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爵也。盖别子始爵者。及非别子而始爵者。其得谓太祖也。定于其身。其为庙也。立于其子。自是以后。其世适为大夫为适士与。得立祖庙祢庙。丧服小记正义。宗子有太祖者。不立曾祖庙。而此太祖不迁也。为下士与。得立祢庙。而此太祖不迁也。至无能而列于庶人。不得立庙矣。而此太祖庙将废之乎。抑不废之乎。废之则祖非不迁也。宗亦非不迁也。不废。则有百世不迁之宗。不必有百世不绝之爵也。王制曰。大夫不世爵。又曰。诸侯之大夫。不世爵禄。正义曰。惟有大功。乃得世。而太祖不皆有大功也。则宗子不皆世爵禄也。丧服小记注曰。宗子去国以庙从。曾子问正义云。谓无罪者。去国则位绝。仕他国未可必也。然必以庙从。使举族而去。则犹将宗之也。曾子问曰。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庶子为大夫。其祭也。祝曰。孝子某使介子某荐。其常事。宗子以罪去且然。则宗子在国。虽失爵犹当宗之也。陈祥道礼书云。惟其有疾不肖。然后易之。故史朝言公孟。非人也。将不列于宗。贺循言奸回淫乱。则告庙而立其次。 案以无能为庶人。非奸回淫乱比。即以罪失爵。亦视其罪何如。不得概废其宗也。故曾子问云然又曰。宗子去在他国。庶子无爵而居者。望墓而为坛。以时祭。若宗子死。告于墓。而后祭于家。正义后说。宗子之家是。称名不言孝。身没而已。注云。孝。宗子之称。不敢与之同辞。至子可以称孝。夫无爵之庶子。其子不必有爵也。而称孝。则已代为宗子也。祭于宗子家。祖庙称孝。正义谓祭此庶子者非。丧服小记又曰。庶子不祭祢者。明其宗也。注。宗子庶子。皆为下士。得立祢庙。虽庶人亦然。正义曰若庶子是下士。宗子为庶人。此下士。立庙于宗子之家。曾子问告于墓。而后祭于家。注云。祭于家。容无庙。正义前说云。是祭于庶子之家。容宗子之家无庙也。宗子所以无庙者。宗子无爵。不合立庙。惠氏栋批云。宗子大宗之后。安得无庙。无庙安得为宗子。 案宗子无爵。当无亲庙。而独有太祖庙。然则宗子有庶人。郑氏言之。孔氏亦言之矣。又何子孙禄位不绝。方为大宗。及中衰而复兴者。不得为大宗乎哉。抑履又有说。郑注。大传。别子谓公子。若始来在此国者。正义。始来在此国。谓非君之戚。或是异姓。谓之别子。以其别于在本国不来者。据此又似凡始迁者。即为祖。并祖亦不必始爵也。今令甲凡聚族而居者。得立始迁祖庙。民间谓之宗祠。是宗法人人可立。凡族之所出之祖。或始爵。或始迁立之庙。而置之祭产。求其世适主之。如古大宗礼可也。世适久绝。无可立。则如今俗主以族长。近人鲁氏仕骥为宗祠主祭议。以有爵者为主。而废其宗子为庶人者。履曾为驳议一篇。于宗子不必有爵一说言之。尚未详复。因尊箸发之。是否。幸不吝往复。
履又案大宗百世不迁。小宗五世而迁。虽有定制。然又当有别宗之法。如受封爵如古之诸侯比者。起家为卿大夫如古之始爵比者。赐专祠者。从祠文庙及入贤良昭忠名宦乡贤祠者。其子孙皆当世世祀之。虽本支庶得尊为祖。其世适别为大宗。而仍宗其所谓百世不迁之宗。此即大小宗而参其变。妄意如此。未知当否自记
汉梅福云。诸侯夺宗。谓父为士庶。子封为诸侯。则庶子夺宗嫡主祭祀也。通典礼十二。案今自亲王以下。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宜竟依古诸侯之例夺宗。
答陈仲虎论丧主书
张履
来书谓古人宗祧。最重适庶。今见卿大夫家之丧。有承嗣长子已故。案此谓先无子。立同宗为子。后自生庶子。故为先所立为长子。有孙齿已长。不以为主。而以数龄之庶子为之者。又有所生长子已故。已立孙。案此谓长子死无子。为之立嗣者。若立亲孙。而又以庶子主丧。失礼甚显。非所疑也。不以为主。而以数龄之庶子为之者。推其意。欲荫袭爵命。得及其子耳。不知于古今礼制。有合焉否。履按后世立嗣之轻。与古殊异。而为后与未为后。又往往不辨。试以宗法论。礼。惟大宗立后。而为后之名。定于身后。惟年七十当传重。传重。谓传宗庙祭祀之重。曲礼。七十曰老而传。疏谓犹亲祭。引王制八十齐丧之事不及注。不齐则不祭为证。万氏充宗谓传则不亲祭。而于王制八十之文。未有以解。履案曲礼言七十。王制言八十。记者各述所闻耳。无子传于将为后之嗣。特牲礼嗣举奠。注。嗣主人将为后者。疏。不言适而言将为后。欲见无适长立庶子。及同宗为后。皆是。据此。则嗣可预立。然未名为后。至老而传重。虽犹未为后。而已行为后之事矣。其立后待传。亦必年已向老。古人重此事。必不在中年 无适子而有庶子者。或生前即立之。如季武子之立悼子是。或立于身后。如孟庄子卒。公鉏为立羯。及檀弓卫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卜所以为后是。则尟有嗣已故。且有孙长矣。而又自有庶子之事。老而生庶子。亦问有之。故云尟。又礼。父在。长子为适不为宗。汪尧亦言之。无子而死。则立庶子。所谓体而不正及同宗为后。不为此长子立后。丧服小记。适妇不为舅后者。则姑为之小功。注。谓夫有废疾他故。若无子死不受重者。仪礼。父为长子。贾疏引此文。谓妇既小功不大功。则夫亦不三年期。可知。 案父为长