保尽为良善。衣食既足。廉耻自生。若任其迫于饥寒。则弱者转于沟壑。强者流为盗贼。不免扰害本乡。盗窃同族。及至官司勒令交匪。甚至查产封祠。则仍须自出花红购缉。既蒙庇匪之名。仍有费财之累。何如平日周济贫宗。使其不流为匪之为愈乎。更有甚者。凡遇有械。雇募凶徒。寻仇报复。则提祠产以供费。遇有讼案。雇募讼师。缠控互讦。则提祠产以供讼费。夫以祖宗所积。不能备施济亲亲之用。徒以供讼犯法之资。颠倒甚矣。迩来各属盗风尚炽。虽经本部堂饬属严拏。仍未衰息。其中顽悍性成。愍不畏死者。固不乏人。而穷迫无奈。致陷重辟者。亦复不少。本部堂心甚悯之。近年以来。所有被灾穷民。出洋生计。开辟地利。教习工艺。及一切善举。凡可以培养元气之处。无不饬属举办。竭力筹维。但公家经费有常。势难行博济。兹拟劝谕各该族人等。于祖祠产业。每年所入租息。酌提若干。自议章程。查明本族极贫丁口。每年各予拯济。量其人之性情才力。或借给资本。令其小贩营生。或雇募工师。教其学习手艺。使人人皆有业可习。有食可谋。自不至相率为匪。其祠产丰厚者。或酌提巨资。另营家塾。以教聪颖之子弟。或设立恤嫠育婴公所。以养孤寡之妇女无依之童。年终将用过若干银两。施济过本族若干丁口人数姓名。榜示祠门之外。官吏但使劝督。经手仍由族绅。惟各族贫户。不得藉端讹诈。无厌要求。如已经周济。而无赖滋闹不休。许该族绅指名禀官惩办。各族绅能实力举办。着有成效者。本部堂定为破格奏请 旌奖。以示优异而昭激劝。再各乡神佛祠庙祀田产业。亦复不少。其常年所入租息。有为劣绅强宗首事值年人等把持侵蚀者。已往概不须问。惟应将现在所有租息。公同查出。每年除香火祭赛宴会据实开销外。余款尚多。酌提若干。以济乡里贫乏。除札饬各府厅州转饬所属尽心劝导外。合亟出示晓谕。为此示仰各属绅耆知悉。尔等各有宗祠。宜就各乡情形。祠产多少。量力准情。妥议章程。禀由地方官核明禀请立案。即行开办。不得支饰观望。各该族长等。均系深明礼义之人。一经晓谕。自当争相劝勉。以时举行。庶财不外散。仍归于本族。人有恒业。勉为善良。永革讼之风。力行施济之事。睦姻任恤。可由此而类推。康乐和亲。遂蒸成为风俗。本部堂实为厚望焉。毋违特示。
提督出后异姓片
曾国藩
再江南提督李朝斌。本姓王氏。襁褓中为李氏父母抚养教育。至于成立。迭遘艰虞。王氏本生父母。隔绝不相闻问。李朝斌初不自知为王氏所生也。本年三月间。有善化县人王正儒来臣处禀称。李朝斌系所生子。自幼育于李氏。请饬复姓归宗等语。臣当即询之李朝斌。究竟是否有因。李朝斌茫然不解。即寄书至家。询其族叔李傅成等。始据详告颠末。盖李朝斌未生以前。王氏本生父母已有子三人。世俗之见。以多子为累。王正儒与李朝斌之父相识。故指腹订定。堕地后。即任李氏携去。王氏父母。固已弃之如遗也。事隔四十三年忽有呈请复姓之议。李氏族人。谓王氏恩谊已绝。寄书详论。极陈不应归宗之义。其言亦颇中。臣覆加查核。此事关系纲常名义。未可凭空臆断。查 本朝言礼之书。尚书秦蕙田所纂五礼通考。最为精核。其于异姓为后之事。反复辨论。一以原情为主。所引金史张诗一事。诗本李氏子。育于张氏。阅三十年始知之初议归宗。终以张氏无子。遂仍其旧。秦蕙田称张诗为孝。今王氏本生之父母。有子三人。而李氏抚养之父母。别无立后。正与张诗之事相类。伏查定例。出嗣之子归宗。亦以所继父母有无子嗣为断。若令李朝斌归宗。则在王氏本生之父母。不过于三子之外又增一子。而在李氏抚养之父母。竟至斩焉不祀。抚子者必抱恫于九泉。为子者将难安于毕世。核诸古礼。参以今律。李朝斌应于李氏。别为一家。但后其抚育之父母。而不祭其以上之祖宗。于王氏则不通婚姻。一以报顾复之深恩。一以别族属之大义。其于王氏之父母。则未尽教养。自难责以子道。该提督天性肫挚。未忍自决。臣为之参酌定议。详晰批示。谘宗人。情义既可兼尽。众论亦已佥同。惟以提督大员。异姓为后。必应奏明立案。以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